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财经 首页 湖南 查看内容

秋收“丰”景丨科技“奏响”三湘晚稻“丰收曲”

2025-11-1 12:2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24| 评论: 0|来自: 央广网

摘要: 金秋时节,三湘大地稻浪飘香,湖南省1900多万亩晚稻已陆续开镰收割。全省各地正全力组织机械与人力,加快晚稻收割进度,预计11月初全面完成收割任务。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丰收战役中,科技赋能与模式创新成为确保颗粒 ...

金秋时节,三湘大地稻浪飘香,湖南省1900多万亩晚稻已陆续开镰收割。全省各地正全力组织机械与人力,加快晚稻收割进度,预计11月初全面完成收割任务。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丰收战役中,科技赋能与模式创新成为确保颗粒归仓的关键力量。

在双峰杏子铺镇,收割机在田间作业(央广网记者黄珂岚 摄)

机械化作业显成效 社会化服务提效率

在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的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5台联合收割机呈梯队前进,沿着田垄有序作业。切割、脱粒、秸秆粉碎一体化流程高效运转,短短几分钟,一亩稻田便完成收割。

在沱江镇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收割机实现切割、脱粒、秸秆粉碎一体化(央广网发 余涛 摄)

“这些机器都是我从合作社雇来的,收割一亩要60块钱,快得很!”种粮大户魏志军告诉记者。今年他种植的850亩晚稻籽粒饱满,干产预计达550公斤。魏志军积极追赶农机智能化,拥有6台插秧机、2台犁田机和2台农业无人机,基本实现了种植过程“全包干”。

江华瑶族自治县以38家农机合作社为龙头,建立了农机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5%。2022年以来,该县创新“累加补贴”模式,投入1000万元对各类机具实施补贴,新增大型拖拉机239台、联合收割机92台等设备,真正做到了“成熟一片,收割一片”。

在邵阳市新宁县金石镇中长村的万亩双季稻示范片,同样的丰收景象正在上演。种粮大户刘建正驾驶联合收割机进行晚稻抢收,金黄的稻穗被精准卷入机身,呈现出一派收获满满的喜人景象。“我今年承包了560多亩地种植双季稻,两季总产量加起来有2500多斤每亩。”刘建喜悦地说。

产业链条持续完善 种植模式创新促增收

在邵阳市双清区高崇山镇金银村的稻田里,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稻穗被快速收割、脱粒、分离。

双清区高崇山镇金银村的稻田一片金黄(央广网发 曾玉娟 摄)

从空中俯瞰,纵横交错的稻田一片金黄。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将稻谷收入“囊中”,一粒粒金黄饱满的稻谷随即被转移到运装车上。农户们将收回的稻谷均匀摊开进行烘干,整个收割过程一气呵成,高效有序。

饱满的稻穗将稻秆压得低垂(央广网发 曾玉娟 摄)

在推进机械化收割的同时,各地不断创新种植模式,完善产业链条。新宁县水庙镇种粮大户张曙光在种植1800多亩双季稻的同时,还发展了100余亩油稻轮作,“带动周边100多位村民务工就业,帮助大家增收近200万元。”

在怀化市中方县,“稻油轮作”模式也在积极推进。在泸阳镇泸阳村水稻基地,油菜播种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展开。田野中,自动化旋耕机稳步前行,实现了施肥、播种、犁田等一体化操作。

“这种旋耕机省了不少人力和时间,一天能耕种20亩左右。”基地负责人夏浩介绍道,“这片地种完油菜,明年收割后就接着种稻谷。种油菜能改善土壤,明年水稻产量肯定能再提高不少。”

中方县泸阳村机械化耕种油菜现场(央广网发 中方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中方县大力推广“稻油轮作”模式,通过油菜籽种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激发农户参与热情。去年全县油菜种植面积达13.72万亩,不仅盘活了秋冬季节闲置的耕地资源,实现“一田双收”,更通过改良土壤推动农业生产向绿色可持续转型。

烘干环节的技术突破也为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新宁县飞仙桥万亩双季稻示范片,种粮大户李海容将刚收割的谷粒直接运往烘干车间,“平均18小时便可完成烘干,有效解决了晒谷难的问题。”

从收割到播种,三湘大地呈现出环环相扣的生动局面。各种创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更通过改善土壤、提升效益,推动农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金秋的丰收喜悦还未散去,新一轮的生产希望已然播下,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正在书写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篇章。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湘ICP备2023006560号-2]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湘B2-2023036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388934451 举报邮箱:1014211648@qq.com
Copyright ©2025 长沙禾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西瓜财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