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 9 月 29 日电 (康耕甫) 辽宁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工业基地之一,门类齐全、体系完备,为新中国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辽宁省持续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构建全省工业互联网,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日,新华财经走访沈阳、大连、鞍山、辽阳等地,看到了辽宁省在工业互联网全要素支撑体系的赋能下,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向 「新」 向 「优」 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活力,感受到了老工业基地在数字时代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走进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沈鼓集团」) 的数字化车间,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每台设备的运行参数、生产进度和能耗等数据,操作人员通过电脑就能完成从订单下达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管控。近年来,沈鼓集团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造,实现了对人、机、料、法、环的全方位线上管控。
作为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企业,沈鼓集团近年来在工业互联网的赋能下,已经形成多元并举、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公司目前已在 180 万吨/年乙烯压缩机、CAP1400 核主泵等领域实现了国产化替代,研制国产化首台套产品 200 余项并 100% 成功,其中世界级产品 20 余项;沈鼓集团 《产业链供应链链式数字化转型方案》 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 2024 年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应用》 荣获 2024 年工业领域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典型实践案例。
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特变沈变」) 是中国输变电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该公司旗下的特变电工康嘉 (沈阳) 互感器有限责任公司智能示范工厂,已建成 3 个柔性化产品线,1 个数字化试验区和 3 个智能立库,配合 KBK、滚筒线、AVG 等自动化物流设备。比如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产品线,共计 17 个工序,关键工序 9 个;目前关键工序已有 8 个实现了自动化,整体有 10 个工序实现了自动化。
特变沈变旗下的沈阳和新套管有限公司,则拥有行业领先的特高套管研发制造基地,具有从原材料检测到套管生产、试验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实现了产品信息流及数据流全面贯通各业务场景的能力,具备±1100 千伏及以下穿墙套管、±1100 千伏及以下干式直流阀侧套管和油式、干式 1100 千伏及以下各类套管生产和试验能力。
辽宁钢铁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同样成效显著。在鞍钢股份冷轧厂彩涂分厂 (以下简称 「彩涂分厂」),整条生产线现场各组机器快速运转,智能运输机器人运行有条不紊……这是鞍钢股份打造的第一家 「黑灯工厂」。自 2021 年启动数智化改造后,彩涂分厂实现了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所有生产、搬运、储存、检测环节均由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机器人按照系统指令自行完成。
通过构建智能工厂平台部署在超融合虚拟化计算机上,彩涂分厂实现了过程控制、数字钢卷、智能控制、大数据分析平台、工业六轴机械人、无人行车及库管系统的数字化应用。「改造后,原来每班定员 17 人的岗位,现在只需要 9 名员工就可以覆盖整个厂区的作业,员工只要在集控中心观察实时数据,就能远程监控生产线运行状态,目前彩涂分厂生产效率提升 20%,生产成本降低 10%,效益大幅提升。」 彩涂分厂厂长郑昊表示。
汽车制造业是工业互联网应用的重点领域。华晨宝马里达工厂是宝马集团全球工业互联网的标杆工厂,从设计阶段即采用 Epic Games 虚幻引擎构建数字孪生模型,部署超过 1600 个工业摄像头和 5000+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状态、环境参数等数据,与虚拟模型同步更新。
该工厂的车身车间,数字孪生系统可实时模拟焊接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动态调整参数以消除 0.02mm 级偏差,使车身精度一致性达 99.8%;冲压车间 AI 智能质检系统通过分析 0.01 秒/张的影像数据,将零部件缺陷识别准确率提升至 99.98%,误检率趋近于零。
在石油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同样如火如荼。新华财经在中国石油辽阳石化油化部调度指挥中心,看到纵览全厂的生产管控大屏,能实现以调度业务为核心的数据集中可视化分析。生产管控一体化建设 10 个业务应用模块,包含 70 余个应用功能,全面支撑调度指挥和日常管理业务。
据了解,生产管控一体化平台集成 16 个专业系统数据,300 余个关键业务分析指标,可全面监控供、产、储、销各环节信息,实现数据资源的 「聚—通—用」,驱动业务数据精准化、一体化、多渠道应用。「平台实现了信息数据共享,支撑企业生产管控精细化,实现了生产稳定、降本增效。」 生产运行部郭兵表示。
推动产业发展向 「新」 向 「优」
机器人是多学科交叉、前沿技术聚合的领域,需要系统性、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发来支撑。2025 年,「智能机器人」 和 「具身智能」 首次被写入 《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进入了以物理交互为核心的新阶段,机器人产业开启了人机深度协同的新纪元。
作为国家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中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基地,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新松机器人」) 以智能制造为业务主攻方向,为产业升级提供全体系核心支撑,打造了以自主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核心产品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全产业价值链。
目前,新松机器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大类核心产品,以及焊接自动化、装配自动化、物流自动化三大应用技术方向,同时持续孵化多个具有高度竞争力和良好成长性的优势战略业务,构建了健康科学可持续的产业体系。
全新升级的新松智能工业机器人,通过控制系统搭载多模态感知 (视觉/力觉) 与自适应控制算法,实现焊接、装配等复杂工艺的自主优化,通过深度学习分析工艺参数,具备实时纠偏与工艺库自迭代能力,形成 「感知-决策-执行」 的具身智能闭环。新松智能移动机器人,则搭载自主开发的 IMRS 2.0 系统,集成 3D-SLAM 与群体智能算法,支持动态环境下的毫米级定位与多机协同调度。AI 路径规划模块可预测人流/物流扰动,自主切换最优路径,满足柔性化产线需求。
如果说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的明珠,工业机床则被称为 「工业之母」,对 「大国重器」 的生产至关重要。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科德数控」) 作为中国高端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其工业互联网布局以 「自主可控、全链贯通」 为核心,形成了从底层设备互联到上层智能决策的完整技术体系,在航空航天、汽车模具等高端制造领域实现了多项突破性成果。
科德数控位于全亚洲最大的单体地下工厂,工厂面积 25 万平米,利用地下热能和新能源,采用先进技术将温度保持在 22℃的恒定水平,偏差小于 0.5℃,使用电费是地面传统工厂的十分之一。该工厂通过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物流 AGV、智能货架数据,使原材料配送准时率 100%,库存周转率提高 50%,一年能生产约 500 台高端机床,用于生产航空航天零件、军工等零件。
构建全要素支撑体系
辽宁省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体系的有力支撑和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
近年来,辽宁省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形成了覆盖顶层设计、行业指导、区域试点的 「1+1+N」 政策体系,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金普新区工业互联网创新体验中心 (以下简称 「体验中心」),致力于帮助客户跨越 「数字鸿沟」,通过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推进数字化技术创新及产业应用,赋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网络化。
体验中心通过平台向中小企业普及数字化技术创新及产业应用,加速区域产业集群智能化,并通过产教融合政策落地,链接高校、企业资源,打造 「人才-技术-产业」 闭环。体验中心目前拥有离散制造示范产线、流程制造示范产线两条产线,前者面向区域汽车零部件、轴承制造、电气装备等行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线下示范,后者面向区域食品深加工、药品制造等行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线下示范。
此外,鞍钢集团也已建成辽宁省制造行业最大且等级最高的数据中心 (A 级)——鞍钢集团大数据中心 (鞍钢智算中心),该中心聚焦钢铁行业并覆盖能源、物流、金融等领域,以高等级、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为特征,为多行业提供 laaS、PaaS、SaaS 及智算、AI 等高算力资源服务。
从传统工业基地到数字经济新高地,辽宁的工业互联网发展之路既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实践,也是体系建设、生态建设的 「蝶变」。在这片孕育了中国工业诸多第一的土地上,辽宁正以 「数字辽宁、智造强省」 的战略定力,推动老工业基地在数字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 「辽宁方案」。
编辑:胡晨曦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