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10月13日),美元兑日元欧洲时段维持“偏强—反复”的拉锯节奏,围绕152.00上方震荡。受日本与美国同步假期影响,流动性偏薄,细小的订单也能推动较大的价格波动,汇价数次逼近上方密集区后未能有效扩展涨幅 ...
周一(10月13日),美元兑日元欧洲时段维持“偏强—反复”的拉锯节奏,围绕152.00上方震荡。受日本与美国同步假期影响,流动性偏薄,细小的订单也能推动较大的价格波动,汇价数次逼近上方密集区后未能有效扩展涨幅,技术与基本面正在展开微妙博弈。 ![]() 市场把重点放在三条线索上:第一,市场更相信日本央行(BoJ)或进一步延后加息时点,日元“利差劣势”加深;第二,外部风险偏好回暖——尤其是华府最新对外关税政策口径的转向——削弱了日元作为避险货币的吸引力;第三,干预阴影持续盘桓。近期当局被认为随时可能出手阻止日元进一步贬值,这种“悬而未决”让空头不敢无序追加仓位,形成典型的上攻放缓、波动加大。 与之相对,美国方面出现两股相互牵制的力量。一方面,市场普遍接受美联储年内仍可能再降息两次的路径,名义利差的边际回落按理说应当压制美元多头;另一方面,美元在上周五的回撤后迅速重拾动能,即便面对降息定价与财政僵局延长的双重不利,美元指数依旧表现出较强的“逢低承接”。 此外,美国政府自10月1日起的停摆进入第三周,预算僵局迟迟未解,并已出现联邦雇员的首次裁减通报。常规情况下,这类“政策不确定+增长拖累”的组合会让美元处于防守姿态。然而现实交易中,市场在风险资产反弹时选择抛售日元,在现金需求升温时又愿意抱住美元,形成对美元兑日元的“单边倾斜”。因此,基本面的净效应是:日元受压、美元韧性犹存,但干预威慑让上行每前进一步都需付出更高的波动成本。 技术面: 当前日线图上,布林中轨位于148.735,上轨152.676,下轨144.794。汇价运行在中轨之上、上轨之下,属于典型的“强势通道内高位整理”。近期高点153.271标注清晰,前期强势峰值150.914为重要回撤参照;更下方的阶段性低点分别为145.480与更早的142.110。就动量结构而言,MACD(26,12,9)显示DIFF=1.148高于DEA=0.717,柱状图为0.861,处于正值扩张区间,说明中期多头动能仍在释放但已接近前期峰值区域;RSI(14)读数约63.961,位于多头区而未触及典型超买阈(70附近),提示“强势但不极端”。 ![]() 后市展望: 短线(1—3个交易日):若汇价以阳线实体有效收在152.676之上,并伴随MACD柱状图继续放大,则153.271将再被挑战,届时一旦出现“上破—回测—再上”的三步确认,短线趋势可延伸;若多次触碰152.676未能站稳且回落至152.00之下,则将进入“高位震荡—回撤”阶段,先看150.914的支撑弹性,进一步回落则观察148.735(布林中轨)的多空分水岭。考虑到干预不确定性,高位长上影与快速回吐的概率上升,价位穿越需以日收盘为准来判读“真假突破”。 ![]() |
顶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