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5 月 21 日讯 (编辑童古)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 5 月 20 日撰文,阐述了对于近期港元市场的观察和看法。他表示,5 月初,香港金管局按机制从市场买入共 167 亿美元、卖出 1,294 亿港元。他认为港元货币市场依然运作有序。对于未来一段时间港汇和港息的走势,他表示仍存在较多的变数。
以下是余伟文的相关文章全文:
近期港元市场的动态
继今年 5 月初资金流入港元、触发联汇制度下 「强方兑换保证」 后,近日港元银行同业拆息明显下调、港元汇率有所走弱,这是联汇制度下可以预期的自然调节。市场和公众对此现象以及港元汇率和利率未来走向较为关心,余伟文因此发表文章阐述金管局的观察和看法。
余伟文先谈了港元汇率。5 月初,在三个交易日内的香港和外围市场交易时段,港元先后四次触发联系汇率制度下 7.75 港元兑 1 美元的 「强方兑换保证」,金管局按机制从市场买入共 167 亿美元、卖出 1,294 亿港元。
回顾此前几个月,港元兑美元持续走强,逐步接近 「强方兑换保证」 水平。主因之一是香港资本市场活动升温,特别是南向股票通持续净流入。截至 4 月底,恒生指数较年初累计上涨约 10%,科技指数涨幅更达 14%。在此期间,恒生指数主板每日平均成交达 2,500 亿港元,并有多只新股上市或在筹备过程当中。此外,今年不少上市公司集中在 5 月至 6 月派发股息,部分公司从市场上先行筹措港元。这些因素都带动港元在近月走强。
踏入 4 月,美国关税措施引发环球金融市场震荡,美元汇率大幅波动。5 月初多只亚洲区内货币兑美元曾大幅上涨,新台币在两个交易日兑美元大幅升值约 10%、韩元升值超过 3%、马来令吉超过 2% 等。美元贬值,此前长仓美元的外汇交易大量平仓,这股情绪也蔓延至港元,加上近月资本市场趋旺 (例如股票市场气氛转好、大型新股集资活动频繁、上市公司年中派股息等),带动港元需求,港元汇率走强至 7.75,并触发 「强方兑换保证」。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这轮首两天触发 「强方兑换保证」 的单日金额比以往大,根据金管局对香港和外围的密切监察,港元货币市场依然运作有序。
港元拆息方面,金管局按联汇机制向市场注入 1,294 亿港元后,银行体系港元总结余从此前约 450 亿港元,数天间急增近 4 倍至约 1,740 亿港元。港元流动性在短期内变得非常充裕,银行间短期拆息显著拉低,如一个月拆息从 4 月平均约 3.65% 大幅下降至今天的 0.96%,隔夜息率从 4 月平均约 3.41% 降至今天的 0.03%。这种息率变化基本上反映了联汇机制下的正常市场行为和反应。客观效果是,一些跟拆息挂钩的利率,包括按揭利率,也有所下调。视乎企业或个人在银行存款和贷款的实际情况,息率下降的影响各异,但纯粹从宏观经济角度看,较低的息率有利于目前香港的整体经济环境。
未来一段时间港汇和港息的走势,仍存在较多的变数。
总结余上升近 4 倍,港元利率,特别是较短期限的息率,因市场流动性充裕而下行并明显低于美息,较长期限的息率也被拉低。港美息差扩阔,增加了买美元套息的诱因,力度视乎市场对套息风险的胃纳,但已经足以令港汇从 5 月初 7.75 兑一美元回软至今天的偏弱方的 7.82 水平。
在联系汇率制度下,港元拆息整体上趋近美元息率,也同时受本地市场港元资金供求影响。以目前的供求情况而言,由于港元资金供应在总结余大幅上升后变得甚为充裕,变数主要在于需求方面。一些比较确定、可预见的资金需求包括新股集资活动、5 月至 6 月的股票派息高峰期、半年结等季节性因素;而比较不确定的因素,包括美联储货币政策和美息走向、股票投资市场气氛、外围金融市场及环球资金流向等。
如果资金持续处于供过于求的情况,套息交易的市场力量会令港元汇率走弱,港元拆息将会回升,甚至可能会返回趋近美元息率的水平。至于这个过程需要多长、市场力量的速度和力度,一如前言,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毕竟,港美息差、资本市场活动及其他季节性因素迭加,相对的牵扯力度以及在不同时间节点的效应,都会左右港元供求关系,进而影响港元汇率和利率走向。
总体而言,港美息差加上市场对港元的供求关系,会通过联系汇率制度的自动利率调节机制,导致港元走强或走弱,甚至触发 「强方兑换保证」 或 「弱方兑换保证」,这些都是联系汇率制度的设计所在和行之有效的正常运作。
当前全球贸易和经济前景甚不明朗,环球金融市场颇为波动、资金流向变化频繁,影响著香港资本、汇率及利率市场。因应上述港元资金供求因素的种种变动,目前的低利率环境未必持续,市民在作出置业、投资或借贷决定时,需充分考虑港元可能进一步贬值、港息可能回升等的各种可能性,并管理好相关风险。金管局会继续密切监察市场变化,维持货币及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