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0每经记者|赵雯琪 每经编辑|董兴生 继“618”神仙打架后,电商巨头的“双11”战火再次燃向即时零售赛道。 10月29日,美团闪购宣布,将联合上万个品牌建设“品牌官旗闪电仓”。据美团介绍,品牌可 ...
|
每经记者|赵雯琪 每经编辑|董兴生 继“618”神仙打架后,电商巨头的“双11”战火再次燃向即时零售赛道。 10月29日,美团闪购宣布,将联合上万个品牌建设“品牌官旗闪电仓”。据美团介绍,品牌可通过入驻“品牌官旗闪电仓”,在美团闪购开设官方旗舰店,美团闪购将为品牌搭建仓储、配送、数字化系统等即时零售“基建”,助力各类品牌轻资产、低成本“拎包入驻”即时零售,开拓经营新主场。 值得一提的是,美团闪购这次联合品牌官方旗舰店的动作直击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的核心战场,而电商巨头也提前在美团的优势领域强势布局。早在10月12日,淘宝便宣布“淘宝闪购”将首次全面参战“双11”;而京东则在首轮战报中提及,今年“双11”,由“京东秒送”服务的3C数码产品成交用户量同比增长高达350%。 美团闪购的出击,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巨头的战略部署,都将即时零售置于战略高位,一场围绕“小时达”甚至“分钟达”的即时零售战争全面爆发。 美团开战“双11”:建设“品牌官旗闪电仓”,发放大额消费券《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打开美团App闪购页面看到,美团闪购将在这个“双11”面向用户发放共计170万张免单券,其中包括40万张专供品牌官方旗舰店使用的免单红包,最高面额达200元。用户在指定官方旗舰店完成订单后,即可参与抽奖活动。 相比优惠券的发放,美团联合上万个品牌建设“品牌官旗闪电仓”的动作则显得更有针对性。记者了解到,美团的“品牌官旗闪电仓”已经在各地低调试点数月。从美团闪购页面看,10月份以来,已有索尼PlayStation、珀莱雅、毛戈平、欧莱雅、蕉下、徕芬、苏菲、漫步者、飞利浦、安克等超百家品牌率先入驻。同时,“品牌官旗闪电仓”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长沙等数十个城市“开仓”。 记者点开一家入驻美团闪购的小米之家旗舰店看到,该官方旗舰店的线下门店距离记者定位的位置约5公里,其中一款小米电吹风的优惠价为239元,送达时间约为半小时到一小时。 美团闪购方面表示,经过前期试点探索,“品牌官旗闪电仓”未来预计将拓展至上万个品牌,覆盖3C、美妆、运动、服饰、母婴、宠物、百货等各个品类。 据美团闪购相关负责人透露,“品牌官旗闪电仓”是顺应品牌革新意愿的产物。“在闪电仓业态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接到了大量品牌合作的需求,在和品牌共同试点之后,我们决定帮助品牌入仓,迅速切入即时零售。” 该负责人提到,美团闪购负责帮助品牌搭建整套闪电仓经营的数字化基建,品牌方掌握运营方面的完整自主权。借助“品牌官旗闪电仓”,品牌可用最低成本完成销售,为消费者提供“24小时营业,30分钟商品到手”的购物体验。 争夺线下品牌店,即时零售成为新变量当美团携上万品牌建设“品牌官旗闪电仓”,并发出大量优惠券时,京东和淘宝系也亮出底牌。在电商巨头的重点布局之下,一个由即时零售主导的、更加复杂的电商新格局正在形成。 早在10月12日,淘宝便宣布“淘宝闪购”将首次全面参战“双11”,并通过“千万免单”“88VIP五折外卖”等激进补贴搅动市场。更关键的模式突破在于,淘宝闪购采用了“远场电商+近场零售”的深度融合策略。 以特步为例,10月27日,其与天猫开启即时零售合作,特步天猫官方旗舰店新增闪购入口,直接接入全国2500家直营门店的商品库存。据官方信息,首批已有超3.7万个品牌、40万家线下门店以此方式在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全量上线,覆盖数码家电、美妆个护等主流品类。 京东同样不甘示弱。在其发布的“双11”首周战报中,即时零售业务成为亮眼增长点。战报特别提及,今年“双11”,由“京东秒送”服务的3C数码产品成交用户量同比增长高达350%。这表明,京东正利用其在家电、3C领域的传统优势与供应链能力,加速在即时零售领域收复失地。 各方巨头的集体发力,共同指向了一个行业共识:即时零售正从电商业务的“补充渠道”,演变为不可或缺的“核心战场”。德勤发布的报告提到,2025年中国零售市场中的传统线下业态增长将不及预期,而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则保持快速增长。 这一趋势迫使所有零售参与者必须进行运营策略与业态的创新。品牌商的库存商品,正通过遍布全国的门店网络,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广度转化为即时订单,这打破了过往大促过度依赖中心仓发货的传统模式。 知名电商分析师鲁振旺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两年,美团即时零售凭借成熟的即时配送网络与本地化商家资源,构建起核心竞争壁垒,对京东、天猫等传统电商平台形成直接挑战。 鲁振旺同时分析,从行业发展趋势看,即时零售市场具备万亿元级增长潜力,其商业模式以线下商家资源整合与短距离配送网络为核心,与传统电商依托中心仓储的运营逻辑形成本质差异。这两年来,美团凭借先发优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不过京东、阿里等平台已加速资源投入,未来该领域的竞争将围绕供应链整合能力、配送效率优化及用户心智培育等维度展开。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407692555 |
顶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