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10月21日),美元指数北美时段于99下方交投。当前宏观线索并不整齐,市场关注周五即将公布的美国9月CPI以及下周的美联储利率决议。债券收益率近阶段明显走低,权益市场也未显著受压。 基本面 近 ...
周二(10月21日),美元指数北美时段于99下方交投。当前宏观线索并不整齐,市场关注周五即将公布的美国9月CPI以及下周的美联储利率决议。债券收益率近阶段明显走低,权益市场也未显著受压。 ![]() 近期全球资产间的历史相关性出现错位:传统“风险偏好上行—债跌、金跌、美元涨/跌分化”的链条被打乱,演化为“风险资产与避险资产齐涨”。这背后至少有三条可能路径在同时起作用:(1)部分央行准备金与主权资金的再配置,驱动黄金与高等级债的同步买盘;(2)私营部门在利率下行通道前对久期和防守资产进行再平衡;(3)动量与跟随盘推升“价格优先”的跨资产共振。对美元而言,这意味着“利差—避险—流动性”三条传统支撑并未完全瓦解:美国名义与实际收益率回落,本应压制美元;但当海外增长动能普遍偏弱、欧洲与英国终端利率难上、风险资产又在高位震荡时,美元作为全球结算与融资货币的“被动需求”仍在。 围绕“货币贬值交易”的叙事正在退潮。所谓“财政扩张+关税推动的通胀再起→美元中期走弱”的简单剧本,目前并未得到债券与外汇两个大市场的配合:美债收益率是下行的,外汇市场并未定价美元迅速贬值。通胀的关键在于结构而非口号:若食品与能源牵动的“感知通胀”高于核心指标,市场对降息的接受度会降低,美元就会因为“政策可信度担忧”而转弱;反之,若通胀读数温和,且美联储强调“数据依赖+逐步”,则“利差走低但政策可预期”这对美元是中性偏弱的组合,通常会引导美元在关键技术位附近拉锯,而非单边。 就时点而言: 周五:市场普遍预期美国CPI环比约0.4%、核心0.3%。若读数“可接受”,美元可能延续“强而不猛”的结构性韧性;若读数引发对“降息是否为时过早”的质疑,则政策信任度受挫。 下周:美联储会议若落地进一步宽松,措辞若强调“继续观察”,对美元影响取决于点阵图与前瞻指引是否削弱中性利差——一旦海外央行更鸽,美元的相对优势仍可能保留。 交叉货币维度上,日元仍受利差与套息资金约束,只有当美国实际收益率加速下行时才具备更强反攻能力;瑞郎对风险偏好的敏感度更高,一旦全球避险升温,瑞郎相对美元更容易获得边际支撑;欧系与英系货币受本地增长与通胀软硬不一的牵引,短期难贡献对美元的系统性压力。整体言之,美元的“应跌未跌”正是多条矛盾力量的合力结果。 技术面: 日线图显示美元指数处于布林带内温和上行的节奏。实体K线仍站在布林中轨98.1390之上,表明短线多头趋势尚未破坏;布林上轨99.5666与近端波峰99.5549几乎重合,构成第一重“动能—价格”共振阻力,一旦有效上破,价格将直面前高100.2599的真空区间。下行方面,布林下轨96.7114与前低96.2109构成区间化“最后防线”。 ![]() ![]() |
顶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