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侃见财经
周期之下,有色金属的春天已经到来。
随着黄金的暴涨,白银的上升周期也已经到来。在固态电池即将落地的大背景下,钴以及锂的景气度持续提升。其中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有色金属龙头,都已经走出了谷底。
从市场表现来看,“ 大象起舞” 的故事,正在华友钴业的身上上演。
据悉,当投资者还在聚焦科技股时,华友钴业已悄然走出了主升行情。9 月 26 日,在各大指数集体回调的背景下,华友钴业股价却逆势走高,盘中涨幅一度超过 5%,最终收盘上涨 2.7%。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华友钴业第一次走出逆势上涨的行情了。从其近期表现来看,华友钴业的股价表现相当亮眼。统计显示,9 月至今,其股价涨幅已经达到了 18.9%,而同期上证指数下跌 0.77%,沪深 300 指数则微涨 1.19%,华友钴业表现明显优于大盘。
拉长周期来看,近三个月华友钴业的股价涨幅更是高达 54.32%。经过了近期的股价大涨后,华友钴业的市值也是重回千亿,达 1054 亿元。
作为国内有色金属巨头之一,一轮有色大周期结束后华友钴业进入下降通道,在业绩下滑的同时,市值最高缩水超过了八成。但随着周期的回暖,华友钴业也已走出泥潭。
在这种背景下,华友钴业的实际控制人陈雪华身价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根据股权穿透显示,陈雪华共持有华友钴业 19.86% 股份,按照最新市值计算该部分持股市值超过 209 亿元。
从市场角度来看,相比于赣锋锂业的李良彬,天齐锂业的蒋卫平,陈雪华要低调很多。当然这也同新能源爆发之下锂矿的热度较高因素相关。
侃见财经认为,作为市场最为稳定的产品,有色金属一直以来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周期性,经过这一轮周期的洗礼,华友钴业明显已经走出了本轮的底部,待市场需求持续爆发,华友钴业定会等来估值的重估。
周期的魅力
华友钴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2002 年,其前身为华友钴镍材料有限公司。
当时,国内钴资源储量仅占全球的约 1%,但消费量却超过全球一半。资源与市场的严重错配,让华友钴业的创始人陈雪华决心大力发展钴资源。
由于国内钴资源的匮乏,华友钴业将触角伸向了海外市场。
2006 年,华友钴业在刚果的第一个铜钴冶炼厂动工;紧接着的第二年,华友钴业以 2.64 亿元收购三家刚果矿业企业,成为当时唯一一家,在刚果拥有钴矿开采权的民营企业。也是通过这次收购,让华友钴业的钴产能大幅提升至 3.9 万吨,一跃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钴冶炼生产商。
2015 年,华友钴业迎来了里程碑时刻,其成功在上交所上市,随后更是以 17.93 亿元的价格拿下刚果 PE527 铜钴矿权,进一步夯实了在铜钴领域的优势。
此时的华友钴业,已经逐步完成了从单一卖资源到“ 资源-冶炼-销售” 的一体化转型。
不过,有色金属行业天然具有强周期的特点,即便是钴和镍这种较为稀有的有色金属也是如此,而华友钴业也没有逃过周期波动的命运。
回看最近这些年,华友钴业共经历了三次较为明显的周期波动。
第一次周期波动出现在 2015—2017 年,此前受全球智能手机与消费电子产品爆发的影响,作为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关键元素的钴需求暴增,价格大幅上涨。但随着泡沫破裂,钴价开始见顶回落,到 2015 年,钴价很快跌至低谷,而握有大量产能的华友钴业也因此出现了业绩亏损的情况,当年净利润亏损 2.46 亿元,同比大幅下滑 269.22%。
不过,没多久钴价又开始大幅回升,2016 到 2017 年间钴价从低点飙升至近 70 万元/吨,而华友钴业在 2017 年也大赚 18.93 亿元。
第二次周期波动出现在 2019 到 2022 年。受新能源电池产业调整的影响,钴价出现了大幅下滑,而华友钴业净利润也从 2018 年的 15.28 亿元“ 跳水” 至 1.195 亿元,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了 92.18%。感受到纯资源业务的脆弱性后,为平滑周期影响,华友钴业加速推进产业链一体化布局。2018 年,华友钴业与 LG、浦项合作成立合资公司,进军三元前驱体领域。3 年后,华友钴业收购巴莫科技,实现了三元正极业务的迅速布局。
到 2022 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华友钴业的新能源电池材料及原料板块成为核心,当年营收 477.4 亿元,营收占比为 75.74%。
而第三次周期波动则是 2023 年至今。在 2022 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后,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开始快速扩张,到 2023 年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其中三元正极材料产能过剩问题十分严重。
根据东吴证券及鑫椤锂电预测,2025 年三元正极材料需求约为 130 万吨,供给可能达到 199.7 万吨,过剩产能达 69.7 万吨。而此前大规模扩张的华友钴业也因此遭到了反噬,陷入了长达两年的低迷期。
“ 大象” 再度起舞
在经历了 2023 到 2024 年的低迷周期后,2025 年华友钴业明显复苏。
从业绩来看,今年上半年华友钴业实现营收 372 亿元,同比增长 23.78%;实现净利润 27.11 亿元,同比增长 62.26%。
拉长周期来看,这也是华友钴业近年来表现最好的一份半年报,半年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创出了新高。
而在业绩增长驱动下,最近一段时间华友钴业的股价表现也十分亮眼,近三个月股价涨幅高达 54.32%。在经过了近期的股价大涨后,华友钴业的市值也是重回千亿,达 1054 亿元。
那么,驱动华友钴业的业绩复苏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侃见财经认为,主要系钴和镍价格回暖因素所致。
从钴价格波动来看,钴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今年年初在需求减少的背景下,钴价一度下跌至 9.95 美元/磅,跌穿历次周期底部区间。但随着 2 月 24 日刚果宣布暂停钴出口四个月、以应对全球钴供应过剩后,钴价开始回升。6 月份,刚果再度宣布延期 3 个月至 9 月 22 日,这进一步推高了钴价。目前,国内钴价从 2 月的 16.6 万元/吨涨至 7 月底的 25.8 万元/吨,到 9 月攀升至 27 万元/吨。
从镍的价格波动来看,当下镍产品是华友钴业的核心营收来源,今年上半年镍产品实现营收 128.4 亿元,营收占比为 34.51%。
资料显示,华友钴业从 2018 年开始大规模布局印尼镍矿资源,并陆续落地放量,已成为当前第一大业务。2021—2024 年,华友钴业镍相关业务 (镍矿+镍中间品) 收入从 2.5 亿元膨胀至 213 亿元。2025 年上半年,为 183.8 亿元,同比激增 110% 以上。
实际上,近年来镍和钴的价格走势非常相似,由于供需失衡的原因,镍的价格持续下滑,当前已经跌至全球镍矿成本 75% 分位线附近。
不过,最近镍也传出了一些刺激价格上涨的消息。例如,印尼政府以环保为由对 25 家镍矿公司实施制裁,而印尼供应占全球镍供应的 60%;例如,目前占市场供给七成的高成本火法镍生产成本约在 15500 美元/吨,与当前价格基本持平,这将对镍的价格形成强劲的成本支撑。
另外,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镍的反转也是越来越近。资料显示,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 400Wh/kg,远高于液态电池的 300Wh/kg,且没有爆炸起火的安全风险,以至于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动力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全球各大车企大规模上量固态电池的时间点大致在 2027 年至 2030 年。而镍作为固态电池的重要原料,一旦固态电池开始正式商业化,镍也将迎来反转。
综合而言,钴价格已经触底反弹,镍价格在经历了较长期下跌后已无太大下跌空间,在双重利好支撑下,华友钴业或将继续“ 大象起舞”。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 (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