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 10 月 6 日电 (记者安娜、王钊) 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我国月壤研究再传喜报。国家航天局和国家原子能机构 6 日联合发布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研究最新成果——我国科学家首次基于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 (月壤) 研究发现,月球背面月幔比月球正面月幔温度低,这一发现为月球演化和 「二分性」 特征研究提供了关键科学数据。
这项研究成果由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以下简称 「核地研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共同合作完成,已刊发于国际学术期刊 《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 官网。
图为核地研院月球样品分析检测实验室 (新华社记者安娜 摄)
月幔位于月壳之下,是月球体积最大的组成部分,月球古老的火山活动正是由月幔物质上涌形成的。月幔等月球内部特征对于月球演化研究至关重要。「月球是记录太阳系历史的一个重要载体,我们研究月球也是为了更好研究太阳系。」 核地研院分析测试研究所青年科研工作者何升说。
图为嫦娥六号月壤样品 (中核集团供图)
在研究中,科学家利用可 「侦探」 的多种手段,对我国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的玄武岩样品进行了精细分析。这些样本的化学成分如同一个 「黑匣子」,记录了其形成时的深部温度压力等信息。
科研团队通过对月壤玄武岩样品中典型单斜辉石、斜长石等矿物的成分分析,运用 「单斜辉石单矿物温压计」「单斜辉石-熔体平衡温压计」「斜长石-熔体平衡温度计」 三种不同的温压计来计算单斜辉石、斜长石结晶温度与压力。为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团队通过岩石学模型模拟了嫦娥六号玄武岩结晶过程。以上四种独立方法得出了一致结果:嫦娥六号玄武岩样品的结晶温度约为 1100 摄氏度,比来自月球正面的嫦娥五号等样品低约 100 摄氏度。
图为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玄武岩中单斜辉石、斜长石 (科研团队供图)
科研团队还通过玄武岩全岩成分重建原始岩浆化学组成,计算月幔潜能温度,发现月球背面月幔潜能温度 (约 1400 摄氏度) 低于月球正面 (约 1500 摄氏度)。科研团队利用月球遥感数据在更大区域尺度上进行验证分析,选取了月球正面和背面的月海玄武岩区域,通过卫星遥感获取的表面岩石化学成分计算,表明月球背面月幔潜能温度低于正面约 70 摄氏度,与样品分析结论相近,这进一步增强了研究成果的可信度。
月球正面和背面在地形地貌、元素分布和岩石特征等方面均存在巨大差异,科学家们将月球的这种差异性称为 「二分性」 现象,将其列为探索月球奥秘的几个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之一,并认为这可能与月球的形成与演化历史密切相关。
「此次研究发现月球背面月幔相比月球正面月幔温度低,进一步深化了人类对月球 『二分性』 现象的认识,为月球正面与月球背面的月幔温度差异提供了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等科学依据。」 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李子颖说。
编辑:马萌伟
声明:新华财经 (中国金融信息网) 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