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震荡,年初短暂冒高后即波动下行,4 月起受美国 「对等关税」、OPEC+意外增产等因素影响,更是一度崩溃,跌至四年来的最低点。对于经济仍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的沙特来说,这无疑是重大打击。
根据彭博社的最新统计,截至 5 月 28 日,沙特证券交易所 (Tadawul) 全股指数 5 月跌幅已达到 6.4%,在全球 90 余个股市基准指数中跌幅最大。今年 2 月份以来,该指数已连跌 4 个月,遭遇自 2014 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下跌。与此同时,石油收入的减少也让该国财政收支的平衡面临极大压力,根据此前公布的数据,沙特今年一季度的预算赤字已经创下 2021 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近年来,沙特积极发展制造业、可再生能源、数字经济和旅游业等非石油产业,推出旨在实现经济多元化、减少石油依赖的国家战略转型计划——「2030 愿景」,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对外投资,都大幅转向新兴领域。但吊诡的是,只有通过石油获得足够的资金,才能支撑这些由上至下主导的规划。此前市场普遍认为沙特平衡自身收支的目标油价接近 100 美元/桶,但目前,布伦特原油价格还在 64 美元/桶左右徘徊,与沙特所需相差甚远,这也导致市场对该国的转型前景产生疑虑。
而就在当下这一节点,国际油价仍面临很多 「超级变量」。
5 月 28 日晚,OPEC+在部长级会议中明确了今明两年产量配额保持不变,并同意建立一套评估机制,为所有成员国 2027 年的产量设定基准。不过,市场最关心的 7 月是否继续增产,要到 5 月 31 日的月底会议上,才能由以沙特、俄罗斯为首的八大产油国来讨论决定。
今年 4 月 3 日,就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布 「对等关税」,震动全球资本市场的几个小时后,近两年半以来持续执行减产计划的 OPEC+,意外公布了日产量增加 41.1 万桶的超预期增产计划,两大 「重磅炸弹」 叠加直接导致国际油价 「崩盘」,一周内暴跌近 20%,布伦特原油、WTI 原油分别下探至 58.4 美元/桶、54.67 美元/桶的近四年最低水平。此后 5 月 3 日,OPEC+连续第二个月决定超预期增产,尤其以往一直坚定减产挺油价的沙特,受政治考量及 OPEC 内部矛盾影响,态度出现大幅转变,这让市场再遭重创,前期有所回升的油价再次跌回 60 美元/桶以下水平。此后,美国关税政策持续缓和、中美互降关税并达成 90 天窗口期,让油价再次回暖。虽然目前市场对 OPEC+7 月继续增产 41.1 万桶/日已有预期和心理准备,但据路透社报道,八大产油国很可能会在 10 月底前讨论进一步取消此前减产计划的剩余部分,如果消息属实,无疑又将成为重大利空。
此外,美伊会谈对油价的影响也引发了市场高度关注。
在特朗普首个任期中,伊朗原油供应量曾因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加强制裁在 2018 年直接腰斩,今年特朗普 2.0 开启后,再次加强对伊制裁,目前来看,伊朗原油出口仍受到一定影响。不过,根据隆众资讯分析师李彦的分析,考虑到市场逻辑、消费结构已然变化,2018 年的巨幅波动不会再次出现,但市场心态仍会对此作出反馈,如果谈判始终无法实现突破,则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将逐渐淡化,若美伊能够达成协议,则将对油价释放利空压力。不过,这种利空压力究竟有多大,市场存在不同看法,隆众资讯认为影响力度有限,但彭博社最新报告预测称,如果针对伊朗出口的制裁被解除,油价可能会加速跌至 40 美元/桶,比当前价格低 35% 以上。近期特朗普在不同场合不断提及美伊谈判,暗示达成核协议、解除或放缓制裁的可能性,市场也愈发关注 「靴子」 何时落下。
目前,各家机构对油市未来 1-2 年的表现普遍都不乐观,OPEC 和国际能源署都在持续下调对 2025 年、2026 年全球石油需求的预期,高盛近期预测称,受持续的需求低迷和供应过剩影响,预计今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会在 60 美元/桶左右,比当前价格低 6%,相较年初高点跌幅更是达到 27%。该机构还认为,到 2026 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会进一步跌至 56 美元/桶左右。而全球成品油需求即将进入增长尾声的可能性,又为中长期油价的表现蒙上了阴影。在这一背景下,沙特的突围之路、转型之路也会持续面临压力。(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胡珈萌,编辑|刘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