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餐饮品牌太二酸菜鱼大量闭店的消息,引发消费者与业界广泛热议。
而这家主打年轻消费群体的网红餐饮品牌,背后站着的正是刚刚被剔除出港股通的九毛九。
雷达财经了解到,深交所近日发布公告称,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发生调整并自 9 月 8 日起生效。根据最新名单,总计 20 只标的证券被调出港股通标的,其中九毛九位列其中。
雷达财经注意到,截至 9 月 16 日收盘,九毛九报 2.28 港元/股,股价较年内最高价 3.526 港元/股 (前复权) 下跌 35.34%,较历史最高价 36.746 港元/股 (前复权) 更是暴跌超九成。
九毛九在资本市场遭受冷遇的背后,则是公司近年来业绩表现不佳的困境。中报显示,九毛九上半年业绩承压,实现营收 27.53 亿元,同比下降 10.14%;归母净利润为 0.61 亿元,同比下降 16.05%。
其中,包括太二酸菜鱼、怂火锅、九毛九在内的三大核心品牌收入悉数下滑,成为拖累集团业绩的主要因素。
在业绩与股价的双重压力下,九毛九创始人、餐饮大佬管毅宏的个人财富也遭遇 「滑铁卢」。据 《新财富杂志 500 创富榜》,2021 年、2023 年,管毅宏分别以 128.2 亿元、101.1 亿元的财富登榜,但自 2024 年起其已连续两年跌出该榜单。
半年净减少 76 家门店,太二酸菜鱼不 「香」 了?
随着近日 「太二酸菜鱼为何没人吃了」 的话题冲上热搜,这家昔日被外界称作 「排队王」 的网红餐馆随即被推至公众的聚光灯下。
据浙江经视,太二酸菜鱼在杭州原本共有 23 家门店,但其中大悦城店、万象城店为暂停营业状态,亚奥天地店状态为尚未开业,还有 6 家门店歇业关闭。
另据济南时报,在济南地区,高新万达广场的门店已于近期正式歇业闭店,但其他 4 家门店万象城店、恒隆广场店、领秀城店、华山环宇城店仍在正常营业,且人气旺盛。
雷达财经通过大众点评平台查询发现,截至 9 月 16 日,太二酸菜鱼在上海有 50 多家门店,其中有 7 家门店暂停营业,4 家门店歇业关闭。
公开资料显示,太二酸菜鱼系港股上市公司九毛九旗下品牌。据九毛九此前发布的中报,上半年,公司共关闭旗下餐厅 88 家。
对于关闭餐厅的原因,九毛九解释称,一部分是因为租赁协议到期,另一部分则是部分餐厅的业绩表现不及预期。
其中,上半年,公司旗下关店最多的品牌是太二。财报显示,太二自营餐厅的数量由去年末的 623 家降至今年上半年的 547 家,门店在半年时间内净减少 76 家。
多品牌战略面临困境,三大主力品牌收入全线下滑
事实上,太二酸菜鱼当下所面临的经营困境,只是九毛九业绩颓软的一个缩影。
8 月 22 日,九毛九对外发布了上半年的财务答卷。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27.53 亿元,同比下降 10.14%;归母净利润 0.61 亿元,同比下降 16.05%。
进一步拆解营收结构,太二酸菜鱼、怂火锅、九毛九三大核心品牌构成了集团的收入基本盘。
然而,九毛九扛业绩的三大品牌,上半年却无一例外均陷入收入下滑的泥沼,尚未找到扭转颓势的突破口。
作为绝对主力的太二酸菜鱼表现尤为疲软,上半年录得收入 19.46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22.44 亿元下滑 13.25%,跌幅甚至超过集团整体的营收降幅。
而太二对九毛九公司整体营收的贡献度,也由去年同期的 73.23% 下降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70.69%。
另外两大主力品牌同样表现乏力:怂火锅上半年实现收入 4.16 亿元,同比下降 3.38%;而九毛九品牌的表现则更为惨淡,上半年仅录得收入 2.26 亿元,同比跌幅高达 22.39%。
从同店销售数据来看,上半年,太二、怂火锅、九毛九的同店销售跌幅分别为 19%、20.1% 和 19.8%。作为衡量成熟门店运营能力的核心指标,这一跌幅表明前述三大品牌在成熟门店的运营层面也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
再看翻座率及翻台率,前述三大品牌的前述指标在上半年也均出现下滑。对此,九毛九表示,主要由于严峻的外部环境令客流量减少。
此外,怂火锅的顾客人均消费同比有所减少,主要是由于集团在考虑行业内的市场状况和竞争格局等内外部因素后,对菜单及菜品价格进行了调整。
作为九毛九当前的第二大营收支柱,怂火锅正身处一片红海,其既要面对海底捞等头部品牌的压制,也要应对区域小众品牌的分流,增长空间因此被不断挤压。
九毛九在中报中表示,上半年,集团继续遵循多品牌及多概念策略,并探索新业务机会,旨在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并保持作为国内领先的中餐厅品牌管理商及营运商的市场地位。
但从目前三大主品牌收入同时下滑的窘况来看,九毛九的多品牌战略似乎尚未展现出预期的强劲活力。
即便是新锐品牌山的山外面,对比去年年底的 20 家,其门店规模也在上半年末收缩至 17 家。
有声音认为,山的山外面主打的酸汤火锅,目前仍属于相对小众的细分赛道。相较于占据市场主流的川渝火锅,酸汤火锅的受众更窄、消费频次相对有限,市场天花板较低,短期内难以成为集团的新增长引擎。
国证国际证券研报指出,考虑未来仍有门店关闭,对 2024 年 8 月预测的九毛九 2025 年至 2027 年的净利润——2.9 亿元、3.2 亿元、3.6 亿元,分别下调至 1 亿元、1.1 亿元、1.3 亿元,目标价从 3.7 港元下调至 3 港元,评级从 「买入」 下调至 「增持」。
业绩下滑、大量门店关闭的同时,深交所近日发布的一则公告更是让九毛九 「雪上加霜」。在自 9 月 8 日起生效的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调整中,包括九毛九在内的 20 只标的证券被调出。
根据 《深圳证券交易所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 的有关规定,因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中型股指数、小型股指数实施成份股定期调整,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发生调整。
据悉,深港通下港股通的纳入条件,需是恒生综合大型指数或中型指数的成份股,或者是市值 50 亿港元及以上的恒生综合小型指数成份股,或者是 A+H 股上市公司在联交所主板上市的港股。当公司股票不再满足这些纳入条件时,就会被剔除出港股通。
而被调出港股通及评级下调,都可能会影响到部分投资者对九毛九的投资决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九毛九股票的流动性和市值表现。
雷达财经注意到,截至 9 月 16 日收盘,九毛九报 2.28 港元/股,股价较年内最高价 3.526 港元/股 (前复权) 下跌 35.34%,较历史最高价 36.746 港元/股 (前复权) 更是暴跌超九成。
昔日百亿餐饮富豪,连续两年跌出创富榜
九毛九当前所面临的经营困局,同样冲击着创始人管毅宏的财富。这位曾经的百亿餐饮富豪,如今正面临财富大幅缩水的困境。
据 《新财富杂志 500 创富榜》,2021 年,管毅宏曾以 128.2 亿元的身家首登榜单,位列榜单第 355 名。
等到 2023 年再次登榜时,管毅宏的身家已降至 101.1 亿元。而接下来的 2024 年、2025 年,管毅宏连续两年缺席该榜单。
时间回拨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从天津纺织工学院毕业的管毅宏,被分配到山西纺织印染厂工作。
不过,不安于现状的管毅宏,先后辗转联想集团山西分公司、海南神龙股份等企业,不断积累着自己的工作经验。
1995 年,26 岁的管毅宏从山西远赴海南海口,正式踏上创业之路。彼时,他在海口开设了一家不到 60 平方米、仅有 6 张桌子的小面馆,就此与餐饮行业结下不解之缘。
然而,创业之路荆棘密布。一次强台风席卷海口,当地多数商铺被迫歇业,管毅宏却选择坚持营业。
没电,他便用煤油炉替代供电,并安排专人持续用打气筒维持炉火,但面条却仍以原价 6 元一碗供应。这场恶劣条件下的坚守,不仅让面馆生意异常火爆,更为他赢得了周围顾客的广泛口碑。
迈入新世纪,管毅宏将目光投向经济蓬勃发展的广州,塔在天河区美食街开设首家面馆,并延续了海口店的亲民定价策略。
在当时的广州消费环境中,这一实惠的价格迅速为他的面馆吸引来了大批食客,面馆得以在当地稳稳扎根。而后,店铺正式更名为 「九毛九」,借此开启品牌化发展的新篇章。
时间转眼来到 2014 年,管毅宏再次迎来新的创业挑战。当年,他的店铺首次出现月度亏损,这让管毅宏果断反思重资产门店模式。
管毅宏认为,门店模式要小而美,在好吃的前提下,标准化程度要高,于是他决心构建新品牌。
为此,他在全国多地考察、选品,最终锁定酸菜鱼品类并组建研发团队,坚持全流程自研:精选加州鲈为主食材,模拟重庆地窖环境腌制酸菜。自制成本约为采购的 10 倍的高投入,为后来太二酸菜鱼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 年,太二酸菜鱼品牌正式推出,九毛九借此开启了多品牌发展之路。天眼查显示,2020 年 1 月,九毛九成功登陆港股资本市场,一时风光无两。
然而,上市四年有余,九毛九当前的日子却并不好过:太二酸菜鱼大量闭店、三大品牌业绩齐齐下滑、多品牌战略成效有待提升以及被调出港股通标……多重压力叠加下,九毛九的经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今,如何扭转太二酸菜鱼的颓势,激活怂火锅等副牌的增长潜力,以及化解被调出港股通标的影响等,已然成为管毅宏必须直面的紧迫考题。这位从只有 6 张桌子面馆起步的创业者,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亟待为九毛九寻得新的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