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天津 7 月 10 日电 (白佳丽、杨文、马博文) 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内,一排排计算机机柜昼夜不息地嗡鸣。每一秒,都有海量数据在此流转、运算,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数智力量。
当数字浪潮与经济发展深度交融,渤海之滨的天津,正乘 「数」 而起,在数字经济赛道上打造发展新优势。
企业向新有了 「数字底座」
走进天津贝芸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工程师们敲击代码的嗒嗒声此起彼伏。
「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来 『智』 药。」 贝芸科技总经理周晓菲补充说,这是 「智慧」 的 「智」。
「依托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新药早期发现周期缩短 80%。」 周晓菲说。
企业所需的算力,正来自不远处的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基于华为昇腾架构的 300P 纯国产化算力,位于河北区的智算中心已为数百家如贝芸科技这样的企业提供支撑。
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外景。新华社记者孙凡越 摄
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负责人孔祥朋介绍,中心成立两年来,已联合孵化了 25 个垂直行业大模型、160 余个人工智能行业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大模型 80% 以上已应用于制造业,涵盖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汽车等关键领域。」 孔祥朋说。
天津市数据局副局长周胜昔介绍,天津算力供给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其智算资源规模达 10000P,利用率达到 90%。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直接用户规模则突破万家,带动经济效益超 350 亿元。
产业发展有了 「数字助力」
「无论货车行驶在哪里,都可以精准显示出它所在的位置、运输的轨迹,包括行驶速度和冷链车厢内的温度。」 在位于天津港保税区的 G7 易流总部,G7 易流副总裁万俊指着 「智慧大脑」 数据平台上的一个个 「小点」 介绍。
作为一家物联网软件服务公司,企业针对跨境运输中可能遇到的货物 「失联」、生鲜 「变熟」、转运不及时等痛点,为货物安装 「追货管家」「冷链管家」 等设备。
「以前货物出境,货主难以掌握具体信息,而且数据往往有延迟。」 万俊说,现在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货物实现全球定位、温度全程监测。目前,G7 易流服务 3 万多家中小物流企业,累计连接超 400 万辆重卡。
这是天津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天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 1329 亿元,同比增长 12.2%;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9.4%。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字」 的力量也不能忽视。
7 月 7 日,机械臂等自动化生产设备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汽-大众华北基地焊装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赵子硕 摄
在汽车生产车间,一款装有 「千里眼」 和 「超级大脑」 的机械臂按照工作人员的语音指令,可以精准识别目标位置、规划最优路径、完成抓取作业,动作一气呵成。
菲特 (天津) 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彬说,借助 AI 技术,他们可实时分析设备运行、振动、温度等 30 余种数据信息,并在 1 分钟内进行数字孪生系统仿真,有效避免停机与生产中断,目前已应用于中国多地车企的零部件生产等场景。
「小而美」 项目沿 「数字丝路」 出海
不久前,刚从乌兹别克斯坦出差回国的赵洪宇,马上又要踏上出国的行程。作为中科锐眼 (天津) 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正在将企业拓展的目光聚焦海外。
「我们为乌兹别克斯坦学员量身打造了数字技能应用的 『虚拟课堂』,在这个智能教学平台界面上输入问题,人工智能会随即回应。」 赵洪宇展示着他们的产品。
赵洪宇说,因这一系统符合乌兹别克斯坦数字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向,企业的出海之路很是顺畅。
赵洪宇向记者介绍数字技能应用的 「虚拟课堂」。(石鑫 摄)
「我们在出海发展过程中意识到,中国的数字经济与其他国家有巨大的合作空间,通过数字技术出海,可以共享中国领先的技术标准,培养人才职业技能,推动数字化发展进程。」 赵洪宇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 「小而美」 项目,随着 「数字丝路」 走向更多国家。
在埃及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实施的 「一网一云一平台」,将为 185 家入驻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通信基础设施支持,数字技术赋能园区;
在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天津布局建设了多个鲁班工坊,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5G 等领域开展人才教育培育合作……
此间正在天津举行的 2025 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拓展了新空间。天津市数据局局长邓光华说,这一论坛为天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新平台,天津将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编辑:张瑶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