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财经 首页 财经 查看内容

新能源汽车产销齐涨背后,成都汽车产业力争重返“第一梯队” ...

来自版块: 财经
1122
0

10月22日下午2点,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一间会议室里,百余个座位早早座无虚席,连工作人员都直呼“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这是成都“进解优促”面对面――智能网联汽车专场座谈会(以下简称“汽车专场座谈会 ...

10月22日下午2点,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一间会议室里,百余个座位早早座无虚席,连工作人员都直呼“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

这是成都“进解优促”面对面――智能网联汽车专场座谈会(以下简称“汽车专场座谈会”)开始前的一幕。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市交通运输局等 30 余家市级相关部门、区(市)县,联动行业协会及 70 余家智能网联汽车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聚焦产业发展痛点难点面对面交流。

活动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淡忠奎 摄

“我们希望成都接续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同时也搭建一些平台帮助本地制造企业进行产品宣传。”四川领克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领克”)政企事务总监王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种“面对面”的形式,实实在在地让企业的诉求被听见、困难被重视,希望能变成一个常态化运行机制。

汽车产业作为成都第二大支柱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跟全国许多老牌汽车城一样,成都正全力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升级转型,而本场座谈会的目的,就是希望为其升级之路进一步扫清障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现场获悉,今年1―9月,成都汽车产业实现营收1183.4亿元、同比增长19.6%,产量62.9万辆、同比增长26.4%,其中新能源汽车实现产量17.3万辆、同比增长259.2%,实现营收200.8亿元、同比增长80.9%

这背后是成都汽车产业发展的“后劲”――以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四川领克等龙头车企的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强链补链,争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2030年进入“全国汽车制造城市第一梯队”。

“链主”转型

“我们1998年入驻成都,是丰田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主要生产亚洲龙轿车、普拉多越野车以及柯斯达中型汽车。”作为成都最早引进的整车企业之一,一汽丰田汽车(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丰田”)生产管理部部长贺军表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转型方面速度较慢,但通过持续引进新车型、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实现了逆势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一汽丰田生产汽车11.28万辆,同比增长91%,实现产值173.68亿元,同比增长67%。预计全年生产14.5万辆,力争产值达到2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23%。

贺军认为,当前传统燃油车市场仍然面临巨大下行压力,希望相关部门出台促消费政策时,在燃油车方面继续给予支持,帮助企业守住基本盘,为转型升级打下基础。

对此,成都市经信局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开始四川已经制定燃油车的奖补政策,市级支持政策正在做调研,“明年新一轮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将把电动车、燃油车,包括智能网联、低速无人车等场景考虑进来。”

作为“链主”企业,一汽-大众捷达品牌总经理高解放表示,截至今年9月,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包括捷达品牌)已累计生产整车680万辆,本地配套率约62%,随着新能源车型的导入,接下来这一比例还会持续增加。据其透露,公司计划于明年导入捷达品牌首款新能源车型,“希望能够有一个对接平台,促进捷达跟本地重点网约车平台、大型出租车企业进行深度的合作。”

“只要轴距、车身长度等符合条件的新能源车,就能纳入成都市网约车合规车型查询平台。”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当即表示,下一步将联合汽车产业主管部门为捷达与相关出租车企业搭建沟通对接平台,鼓励双方深度合作交流。

一定程度而言,这种政企互动,正在为当地整车企业的转型注入新的活力,而整车企业新的热销车型的出现,也将进一步牵引汽车产业全链条发展。

据悉,成都目前聚集了大众、丰田、吉利、神龙、重汽等12家整车企业,以及博世、中创新航等关键零部件和动力电池企业1100家,形成规模较大、种类齐全、结构完整的产业链,产业规模保持在1500亿元左右。

整零协同

今年前三季度,成都新能源汽车产量17.3万辆、同比增长259.2%,占据全市汽车产量26.8%,成为驱动成都汽车产业增长的新引擎。

自2017年落地以来,吉利旗下四川领克已成为成都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的“主力军”。王卫透露,今年1至9月,四川领克汽车产量17.87万辆,同比增长196%,产值153.21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4.69万辆,同比增长626%,产值110.58亿元,同比增长378%。

与此同时,商用车也正成为牵引成都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助力。2024年,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汽成商”)全年产品市场销售18500辆,同比增长60%,产值超58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新能源市场销售3600辆,同比增长162%。

“我们去年研发投入2亿元,今年预计达到3亿元,明年还将进一步加大。这种研发投入的结果就是我们每年当期研发产品占销量的40%以上,特别是近期我们在无人驾驶商用车领域已经取得新突破。”重汽成商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美贤表示,公司在新能源、国际出口和传统能源共同发力,“目前出口仅占总销量的17%”,将加快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整车企业的快速发展,也正以整零协同的方式带动汽车产业集群加快跃升。比如,重汽成商产销研服一体化发展,本地配套率已经达到55%以上,有力带动上下游企业的发展。

“我们在乘用车领域的本地化配套已经取得重大进展,跟本地主机厂深度合作。但目前在商用车领域的本地化配套还是相对不足,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搭建平台,推动省内商用车企业和电池供应商深化合作,进一步提高本地化配套率。”中创新航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四川基地负责人田召表示。

也有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找到机会。“我们专注于自动驾驶高精度定位技术,也参与单北斗相关项目,已形成从标准到产品的完整链条。”作为脱胎于电子科技大学的创业团队代表,四川中电昆辰科技有限公司政府事务总监杨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希望借助本地高校的人才与研发优势,推动高精度北斗定位技术在成都聚集、转化,并进入主流主机厂供应链体系。

“第一梯队”

目前,成都已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列为全市16条重点发展产业链之一,成立全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专班,统筹全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发展工作。

“从封闭测试到开放运营,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成都正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打造‘全周期成长环境’。”上述成都市经信局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正着力实现“促转型、育新机、优生态”,积极争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到2030年全市汽车产量突破150万辆、产值突破3000亿元,实现“双翻番”,重回全国汽车城市第一梯队。

一方面,老牌汽车重镇进击的决心一览无遗,与此同时,进入“第一梯队”并不容易。从全国来看,汽车产业竞争的主战场已经从燃油车存量市场争夺转向电动车增量市场竞速,这背后不仅是技术和产品的较量,更是城市在产业规划、资源配置等全方位的比拼。

今年8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所在《破局与重构: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城市竞速图谱与跃迁之路》一文中指出,我国初步形成以深圳为龙头,合肥、上海、西安等多城市共同发展的新能源“一超多强”的城市集群格局。

其中,深圳、合肥、西安是以技术创新换道领跑的技术跃迁型,上海、重庆、柳州等城市依托工业基础加速焕新的转型突破型,常州、郑州、济南等城市通过精准补链发展的补链崛起型。

对成都而言,2030年重回汽车城市“第一梯队”,也意味着未来一段时期要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赛道全面发力,与其他城市“正面交锋”。

作为“转型突破”型选手,成都的“底牌”在于产业基础和场景优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座谈会上获悉,成都作为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应用城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18.18万辆,居全国非限购城市第一位,并入选国家第二批“双智”试点城市、首批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开放场景道路达到680公里……

目前,成都已经形成龙泉驿区乘用车、青白江区商用车、高新区车载智能等“双核+一新+四区+多点”支撑格局,正依托在蓉车企和场景优势,导入更多适销对路新车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郭健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西瓜财经无关。西瓜财经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1498733818@qq.com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湘ICP备2023006560号-2]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湘B2-2023036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388934451 举报邮箱:1014211648@qq.com
Copyright ©2025 长沙禾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西瓜财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