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杨建 每经编辑|彭水萍
|2025 年 9 月 25 日 星期四|
NO.1 阿里巴巴宣布与英伟达开展 Physical AI 合作
9 月 24 日,2025 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正式宣布与英伟达开展 Physical AI 合作。合作覆盖了 Physical AI 实践的各个方面,包括数据合成处理、模型训练、环境仿真强化学习以及模型验证测试等。同时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表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 AGI 已是确定性事件,但这只是起点,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 ASI。吴泳铭表示,阿里巴巴正在积极推进三年 3800 亿的 AI 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将会持续追加更大的投入。为了迎接 ASI 时代的到来,对比 2022 年这个 GenAI 的元年,2032 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 10 倍。
NO.2 八部门:支持在自贸试验区等建立国际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中心
9 月 24 日,商务部会同中央网信办、财政部等 8 部门印发了 《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指出,支持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国际数据服务业务。适应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支持在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地区等建立国际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中心,面向各类有需求的企业提供数据处理服务。
NO.3 阿里开源全模态大模型 Qwen3-Omni,可像人类一样听说写
9 月 24 日,阿里巴巴发布通义全模态预训练大模型 Qwen3-Omni 系列模型。在 36 个音视频基准测试中,Qwen3-Omni 系列模型有 22 项达到 SOTA 水平,32 项取得开源模型最佳效果,语音识别、音频理解与语音对话能力可比肩 Gemini2.5-Pro。作为全模态模型,Qwen3-Omni 能够实现全模态输入和全模态输出。Qwen3-Omni 在实现强劲音频与音视频能力的同时,单模态文本与图像性能均保持稳定,这是业内首次实现这一训练效果。
NO.4《蓝皮书》:预计到 2028 年底我国新增支持北斗的终端及设备总量将突破 4 亿台套
9 月 24 日,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成果发布会举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 《北斗产业发展蓝皮书 (2025 年)》。2024 年,我国以北斗为核心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 5758 亿元。《蓝皮书》 预测,北斗应用未来将构建亿级市场,预计到 2028 年底,我国新增支持北斗的终端及设备总量将突破 4 亿台套,其中大众消费领域的智能手机及可穿戴设备成为应用的主力军。
NO.5 汇丰发布新兴市场投资意向调查:中国股市成为全球机构投资者首选
9 月 24 日,汇丰最新发布的 「新兴市场投资意向调查」 显示,全球机构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增长前景愈加乐观,尤其看好亚洲的经济增长和股市前景。而中国股市则成为他们投资新兴市场时的首选。超六成受访投资者 (61%) 认为新兴市场股票的表现将优于发达市场,该比例高于今年 6 月调查时的 49%。在众多新兴市场中,中国股市成为全球机构投资者的首选。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对股市的前景最为看好,远高于今年 6 月调查时约三分之一的比例。
NO.6 六部门: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新建改建项目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
9 月 24 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 《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2025—2026 年)》。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新建改建项目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严禁从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向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转移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水泥企业要在 2025 年底前对超出项目备案的产能制定产能置换方案,促进实际产能与备案产能统一。鼓励骨干企业联合社会资本,探索设立绿色低碳转型基金,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快低效产能退出
NO.7 国盾量子:已交付国内比特数最高的超导量子计算机
9 月 24 日,国盾量子在互动平台表示,量子比特数量确实是衡量量子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要真正实现具备实用化算力的量子计算机,需同步推进两大关键条件:一是降低量子比特的操控错误率,二是增加量子比特数目,两者缺一不可。目前公司业务布局涉及量子信息三大领域,其中量子计算方向公司已交付国内比特数最高的超导量子计算机 「天衍–504」,并作为唯一企业单位参与 「祖冲之」 系列科研任务,助力其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
NO.8 六部门:推动先进陶瓷、柔性玻璃等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9 月 24 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 《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2025—2026 年)》 的通知。方案提出,加强高端材料供需对接。支持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企业建立上下游合作机制,推进金刚石复合片在石油开采等领域,复合材料等在光伏、汽车车身等领域应用,推动先进陶瓷、柔性玻璃等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促进无铅压电陶瓷、闪烁晶体等在高端医疗装备中的验证和应用。
NO.9 中国信通院:2024 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 9000 亿元,同比增长 24%
9 月 24 日,在近期召开的 2025 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测算成果。经测算,2024 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 9000 亿元,同比增长 24%。截至 2025 年 9 月,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5300 家,全球占比达到 15%,形成覆盖基础底座、模型框架、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
NO.10 国家医保局公开征集脑机接口等创新医用耗材产品信息,加快创新产品赋码工作
9 月 24 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脑机接口等创新医用耗材产品申报赋码工作的公告。对于脑机接口技术、手术机器人、人工心脏、可穿戴超声技术等前沿技术和创新领域相关医用耗材产品,如植入式脑深部神经电极导线、一次性柔性机械臂、人工心肺瓣膜、新材料超声贴片或电极贴片等,采取分类推进。国家医保局将加快优化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体系,支持产品获批后及时赋码。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