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 6 月 7 日电 (记者 翟卓) 国家外汇管理局 7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5 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 32853 亿美元,较 4 月末上升 36 亿美元,升幅为 0.11%;同期黄金储备报 7383 万盎司,为连续第七个月环比多增。
业内人士表示,5 月外储规模继续多增但增幅收窄,主要反映了当月美元指数跌幅收窄,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汇率和资产价格变动对外储的估值影响几乎正负相抵。而在金价走势偏弱的大背景下,人民银行继续增持黄金也符合预期。
我国官方储备资产
外储规模 「5 连升」 人民币汇率预期分化明显
截至 5 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增加 36 亿美元至 32853 亿美元,为连续第 5 个月环比增加,但增幅较上月的 410 亿美元大幅收窄。
在汇管信息科技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看来,36 亿美元的外储规模增加主要有两个来源,即汇率折算与资产价格变化的综合作用,其中,当月非美货币均有上涨对外储账面价值形成了正向贡献,债券价格等有所下跌则带来了负面影响。
具体来看,5 月美元指数先涨后跌、最终小幅收跌约 0.1% 报 99.3,日元兑美元则累贬约 0.7%,欧元、英镑兑美元分别上涨 0.16%、0.92%,汇率对外储有所支撑。
全球资产价格则涨跌不一,期间债券市场整体下跌、股票市场整体上涨。
5 月份,10 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 24BPs 至 4.41%,10 年期日债收益率上行 19BPs 至 1.52%,10 年期欧债收益率小幅上行 5BPs;美国标普 500 指数、欧洲斯托克指数、日经指数则分别上涨 6.15%、2.94%、5.30%。
总的来看,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近期贸易环境持续改善,今年出口有望保持快速增长,继续发挥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作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是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的有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当月人民币汇率预期分化更加明显,「三价合一」 趋势进一步显现。
「受中美双方大幅削减加征关税的提振,5 月中旬以来境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破 7.20 比 1,中间价与境内即期汇率,以及境内外交易价的偏离大幅收敛。离岸人民币交易价 (CNH) 围绕在岸人民币交易价 (CNY) 双向波动更加频繁,显示市场汇率预期进一步分化。」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说。
在此背景下,境内外汇交投也更趋活跃。据统计,当月境内银行间市场日均即期询价外汇成交量达 478 亿美元,环比增长 13%,刷新有数据以来新高。
黄金储备 「7 连增」 避险情绪升温金价有望重回强势
当日公布的数据还显示,截至 5 月末,我国持有黄金储备规模 7383 万盎司,环比增加 6 万盎司,为连续第七个月净增持。
截至 5 月末,我国持有黄金储备余额为 2419.88 亿美元,相当于同期外汇储备余额的 7.37%,环比回落 0.06 个百分点,主要反映了国际金价回落的负估值效应。
5 月份,受宏观面情绪缓和影响,黄金价格整体走势偏弱。期间伦敦现货黄金价格冲高回落,全月下跌 0.7%,为五个月来首次环比下跌。
但往后看,管涛认为,在多边贸易体制受阻的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加速,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和最后国际清偿能力的作用仍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也表示,展望未来,央行增持黄金仍是大的方向。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国际储备中的黄金储备占比偏低。截至 5 月末,我国官方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的占比约为 7.0%,明显低于 15% 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黄金还是全球广泛接受的最终支付手段,央行增持黄金还能增强主权货币信用,进而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 王青说。
金价方面,有受访人士预计,进入 6 月,在宏观政策面仍存不确定性、美国经济边际走弱及地缘风险回升的背景下,市场风险偏好或面临阶段性修正,黄金的避险属性和对冲价值将再度凸显,金价中短期有望企稳回升,并重回偏强运行格局。
受访人士亦提及,当前美国经济受关税冲击的压力正逐步显现。尽管已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尚未完全反映关税政策的负面影响,但高频经济指标已释放预警信号,比如消费者信心指数等数据已跌至历史低点。随着关税政策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持续传导,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将进一步加剧,这无疑将强化贵金属的避险属性。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