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必须做好全球市场,这对中国车企而言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在慕尼黑车展后的沟通会上直言,“400 万台原本是燃油车的门槛,我认为未来电动车可能会更高。”
这一判断意味着,对中国车企而言,深入全球市场已不是可选项,而是关乎长期生存的必然选择。
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现场,零跑汽车发布了其全新车型 Lafa 5,这是其连续第三年在海外车展发布新品。不同于简单的车辆出口,零跑展示的是一套系统性出海方案—— 从产品本地化适配、渠道建设到长期品牌运营。“ 我们坚定地深耕每个市场,不做贸易,而是真正的落地。”
朱江明强调的“ 长期主义”,或许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从“ 机会型试探” 转向“ 战略性布局” 的关键转折。
从德国破局,不做贸易做市场
早在三年前,零跑汽车就已经启动对欧洲市场的系统性准备,包括欧盟认证、本地化适应性开发和用户需求调研。“ 一款车要到欧洲销售,欧盟的认证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断准备产品,一方面要做更多认证,另一方面要进行本地化适应性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零跑并非采用“ 贸易式” 出海,而是坚持直营与本地化运营相结合的模式,拒绝总代制,强调品牌长期建设。
与 Stellantis 的合作便是零跑出海的关键一环。2023 年,零跑与 Stellantis 集团合资成立“ 零跑国际”,借助 Stellantis 的全球销售网络和制造体系,快速进入海外市场。
零跑汽车副总裁周颖透露,今年 8 月零跑在德国纯电动销量已攀升至中国品牌首位,海外月销量稳定在约 4000 台。
朱江明坦言:“Stellantis 集团的渠道网络资源很强,并且车型价格和用户群体可能与零跑现有的两款车非常匹配。因此我认为这两个因素是我们在德国销量较好的原因。”
但他同时也表示,不会排除与其他经销商的合作。“ 中国的经销商目前或多或少都在出海,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华人多的区域”,未来可能会在特定区域与具有资源的经销商合作。
回看零跑的出海之路,2023 年慕尼黑车展上零跑发布了首款全球车型 C10,并正式启动全球战略。到 2024 年 7 月,首批零跑汽车从上海港发运海外。到了 2025 年 1-7 月,零跑的出海量已经达到了 24980 台,对于海运等物流能力能否跟上销售速度的疑问,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表示信心十足:“Stellantis 集团虽然在中国没有整车销售,但是其物流供应链非常强大。因此无论是运送零部件还是整车,物流网络资源都非常丰富。”
一套体系,多款全球车
零跑与 Stellantis 的这种“ 借力” 模式,尤其在与当地市场用户群体匹配度高的情况下,为其销量的快速爬升提供了坚实基础。而从长远来看,国际市场的竞争终将回归品牌力与产品力本身。
曹力在沟通中进一步介绍了零跑的产品策略:“ 我们的车型从七八万到后面规划的 30 万都需要满足大众化市场定位。” 目前,零跑已逐步推出 A、B、C、D 四大产品系列,在覆盖主流用户的基础上,延伸出更具个性的车型,以呼应年轻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在这一产品体系下,零跑尤其注重本地化适配。曹力提到,中外用户对智能功能的需求存在差异:“ 海外用户对辅助驾驶接受度较国内保守,但对智能座舱的体验要求更高。” 因此,针对欧洲市场,团队对高频使用场景—— 如高速公路辅助驾驶进行了针对性优化。
基于全球化开发理念,零跑从产品定义初期就考虑多地市场的机械素质与操控要求。例如刚发布的 Lafa5,不仅在电动化和智能化层面延续品牌优势,更针对欧洲偏好进行了底盘调校和运动化设定。
在曹力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目前在欧洲的竞争优势仍然显著:“ 尤其在智能座舱和三电技术方面,仍领先于当地主流品牌。” 不过他也坦言,竞争正在迅速加剧。
朱江明则强调,唯有持续提升产品力,才能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不管在哪个市场,产品没有绝对竞争力,就难以真正脱颖而出。” 而这或许正是“ 一套体系,多款全球车” 策略背后的意义,既强调底层技术的通用性与迭代效率,也要求产品在落地层面具备高度的市场敏锐度和适应性。
中外市场大不同,2026 年月销冲 10 万
面对中外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曹力分享了一个有趣发现:Lafa5 在欧洲和中国的目标用户年龄层差别很大。"在欧洲,这款车是非常主流的车型,用户年龄层集中在四五十岁;而在国内,主要用户群体则在 25 到 30 岁之间。"这种差异直接反映了不同汽车市场的成熟度和消费文化。
使用场景也大相径庭。“ 在欧洲可能更考虑个人使用,包括很多人都是租车的形式。在国内,这款车偏年轻运动,许多用户可能还处在刚毕业或者刚工作的人群以及小家庭阶段。”
基于这些发现,零跑在产品设计上做出了相应调整。曹力表示:“ 虽然我们不能详细讲解内饰,但是与现有 B 系列有较大差异。无论是颜色还是材质,欧洲都有专属颜色。此外,我们在外观、动力和操作方面都会有所区别。”
在市场表现方面,零跑制定了积极的目标。朱江明表示:“ 今年我们基本达成预期,达到 5 万到 6 万的海外销量。我们争取明年在国内和海外的销量翻一番,海外甚至达到更多目标。” 对于整体销量,零跑预计 2026 年月销有望突破 10 万台。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口碑的提升。“ 所有用户首先需要考虑购买车辆的品牌,并且有明确的预算”,朱江明认为这是一个渐进过程。
从产品线角度,零跑将继续拓宽产品系列。“ 我们明年计划推出 A 系列和 D 系列,以拓宽更多产品线,以确保明年有更多增量。” 朱江明表示。
零跑的出海之路,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全球化的一个缩影。从如何规划市场、怎么调整产品,再到一步步铺开销售网络,能看出零跑的每一步都想得足够长远,也愿意坚持长期投入。然而,出海并非坦途,涉及文化、法规、供应链、品牌等多重挑战。
正如朱江明所言:“ 从量变到质变需要过程,不能拔苗助长。” 零跑能否在海外市场复制其在中国的增长曲线,仍取决于其能否持续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并在本地化运营中不断积累用户信任。
未来两年,将是检验零跑出海成败的关键时期。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 作者|韩敬娴 编辑|李玉鹏)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 (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