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天天财富】
2024 年 9 月 24 日,A 股市场在一揽子政策 「组合拳」 发布后,开启狂飙行情。近一年中,沪指经历震荡后冲高,并创下近十年新高。一轮轮市场热潮中,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赚钱效应凸显,近一年,99% 主动权益基金实现正收益,超 800 只产品成为 「翻倍基」。与此同时,主要投向权益市场的股票 ETF、跨境 ETF 规模也迎来爆发式增长。有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在近一年不同阶段的牛市行情中都起到了引领及带动上涨的作用,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市场赚钱示范效应吸引场外资金入市,A 股有望从局部牛市转向全面牛市。
产品业绩、发行规模双升
降准、降息、创设新工具支持资本市场,2024 年 9 月 24 日的重磅政策 「组合拳」 令 A 股迎来了久违的历史性大涨。彼时,国庆长假前最后一个交易日 A 股强势拉升,上证综指重回 3300 点。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收盘,上证综指报收 3336.5 点,沪深两市成交额达 2.59 万亿元,刷新当时的历史纪录。
随后的一年内,上证综指在波动中持续上扬,3400 点、3500 点、3600 点、3700 点、3800 点,最近的高点 3899.96 点更创下近十年新高,距离 3900 点仅临门一脚。与此同时,深证成指涨 65%,创业板指涨 108%,主投股票的权益类基金收益率也水涨船高,赚钱效应突出。
Wind 数据显示,近一年来,截至 9 月 24 日,全市场 7621 只主动权益类基金 (含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份额分开计算,下同) 中,多达 7606 只产品实现正收益,占比 99.8%。
具体到产品看,857 只基金已成为业绩翻倍基,其中,25 只基金跑出超 200% 的近一年收益。
德邦鑫星价值灵活配置混合 A/C 以 271.51%、271.14% 收益率暂居榜首,紧随其后,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混合 A/C、中欧数字经济混合 A/C 近一年收益率均超过 260%,依次为 268.41%、266.96%、267.05%、264.9%,跻身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榜单前六名。
收益率排行前十的产品中,还有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 A/C、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混合以及信澳业绩驱动混合 A,收益率均超过 247%。
除业绩外,基金新发规模扩容同样印证着市场热度的持续升温。Wind 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24 日,近一年,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总规模为 1196.43 亿元,较 2023—2024 年同期的 768.9 亿元同比增长 55.6%。
景气赛道叠加保持定力
从绩优产品的持仓情况看,斩获超 200% 收益的基金较多聚焦在北交所、算力、科技赛道。例如,近一年 「冠军基」 德邦鑫星价值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经理雷涛就看好 AI 算力赛道,截至上半年末,重仓股包括胜宏科技、长芯博创、太辰光等电子、通讯设备行业个股。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去年 「924」 至今的牛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白马股蓝筹股推动的牛市,另一个阶段是今年 4 月以来的科技牛市,资金扎堆科技赛道,特别是扎堆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市场,聚焦硬科技领域,这是政策驱动下的投资机会,也是全球 AI 时代背景下的投资机会,因此相关基金净值明显增长。
除了景气赛道的助力,多家公募认为面对复杂行情中的定力也至关重要。据德邦基金官方公众号发文,雷涛表示,能够取得这样的阶段性成绩,核心是始终坚持基于产业研究的投资框架。过去一年,其持续深耕算力产业链,使得团队能够不断地把握 AI 算力的发展潜力,以及在这个产业发展中出现的细分阿尔法。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与情绪面的大幅波动时并未随波逐流,而是反复审视自身对产业趋势的理解和认知。「可以说,对产业趋势的深刻洞察与执行定力,是我们超额收益最重要的来源。」
信达澳亚基金也表示,近一年中,公司不断打磨投资管理能力,提高投资组合管理水平,提升客户持有体验。具体体现在科技成长团队的投资理念就是产业链视角下的基本面投资,在市场回撤、投资者与渠道承压时,公司在投资风格上始终保持坚定定力。通过在逆风期,深入基本面研究与策略优化,公司成功地在行业低迷时维持了核心竞争力,助力产品业绩回到行业前列。
ETF 规模爆发式增长
不仅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抢眼,被动投资领域的 ETF 近一年间同样迎来了规模的爆发式增长。Wind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ETF 总规模已破 3 万亿元,达 3.5 万亿元。此后,ETF 规模加速扩张,2025 年 4 月、8 月,ETF 规模先后突破 4 万亿元、5 万亿元。从最新规模看,全市场 ETF 规模达 5.46 万亿元,较 2024 年同期同比增长超九成。
整体规模大增背后,离不开主要投向权益市场的股票 ETF、跨境 ETF 的突出贡献。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股票型 ETF 规模达 2.74 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仅仅 1 个交易日后,即 2024 年 10 月 8 日,股票型 ETF 首次突破了 3 万亿关口,达 3.06 万亿元。截至 2025 年 9 月 24 日,股票型 ETF 最新规模达 3.6 万亿元。同期,跨境 ETF 最新规模为 8671.06 亿元,较 2024 年同期的 3533.22 亿元同比增长 145.42%。
整体来看,截至 9 月 24 日,全市场共有 7 只股票型 ETF 的规模超千亿元。其中,华泰柏瑞沪深 300ETF 以高达 4179.46 亿元的规模领先,易方达、华夏旗下的沪深 300ETF 规模超 2000 亿元,分别为 2997.37 亿元、2241.11 亿元,分别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同期,嘉实沪深 300ETF、华夏上证 50ETF、南方中证 500ETF、易方达创业板 ETF 也超千亿元,依次为 1959.29 亿元、1774.9 亿元、1372.39 亿元、1071.95 亿元。
从 ETF 的业绩表现看,截至 9 月 24 日,南方、嘉实、华安、博时基金旗下跟踪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的 ETF 近一年收益率最为亮眼,均超过 188%。同期,博时云 50ETF、华夏人工智能ETF、国泰通信 ETF 等 164 只产品近一年收益率涨超 100%。
A 股有望转向全面牛市
主动权益基金与 ETF 的双重亮眼表现,不仅推动了公募基金整体规模提升,也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的赚钱效应,吸引更多资金入市,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正是一年前监管推动发力的方向,回顾 2024 年 9 月,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及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建立 ETF 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持续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等。
在郭施亮看来,公募基金在近一年不同阶段的牛市行情中都起到了引领及带动上涨的作用,目前公募基金规模超 36 万亿元,是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这一轮结构性牛市中,机构投资者更专注政策驱动、全球产业景气度高的行业领域,斩获了较佳收益。
站在 「924」 行情一周年的节点,业内如何看待后续市场走势?信达澳亚基金表示,当前来看,国内基本面较为稳定,扩内需、「反内卷」 等政策成效初显,外部来看,关税压制影响边际减弱。从流动性层面,市场上的赚钱效应在不断积累。从近期发布的中报业绩方面来看,A 股上市公司盈利增幅收窄,但信息技术增速领先。整体来看,在国内利好政策不断发力及 AI 革命引发产业转型共振下,市场进一步上涨依然具备有利条件,仍然看好 A 股市场表现,且成长风格有望继续占优。
中欧价值发现混合基金经理柳世庆表示,去年以来,支持市场上涨的逻辑就如同树的根茎与枝叶,是一贯延续的。对于未来市场持审慎乐观态度,从估值水平来看,当前市场仍具备一定的估值安全边际。宏观政策对于经济的支持预期仍在延续,尤其是去年以来实施的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对扭转经济疲软的预期影响巨大。今年以来,各个行业陆续出台 「反内卷」 的政策。若这一系列政策在下半年得以延续,市场基本面预期有望逐步改善。而在长期预期趋于稳定的背景下,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也就有了基础保障。
方正证券首席投资顾问张明晓在最新发布的公众号文章中表示,「924」 行情至今,A 股总市值稳步上涨,产业趋势上行,沪指创出 10 年新高,下一个目标位是 4000 点整数关。市场赚钱示范效应吸引场外资金入市,后市 A 股有望从局部牛市转向全面牛市。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原标题:「924」 行情一周年,99% 主动权益基金实现正收益,超 800 只产品成 「翻倍基」)
(责任编辑: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