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南宁 9 月 21 日电 (记者雷嘉兴)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展厅内,上汽通用五菱生产的微型新能源车引得不少来自东南亚的客商驻足、咨询。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备受消费者青睐,越来越多中国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东南亚国家的街道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汽车是高度全球化的产业,一颗螺丝、一块电池、一粒芯片的供应波动都可能影响全局。在全球供应链重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仍能稳稳 「链通」 东南亚,秘诀藏在从 「产品出海」 到 「生态共建」 的转型里。
上汽通用五菱已带领 17 家中国产业链企业 「走出去」,还开发超 100 家印尼本土供应商;比亚迪泰国工厂去年 7 月投产,涵盖冲压、涂装、焊接和总装全流程……
从 「整车出口」 到 「构建生态」,从跨国建厂到跨国建 「链」,在外部不确定性显著提升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从 「产品输出」 转向 「产业链协同出海」 的过程中,以属地化生产满足当地市场需求,更以技术迁移、产业共建,推动东南亚汽车产业发展。
如今,中国与东盟的汽车产业链合作已经从曾经简单的整车和零部件出口升级为覆盖上游资源供应、中游本地化生产制造和下游市场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产业链环节的深度融合。
这条跨越山海的汽车产业链,正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韧性不断加强的 「缩影」。
从一辆新能源车到一条产业链,中国与东盟用深度耦合证明:韧性并非源于单一环节的强韧,而是规则共筑、产业互补、设施互联、生态互融的系统性成果。这条汽车产业链,正是双方经贸合作 「压舱石」 与 「增长极」 的典型诠释。
在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国际经贸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合作不断深化,共同维护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形成了更加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成为区域合作的典范。
中马 「两国双园」、中印尼 「区域综合经济走廊」、中新苏州工业园等重点合作项目和园区稳步推进,进一步促进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区域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数据显示,中国连续 16 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 5 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 年,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 5 个东盟国家双边贸易额均突破千亿美元。今年 1—7 月,中国同东盟贸易规模达 5970 亿美元,同比增长 8.2%,占同期中国外贸总额的 16.7%。
这一贸易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中国与东盟产业链的深度互补与融合。中国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与产能优势,与东盟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年轻劳动力、强劲的消费市场形成 「强耦合」。双方在电子、汽车、纺织服装等产业链上下游协作紧密,区域产业链韧性持续增强。
今年,中国—东盟自贸区 3.0 版谈判全面完成。从内容上看,中国—东盟自贸区 3.0 版包含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等 9 个新增章节,为双方在新形势下加强合作、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未来,「韧性」 更足的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必将持续释放巨大潜力,为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编辑:吴郑思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