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风光。
魏源故居远景。(本文图片由隆回县司门前镇政府提供) 雪峰山麓腹地,一都河如碧绿绸带蜿蜒穿行,隆回县司门前镇就镶嵌在这片山水之间。这座明洪武五年置“隆回巡检司”而得名的古镇,不仅承载着“睁眼看世界”先驱魏源、抗倭名将魏光焘的文脉底蕴,更留存着红军长征的红色记忆。 近年来,司门前镇紧扣“生态立镇、产业强镇、康养秀镇、文旅兴镇”战略目标,以农业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翼、康养为脉,走出一条农文旅康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让千年古镇焕发新生机。 农业筑基:“一茶一丸一鸡一稻”,生态种养铺就富民底色 茶香满镇富硒地,产业赋能促增收。司门前镇茶产业根基深厚,现有成片茶园超2000亩,种植总面积突破万亩,绿意盎然的茶园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银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一都云峰率先发力,完成茶叶冷藏库设备安装并投用,成功打造“龙回一都富硒茶叶”特色品牌;市级龙头企业吉山茶业、北院茶业等多家茶厂紧随其后,产销两旺态势持续向好,其生产的红茶、绿茶凭借卓越品质斩获湖南省金奖,口碑与实力兼具。在带动农户增收方面,更是通过“公司+农户”紧密型种植模式,让千余户茶农深度融入产业链,实现稳定增收,共享茶产业发展红利。 小丸子撬动大产业,乡土味变身致富牌。猪血丸子被誉为“湘中饮食的活化石”,司门前镇作为宝庆猪血丸子核心产地,其产品素有“地球上最好吃的猪血丸子”之美誉。如今,这颗承载乡愁的传统美食已发展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镇内汇聚“宝德楼”“一都绿源”等规模企业,联动30余家生产厂家与非遗工坊,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石阳桥村宝德楼农庄的返乡青年阳凯波,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年产猪血丸子30万个。 雪峰乌骨鸡“网”红出圈,全链增收破3000万元。双赢村老鸦窝生态农场养殖的雪峰乌骨鸡具有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的独特优势,依托镇内山林环绕的优良生态,采用科学散养模式,肉质与口感远超普通肉鸡,一经上网便凭借“原生态”标签迅速爆红,成为网友追捧的健康食材。从种鸡培育、生态养殖到真空包装、冷链配送,构建起覆盖全流程的完整产业链,还通过直播带货、电商平台拓宽销路,让深山里的乌骨鸡直达全国餐桌,打响了乡村产业新名片。 秋日丰收绘盛景,多元种养齐并进。秋日的司门前镇,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学堂湾村富硒水稻基地里,沉甸甸的稻穗随风轻摆,这片采用生态种植模式的稻田,产出的富硒大米以醇厚口感、丰富营养圈粉市场;石阳桥村建成百亩“稻蛙共养”示范基地,“稻+N”生态种养模式让土地实现“一地双收”;风云亭村则立足资源优势,推广高山冷水鱼种养,以特色微产业为乡村产业振兴拓宽路径。 文化铸魂: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共耀,千年文脉激活发展动能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吁穿越百年,在学堂湾村魏源故居的青瓦间回响。经保护性修缮,历史文献、铸铜雕塑与多媒体展陈相结合,让游客沉浸式感受魏源的家国情怀。2024年,石山湾村魏光焘故居修缮竣工并对外开放,省内外专家学者与魏氏后裔共同见证民族英雄故居重焕生机。如今,“两魏”故居已成为湖湘文化旅游的热门地标。 “传统文化”与“红色血脉”在此交相辉映。苍松翠柏守护着红军烈士,罗卓云烈士等7块纪念碑完成安装,1935年红二、六军团长征途经隆回北部山区的革命往事,通过学堂湾村新建的隆回县红色文化展览馆生动呈现。红色文化展览馆全面展现隆回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学堂湾村作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示范村,印证了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赋能乡村发展的强大力量。 文化与教育的融合让文脉得以延续。司门前镇中心小学的劳动实践基地中,学生们在责任田里挥洒汗水。镇内将魏源文化融入校园教育,开设书法、国学等社团,通过“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传承先贤精神,在文化熏陶中培育家国情怀。这种“文化进校园”的实践,让千年文脉在新一代心中扎根生长。 旅游拓路:油菜花海出圈出彩,山水画卷引来八方宾客 一都河沿岸,石山湾村春日的千亩油菜花海与古宅相映成趣,秋日的万顷稻浪翻涌成画,四季流转的田园风光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石山湾村已连续3年在魏源湖湿地公园旁举办“油菜花节”,通过节庆文化活动赋能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本地村民的生活方式,更是带动了周边餐饮和农产品销售等。 枫溪江漂流景区内,皮筏艇在急流险滩中穿梭,游客在尖叫声中感受高岸深谷的惊险刺激,两岸自然植被风貌与鱼游虾泳的生态景观令人沉醉。这个新晋网红打卡地,与魏源温泉度假村形成“一动一静”的互补格局。被誉为“天下神泉”的魏源温泉,富含硒、硫、锌等40多种有益矿物微量元素,是罕见的特种医疗温泉。度假村采用古典园林式建筑,露天泡池群、儿童水世界等设施齐全,游客在此可尽享回归自然的养生意境。 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激活了全域经济。村民们将新鲜蔬果、农副加工食品直接转化为旅游商品,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魏源故居—魏光焘故居—枫溪江漂流—魏源温泉度假村”精品旅游路线,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致串联,形成了“可游、可赏、可体验”的旅游闭环。为提升旅游体验,司门前镇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全镇新建旅游公路12公里,增设旅游标识牌30余块。 康养融合:生态基底构筑幸福家园,“温泉+康养”拓展多元业态 司门前镇锚定“康养融合”发展方向,以优质生态构筑幸福家园,全力打造“温泉+康养”多元业态矩阵,推动区域发展从“旅游观光”向“康养度假”深度转型。 目前,罗家冲森林温泉康养项目已基本完成征地,正在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双赢村、吉山村文旅度假综合体项目正紧锣密鼓开展前期调研与准备工作。两大项目的推进,标志着司门前镇农文旅康融合发展正式迈入新阶段。同时,镇域内隆回县第二人民医院、镇卫生院将深度参与康养产业,为罗家冲森林温泉康养、魏源温泉度假村提供养生咨询服务,实现“旅游+医疗”的无缝衔接与深度融合。 “康养产业的核心是生态品质。”镇党委书记靳海强调。司门前镇始终坚守生态优先原则,牢固树立“大环保”格局,通过严格落实“田、河、林、路长制”,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为康养产业发展筑牢生态根基。 如今,康养理念已融入乡村建设的每一处细节。在魏源湖国家湿地公园、土岭界茶马古道沿线,清晨雾漫,生态廊道串联起金黄稻田、古朴凉亭与文化长廊,不仅成为村民日常休闲的“后花园”,更成为游客晨练放松、沉浸式感受山水之美的绝佳去处,让“在自然中康养”的愿景照进现实。 司门前镇农文旅康融合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的坚强保障。“要把‘两魏’文化转化为文旅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镇党委书记靳海明确表示。在“两魏”故居、红色文化陈列馆等阵地打造党建文化综合平台,组建党员讲解员队伍,让古迹成为“流动党课课堂”,让文化魅力持续释放。各类活动中,党员始终挺在一线,带头践行“微笑服务”,每年服务游客超5万人次。 如今的司门前镇,富硒农田连着古宅新居,温泉雾气绕着绿水青山,文化底蕴融着康养理念。这座千年古镇正以“敢为天下先”的开放精神为引领,持续深化农文旅康融合发展,让农业更有奔头、文化更有魅力、旅游更有品质、康养更有温度,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书写着新的时代篇章。 |
顶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