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9 月底至 10 月初,武汉、重庆、合肥等多地接连出台楼市新政,从供需两端发力,针对性解决市场痛点,为房地产市场注入新活力。
重庆以 「房票安置+需求分层」 为核心,于 10 月 1 日推出系列举措。在房票安置方面,依托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今年计划实施 150 个项目、覆盖 1.57 万户,扩大房票使用比例;鼓励开发商给予房票购房专属折扣,并探索房票有限转让、差异化奖励,叠加入学便利、装修及家电补贴。购房支持上,12 个区县已率先落地人才补贴、多孩家庭契税减免等政策,形成 「市级统筹+区县补充」 体系,且 5 月推出的 「卖旧买新」 补贴 (中心城区 1 年内换房最高补 6 万元) 持续发力。供给端优先出让 「好地熟地」,打造高品质住宅,此类住宅成交均价高、去化快 30%,同时盘活存量商办用房,打造便民空间与新消费场景,并通过展会、异地推介吸引客源。数据显示,重庆中心城区住房成交已连续 11 个月正增长。
武汉则赶在节前发布 「汉八条」,聚焦商办激活与金融支持。商办类房屋方面,购买新建商办用房可获契税 50% 补助,存量商务楼宇可在保持主体不变的前提下转换功能 (原则不超 15 年),且购买新建商办用房凭不动产证可 「一房一户」 落户,配偶子女可随迁。金融政策上,双缴存人家庭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提至 150 万元,单缴存人 120 万元,还贷比例从 35% 升至 40%;2025 年 10 月至 2026 年 6 月,购房时正在挂牌出售的一套住房不纳入套数认定。此外,特定区域 (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 首套商贷购房家庭可获初始贷款额 1% 补贴 (最高 2 万元),部分政策期限延长至 2026 年底。
合肥同日出台十项政策,侧重供给优化与长效发展。供给端建立土地供应热力图机制,推进混合开发,编制 「好房子」 设计导则,从建筑空间、绿色节能等维度提升住宅品质;实施城市更新,探索 「科创+商业」 等融合路径,推进片区综合开发。需求端优化公积金贷款与车位销售政策 (首栋住宅获预售证即可售车位),开展 「乐居合肥」 活动,鼓励 「收旧售新」,同时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不实信息,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推动房地产向 「增量与存量并重」 转型。
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025 年前三季度全国有约 200 个省市 (县) 出台政策超 470 条,三季度出台政策超 120 条,目前多数城市已全面放开限制性政策。整体来看,近期地方政策优化方向主要围绕激活需求、优化供给两方面,涵盖公积金提取范围拓宽、购房补贴定向加码等消费端举措,也包括金融端创新探索,政策工具箱不断丰富。
新政已显现初步成效。参考全国趋势,9 月限购松绑后重点城市新房成交显著回升,深圳等城市日均成交增幅超 30%。从库存端看,武汉保障性租赁住房已筹建 23.67 万套,完成 「十四五」 目标的 95%。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这些创新举措从不同层面改善市场供需关系。其中商办改造的政策创新一方面可以通过改造存量商办增加新业态供给,精准满足社会新增需求;另一方面,对开发企业而言,这类改造政策可以缓解长期持有商办带来的资金和运营压力。通过政策引导把沉淀资产转化为新的有效供给,既盘活了存量,又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
中指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整体来看,第三季度政策方向更加聚焦,通过公积金与补贴政策精细化刺激需求,同时通过创新手段加速存量出清。叠加后续政策支持预期,房地产市场有望继续保持止跌回稳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