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湘江新区麓景社区食堂工作了三年多的李进,早已习惯了每天迎接那些熟悉的银发面孔。她熟悉王奶奶不吃辣,李爷爷牙口不好,肉要炖得烂一点。然而,近日,几个年轻人犹豫着推开门来,探头问道:“请问……这里对外营业吗?” “当时第一反应是惊讶,年轻人几乎不来食堂用餐。”李进记忆犹新。令她没想到的是,第二天,这几个年轻人又来了,还带来了更多的同事。 随后,这些年轻人一传十、十传百,如今,在午晚餐高峰时段,“上班族”、带着孩子的父母,已经和银发老人们一样,成了食堂里最寻常的食客。 而这样的故事,不止在这一家社区食堂发生。 食堂吃、自己做,你选择哪个? 陈亮在湖南湘江新区观裕社区数字食堂附近的理发店上班。因为没有严格的下班时间,社区食堂开业前,他和同事吃饭基本靠点外卖,时间也很不规律。 听闻食堂开业,他和同事路过,看到了不少年轻人,决定进去一探究竟。 来到打餐区,香辣小龙虾、孜然牛肉、麻辣巴沙鱼、鳕鱼排……二十四道热气腾腾的菜品有序摆放,早已不是印象中清淡简单的“老年餐”。陈亮按照自己的喜好逐个夹了一点,打了约十样菜,花了23元。“在这里吃饭不仅性价比高,最重要的是卫生健康。”陈亮说。 “除了不便就餐的‘上班族’,双职工家庭和全职宝妈也正成为食堂常客。他们很多不愿或没时间做饭,社区食堂无疑成为优选。”观裕社区负责人刘乐介绍。 对于全职妈妈刘海燕来说,社区食堂解决了“一人食”的难题。“一个人做饭,做多了浪费,少了不好做,经常就凑合着不吃。现在有了食堂,吃得既健康又规律。”刘海燕说,她的女儿也是食堂的粉丝,称赞食堂的菜“有锅气”,还比下馆子便宜得多。 在双职工家庭中,孔倩一家就很少开火,她第一次来吃饭就带了一家人。“平常要上班,孩子也经常在学校吃,我和老公就很少自己做饭。”她表示。 社区食堂食客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 从中午12点开始,社区食堂排队就餐的队伍开始加长,许多年轻面孔出现在队伍中。 “从进门排队到选好菜只需要十分钟左右,20元就能吃饱,还有充足的时间午休。”王冉表示,此前,同事邀请她去附近的麓景社区食堂吃饭,这一去就成了常态。 社区食堂,最初是为了解决社区里“一老”的吃饭问题,现在,很多像王冉这样的年轻食客也来了。 “很多年轻人会担心银龄餐厅是不是属于老年人的福利,但了解到我们对外开放后,很多‘上班族’觉得就餐方便,就选择了我们。”麓景社区食堂事业部经理罗影表示。 如今,湖南湘江新区范围内的社区食堂食客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麓景社区食堂每年服务6万人次,近70%都是附近的“上班族”;观裕社区食堂开业一个月内,客流量达1.5万人次,其中70%都是年轻人,附近上班的职工、住在周边的宝妈、处在职业空窗期的人员都是这儿的常客。 让有需要的人吃上一口安心饭 尽管服务对象在不断拓宽,但社区食堂从来没有脱离过它的出发点:让有需要的人吃上一口安心饭。 走进望麓社区食堂,随着后厨响起切菜声和油锅的嗞啦声,双目失明的爷爷奶奶互相搀扶着到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其乐融融。 社区的前身是东升福利厂,厂房废弃后,很多退休的残障职工就成了社区的居民。“有次老人在家做饭,因为看不见着火了,幸亏有邻居帮忙。”刘辉谈起创办食堂的初衷时,表示食堂为了保障用餐,定价60岁以上老人8元一餐,其他居民12元。 此外,麓景社区、湖中社区等多个社区餐厅不仅为60岁以上老人,还为辖区内困难群体开通送餐到家服务。 “社区食堂更重要的是惠及真正出不了门、做不了饭的人,他们无法到食堂来,我们就送上门去。”湖南湘江新区民政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事务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 |
顶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