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6 月 5 日讯 (记者 闫军)顶流 「创新药」 的大分歧来了!
一笔笔 BD 交易订单让中国创新药持续 「香」。长城医药基金经理梁福睿在 6 月 4 日公布的周定投中表示,刚刚过去的 5 月,至少 6 家国内创新药企对外官宣了 BD 交易订单,大部分是中外药企之间的跨境合作。
同样是 6 月 4 日,融通基金医药基金经理万民远在非公开场合关于创新药的发言引关注。他认为,这波创新药的泡沫远比上轮 CXO 的泡沫大,有些创新药业绩难以保证。
当创新药基金霸屏收益榜,截至 6 月 4 日,最强产品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年内回报率达到 78%,不少投资者心里也在打鼓:是不是高了?
涨疯了!「电子群里全在研究创新药」
端午节后两天 A 股收红,市场热点不多,但是参与主体可没闲着,总起来起来就是:「险资公募抱团银行,私募量化抱团中小盘,散户游资冲创新药。」
与此同时,6 月 4 日上午,一则 「中国医药 BD 交易年狂揽 455 亿美元」 的小作文为创新药再添一把火。有网友调侃,「电子群里全在研究创新药,可怕」。
涨疯了!创新药接棒人形机器人霸屏基金年内回报榜。
截至 6 月 4 日,医药主题尤其是港股创新药主题基金涨幅居前,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年内回报率高达 78.13%,全市场排名第一,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回报率 73.64%,基金经理为正在周定投的梁福睿。
此外,包括永赢医药创新智选、中银港股通医药、华安医药生物、中银大健康、平安核心优势、诺安精选价值、汇添富健康生活一年持有、鹏华医药科技、中银医疗保健、华宝大健康、平安医药精选等多只医药主题基金年内涨幅超过 55%。
创新药在节后持续上涨的动力是啥?
梁福睿在定投公告里给出了分析,除了 BD 业务大单频出,消息面上,国家药监局 5 月 29 日批准 11 款创新药上市,涵盖肿瘤、内分泌等多个领域,其中多款为相关领域 「国内首款」 或 「国产首款」。在他看来,体现出创新药从 「仿制追随」 到 「原创引领」 的质变,行业整体的研发能力和产品差异化优势不断提升,形成了较为明确的竞争壁垒。
值得注意的是,散户对创新药投资热情高,也让该板块罕见 「越涨越买」。wind 统计显示,工银国证港股通创新药 ETF、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 ETF 今年前 5 个月就净流入超 24 亿元、22.7 亿元。此外,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 ETF、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 ETF、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 ETF 以及广发中证全指医药卫生 ETF 等产品均获得资金净买入。
知名顶流医药基金发出质疑:泡沫大
6 月 4 日,「医药男神」 万民远在某微信群中截图流出,「这波创新药的泡沫远比上轮 CXO 的泡沫大,很多创新药可能永远出不了业绩。」「现在 A 股炒创新药是 1 期、2 期,大部分是纯炒,这位置大部分公司估计都见了未来三年的顶。」
这一番相对犀利的言论引发诸多讨论。有业内人士表示,基金经理聊天时表述较为随意,无需对其措辞进行深究。从万民远近期观点来看,他对个别资产的确抱有谨慎态度,认为 「贵了」。
万民远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站在现阶段,创新产业链 (创新药、创新器械)、医药消费复苏 (零售药店、中药)、低 PB(市净率) 类资产等,是他比较看好的三大方向。
「可以看到,以创新药出海为代表的细分领域去年以来对外授权交易频繁,且首付款金额逐步攀升。」 他表示,不过,尽管创新药产业趋势明确,但 A 股市场创新药资产价格较贵,因此,他在基金投资中,暂时配置 A 股创新药较少,会更加关注港股创新药的投资性价比。创新器械方面,结合对上市公司和医院的调研情况,更看好高端器械出海这一细分方向。
「看多」 者眼中创新药业绩、出海、政策三重逻辑共振
在多数基金经理看来,创新药的行业尚未结束,展望后市,国产创新药迎来业绩、出海、政策三重逻辑共振。
首先,在业绩层面。港股创新药 50ETF 基金经理金璜认为,港股创新药有望成为 2025 年医药投资主线之一,其中业绩兑现能力正在体现,通过海外临床数据验证产品竞争力,并实现商业化放量和报表盈利。港股医疗保健板块未来两年盈利增速预期均超 25%。
其次是政策层面。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基金经理储可凡表示,创新药的密集获批,体现了创新型药品优先评审的政策导向,药品上市后或将为相关公司带来明显的销售增量,带来业绩的非线性增长。
平安基金经理周思聪认为,国产创新药上市批准的提速是长期的趋势。在医保支付压力日益增大的时期,2015-2024 年中国创新药注册申报量持续增长。国产药品 NDA 占比自 2015 年的占比 18% 到 2024 年已达 50%。创新药上市批准方面,2024 年中国创新药上市数量为 92 个,国内每年获批的创新药中国产药占比从 2015 年的 9% 大幅提升至 42%。国家政策对于创新药的倾斜态度有望持续,创新药行业将处于持续向上的国内政策周期之中。
第三是出海层面。储可凡认为,5 月 30 日至 6 月 3 日,一年一度的 ASCO 大会在芝加哥举办,国产创新药再次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出实力。根据国泰海通证券的统计,本次 ASCO 中国创新药资产的口头报告数量达 73 项,再次创历史新高,多款国产创新药显示出 Best-in-class 或 First-in-class 潜力。国产创新药迈入数量与质量齐升的高速发展期。
展望今年全年,金璜指出,港股创新药预计仍将是医药主线,近期市场对仿创结合标的关注度提升,有望成为短期资金主线。细分赛道上,出海逐步兑现标的、潜在出海标的、国内销售放量标的、冲击港股通标的、仿转创标的等有望迎来估值抬升。同时,AI+医药融合赛道、医疗器械与 CXO 同样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