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重读格雷厄姆与多德的新版 《证券分析》,恍惚间听见历史的回声与现实的喧嚣在纸页间共振。1934 年的美国,大萧条的阴霾尚未散去,两位智者却在废墟中提炼出价值投资的基石——安全边际、市场先生、内在价值等,「价值投资」 作为投资的一个重要流派正式宣告诞生。
此后,格雷厄姆的学生巴菲特把价值投资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好友芒格的帮助下,他在定量分析基础上引入定性分析,创造了公司 「护城河」 这个概念,强调竞争壁垒、品牌势能、管理人诚信及能力等无形价值,突破了格雷厄姆仅关注有形资产的局限。此外,他对 「安全边际」 的理解有新的突破,不再过分强调极低的价格 (例如对净资产值的大幅折让),而是根据现金流折现模型 (DCF 模型)动态给公司估值,强调可以以合理价格投资极为卓越的公司。
例如,在 1988 年买入可口可乐股票这个投资案例中,虽然买入市盈率高达 17 倍,比美国股市整体估值高了约 30%,但巴菲特认为市场极大低估了可口可乐的品牌号召力、消费者心智份额及其全球渠道价值,虽然好像买的比较贵,但仍然具有很大的安全边际。
由此可见,格雷厄姆所创造的价值投资并不是僵化的理论,而是在不断地进化之中。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公司发展范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价值投资的理论也一定会与时俱进、持续迭代,从而绽放更强大的生命力。
互联网的护城河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连接,而且是全球性、海量、快速的连接。被誉为 「数字先知」 的凯文·凯利 (Kevin Kelly)在 《失控》(Out of Control)一书里指出,当连接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就有机会出现 「涌现」(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产生互动,自发形成更高层次的秩序或智能的现象),从而引发质变。META、谷歌、亚马逊、腾讯和阿里等公司通过社交或电子商务等将大量用户进行连接之后,其生意模式就涌现出新的特点:
第一,领先者会获取大部分的份额,甚至垄断。以腾讯 QQ 为例,当人际关系网络建好之后,用户放弃它的成本会非常高。
第二,商业边际成本大幅下降。举个例子,巴菲特曾多次说过,没有投资谷歌是他近年来最大的失误。他说,伯克希尔旗下的 Geico 保险公司曾是谷歌早期客户,他本应比其他投资者更早预见其业务增长。他说:「如果别人支付给你 10 美元,而你几乎不用多花一分钱就能提供服务,那这就是一门很好的生意。」
第三,失控性进化开拓出新的商业模式的机会大幅增加。还是以腾讯为例,当通过 QQ 把人们都联结在一起之后,它顺应客户需求,又拓展了游戏、新闻、视频、音乐等各项业务,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互联网公司涌现的这些特点,极大加深了它的护城河,从而形成了巨大的竞争优势,这是传统公司望尘莫及的。错失谷歌后,巴菲特于 2016 年开始大手笔买入苹果公司的股票,那一年他 86 岁。苹果公司的股票此后暴涨,市值最高时曾超过他投资组合的 40%,而且成了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一笔投资。巴菲特与时俱进持续进化的勇气与能力,让人钦佩。
AI 时代正在来临。AI 技术有三大支柱:算力、算法和数据。算力发展很快,由于开源,各家算法的差距已经大幅缩小,数据量的多少可能是未来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移动互联网的传统巨头,例如 META、谷歌、腾讯、字节跳动等,拥有大量源源不断的独家数据,加固了它们的护城河,在 AI 竞争中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
时间是价值投资的敌人
价值投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长期持有。有个说法:时间是价值投资的朋友,从复利这个角度看是对的,但如果从管理这个角度看则未必。
对美国证券市场做过的一项统计显示,如果持有 20 年,超过八成的上市公司都是财富的毁灭者。耶鲁大学教授理查德·福斯特 (Richard Foster)在 《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一书中提出,美国大蓝筹公司的代表——「标普 500 企业」 的平均留存 (从进入标普指数到被移出)时间已从 1958 年的 61 年缩短至 2012 年的 18 年,可见企业由盛到衰周期在大幅缩短。很多曾经非常有名的大公司,例如西尔斯百货、柯达、通用电气、美国钢铁、通用汽车、花旗银行、英特尔、诺基亚等,曾经都是价值投资极好的标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的竞争力每况愈下,泯然众人,甚至破产出局,令人唏嘘。
如何系统性地解释这个现象?熵增可能是其中一个非常好的解释。熵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概念,用于度量系统的混乱程度。大自然任何时候都是高温向低温转移,在一个封闭系统里,随着时间增长,其温差必然减小,其熵必然增加,系统从井然有序走向混乱无序,直至温差为零,系统退化到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的状态 (被称为熵死)。这个定律意味着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从井然有序走向混乱无序,最终灭亡。
有没有可能避免熵死呢?有,就是建立耗散结构 (dissipative structure)。耗散结构是一位名叫伊利亚·普里戈金 (Ilya Prigogine)的科学家提出来的,他因此获得了 1977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耗散结构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熵会减少 (也就是 「熵减」),使系统从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这种新的有序结构就是耗散结构。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着相同的规律,企业也必然会从有序走向混乱,并最终完全丧失活力从而消亡。打造百年企业,说来容易做起来极难,原因就是熵增!从这个意义看,时间是公司发展的敌人,自然也是价值投资的敌人。如何尽可能地延长企业的寿命呢?方法同样是要建立一个耗散的结构,从而系统性地提升企业的活力。根据耗散结构的特征以及公司管理的内在要求,要做到以下 3 点:第一,促使公司远离平衡;第二,促使公司更加开放;第三,集中资源发力突变性机会,从而让公司的成长曲线变得陡峭。这是指管理层对未来要有预见性,一旦觉察重大的机遇爆发点,要敢于集中资源出击,促进公司突变式的发展。
把熵减作为公司管理最重要的原则,是华为公司的创举,并取得了极好的效果,这是世界级管理学的一次非常重大的突破。由于价值投资是非常长期的投资,如果我们不能理解企业必然熵增的原因,也不知道企业进行熵减的方法论,我们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企业的盛衰规律。所有公司都必然熵增,活力都会或快或慢地流失,因此所有公司都要做熵减。熵减应该是企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熵减能力弱的公司,走着走着就散了;熵减能力强的公司,总是充满活力。这种能力,我命名为 「熵减力」。熵减力决定着公司的活力,公司的活力决定公司的生死。只有熵减能力很强的公司,我们长期持有它才能获得好的回报。
简单决策
价值投资就是投资极高的确定性。如何才能提高这个确定性呢?有一种方法论值得借鉴:
一个事物有很多个维度,当其中有一两个维度的变化特别锐利,锐利到足以决定成败时,那我们据此做出决策往往具有很高的成功概率,我将这类决策称为 「简单决策」,属于巴菲特所说的 「可以轻松跨越的 1 英尺栏杆」 的那种决策。称之为 「降维」,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只需要考虑这一两个维度就够了。
这个认知和著名的 「奥卡姆剃刀原理」 有异曲同工之妙。「奥卡姆剃刀原理」 常被简化为 「删繁就简」,这种理解并不足够准确。它有很多个理解的角度,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度是: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决策方案,所需假设最少的那个往 往是最好的。「简单决策」 之所以 「简单」,其本质是在无常中发现了一件确定性特别高的事情,而且这种确定性是由极少的一两个维度所导致的。
简单决策的应用可以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经营环境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巨大变动而创造了好的买点。例如,2019 年华为受到限制,其高端机在中国和欧洲的市场占有率都已超过苹果。这次受限,等于把一个很大的市场拱手让给了苹果。纯粹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当时买入苹果就是一个 「简单决策」。再如 2018 年非洲猪瘟大流行,生猪大量死亡。当时中国只有一家养猪公司——牧原股份能够很好地解决仔猪繁殖的问题,买入它就是一个 「简单决策」。之后苹果和牧原都有非常好的业绩表现。
第二种是公司的业务环境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通过对未来现金流进行预测,如果认为价格已经有足够的安全边际,那么就可以买入,这也是一种简单决策。但是,如果觉得还是太贵,那不妨再耐心等待以下几种机会。
一是股市全面下跌而带来的个股下跌机会,例如,2020 年疫情导致美国股市暴跌,一年熔断了 6 次,那个时候就是很好的建仓机会。
二是当一些突发性的短暂丑闻或事故导致公司股价下跌,但评估后认为对长期发展影响有限时,就可以趁低买入。例如巴菲特投资的经典案例——美国运通公司 1963 年曾经由于色拉油丑闻而声誉严重受损,股价暴跌超过五成,巴菲特认为短期亏损只是一次性资产减值,而非商业模式恶化,其核心业务信用卡和旅行支票的高利润率特性未变,长期 ROE 有望恢复正常,因此大量买入。
三是很多行业会有一些显著的周期,可以等候周期底部的来临,看看有没有机会。例如一些非常优秀的金融公司,不妨在降息周期耐心买入。
能做简单决策的机会一定不会太多,如果遇上了,就意味着这是一次确定性很强的机会,值得加大筹码下注。以事后诸葛亮的心态看这些简单决策,好像很容易,但是人在局中之时,你真的能做出这种判断吗?只有通过认真研究,对事物的多个重要维度有深度认知,当机会来临时你才有可能抓得到,我总结为 「唯有至繁,方可至简」。
巴菲特说过,有一个伟大的棒球运动员,他在球场上等待挥杆,很多个球朝他飞掷过来,他只对完全适合的那个球发动一击,别的球都放过。这位棒球运动员所做的决策就是一个简单决策。对他而言,这一击,非常简单,别的放过的球,都太复杂。这个 「简单决策」 简单吗?很不简单,需要无数练习。
在我看来,你在做一个非常重大的决策时,如果这个决策不是一个简单决策,那么就可能不是一个最好的决策,甚至可能是一个风险很高的决策。换句话说,如果你觉得所做的这个决策还不够简单,那么不妨等等看。
在我看来,我们一生读了很多书,考察了很多人,增长了很多见识,就投资而言,只是为了做几个简单决策。
返归本源
时代在发展,价值投资也在发展。道德经云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意思是说 「道」 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扩展到极远,扩展到极远后又返归本源。价值投资之道再进化再发展,始终都要回归它的本源。本源在哪里?其实就在 《证券分析》 这本经典著作之中。这本书归纳并阐述了价值投资的重要原则,像浩瀚星空中的北极星,指引着后世探索者奋勇前行的方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李国飞哲学与投资笔记,作者:李国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