《科创板日报》5 月 18 日讯 (记者徐赐豪),日前,叮咚买菜公布其 2025 年一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叮咚买菜 2025 年一季度实现 GMV59.6 亿元,同比增长 7.9%;营收为 54.8 亿元,相较于上一年同期的 50.24 亿元同比增长 9.1%,这也是该公司续 5 个季度保持了正增长。
不过从营收增速看,叮咚买菜的营收同比增速在下滑,已从前几个季度的同比双位数增长下滑到单位数增长。2024 年全年,叮咚买菜 GMV 同比增长 16.3%,营收同比增长 15.5%。利润端,2025 年第一季度,叮咚买菜净利润 801.7 万元,同比下降 34.9%,净利润率 0.1%。这个季度,叮咚买菜的净利润能维持正值,但有大幅度下滑,目前处于微利状态。
值得注意的,面对来自小象超市、盒马等企业的竞争。叮咚买菜在今年年初进行了战略和组织机构调整。
组织结构和战略大调整
业务数据方面,叮咚买菜本季度订单量同比提升 12.1%,日均活跃用户数同比提升 4.5%;在用户粘性方面,月均下单频次达到 4.1 次,同比提升 2.4%。
在叮咚买菜的大本营华东市场,叮咚买菜当下面临美团旗下的小象超市及盒马的竞争。
目前在华东市场,叮咚买菜整体还能实现正增长,其中浙江江苏保持双位数增长。在华南市场,叮咚买菜还需要与小象超市、朴朴超市在争夺华南市场订单量老大位置。至于华北市场,叮咚买菜虽然常年在北京保持 100 个左右前置仓存在,但区域内的领头羊还是小象超市。
从区域层面具体增长来看,该季度叮咚买菜上海区域 GMV 同比增长 5.0%,浙江区域和江苏区域 GMV 同比增长分别为 17.8% 和 13.9%,其中所有城市都实现了同比正增长,温州、湖州、南通、金华等城市更是实现了 50% 以上的同比增长。此外,广深区域的惠州和佛山也实现了同比 40% 以上的增长。
该季度,叮咚买菜还在江浙沪新开出 14 个前置仓。叮咚买菜在财报中表示,今年会继续聚焦核心区域前置仓网络的精准布局和密度优化。
成本端,叮咚买菜 2025 年第一季度履约费用 12.56 亿元,履约费用率 22.9%(占营收比)。
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叮咚买菜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受限资金和短期投资总额共计 42.9 亿元。
对此,叮咚买菜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梁昌霖在今晚的业绩会上表示,业务数据的改善得益于今年年初进行的战略调整和组织结构变化。
其中战略方面,叮咚买菜内部重点开发高品质和差异化的商品;组织结构调整方面,原来的商品开发中心被拆解为 10 个独立事业部。
此外叮咚买菜 APP 首页改版,更重视品质和健康,还增加一些 AI 功能。
「我们是自内而外的变革,虽然效果可能不是很快。但会是持续的、从核心层面进行改善,在一段时间以后,必然会有大的、根本的变化,也会让规模大幅增长、利润率进一步优化提升,也会建立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梁昌霖在业绩会上说道。
加速出海
值得一提的是,叮咚买菜出海业务在加速。
今年 2 月,叮咚买菜与李锦记达成战略合作,叮咚买菜提供预制菜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李锦记匹配基础酱料和全球推广销售能力,共同开拓食品预制菜的全球市场
5 月,叮咚买菜又与香港 DFI 零售集团达成战略合作,通过 DFI 旗下全港近 280 家门店的惠康超市,为香港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优质商品。
DFI 零售集团原名牛奶国际控股公司,业务遍及亚洲多国与地区,如拥有 711 在中国港澳地区及新加坡的地区代理权,旗下美心食品也拥有星巴克在港澳及新加坡、印尼、越南、泰国等地的部分代理权。在名创优品入场之前,牛奶国际也是永辉超市的第一大股东。
作为双方合作的首个落地项目,首批 6 款叮咚买菜精选蔬菜已于 4 月 9 日正式上架香港全线近 280 家惠康超市门店,并同步登陆惠康网店及 foodpanda 外卖平台。后续合作商品将陆续拓展至 DFI 旗下的 MarketPlace、3hreesixty 等零售渠道。
记者了解到,在当地上线近一个月,总销量已突破 10 万公斤,双方设定合作首年目标销售额达 1 亿港元。
此次合作是叮咚买菜在推动国际化过程中的一次供应链能力延伸。早在 2024 年底,其自有品牌 「蔡长青」「良芯匠人」 通过与李锦记合作进入香港市场,推出胡椒猪肚鸡、酸菜鱼等产品,首月订单总额超 500 万元,反映出相关商品在当地具备一定市场接受度与供应链适配能力。
2024 年 8 月,「良芯匠人」 韭菜盒子进入加拿大 T&T 大统华超市,首周销量近 4 万个;同期,大荔冬枣、阳光玫瑰葡萄等产品也通过新加坡 FairPrice、英国 PandaFresh 等渠道实现稳定供应,拓展了面向海外华人的生鲜销售路径。
叮咚买菜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梁昌霖在今日的业绩会上透露,在国际市场,叮当买菜还在跟新加坡、中亚、中东市场的零售集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