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财经 首页 湖南 查看内容

百名书记话振兴涟源篇 | “四基三创”强动能 党建引领绘新卷 ...

2025-11-4 13:2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32| 评论: 0|来自: 红网

摘要: 编者按:郡县治,天下安;乡村兴,县域强。在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征程中,县乡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作为“一线总指挥”和“领头雁”,肩负着把方向、谋发展、抓落实的重任。他们的思考深度、实践力度,直接关系到乡 ...

编者按:郡县治,天下安;乡村兴,县域强。在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征程中,县乡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作为“一线总指挥”和“领头雁”,肩负着把方向、谋发展、抓落实的重任。他们的思考深度、实践力度,直接关系到乡村发展的速度与温度。红网联合红星云推出《百名书记话振兴》专栏,聚焦全省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邀请他们结合本地实际,畅谈振兴思路、分享实践路径、展望发展蓝图,一起感受三湘大地乡村日新月异的蓬勃脉动。

涟源市委书记 段晓赛:

涟源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四基三创”三年行动,着力夯实基础工作、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提升基本能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在创新、创效、创优中稳步提升,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图片

湄江风光——三道岩门

统筹全局把向,下好党建引领“先手棋”。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以系统思维推动“四基三创”落细落实。一张“蓝图”干到底。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促提升、三年创品牌”的步骤,构建“1+4”政策体系,在农村、城市、机关、两新等四大领域分别开展“整建提质”“融城聚力”“提标赋能”“扩面提质”专项行动。两项“考评”正导向。推行“堡垒指数”“先锋指数”考评,选树“担当作为好书记”10名、“五星堡垒”党组织10个,营造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生动局面。三张“清单”抓落实。创新运用任务、责任、问题三张清单,通过常态化跟踪指导与精准化季度分析,推动解决具体问题,形成层层负责、上下联动的高效落实机制。

聚焦“四基”固本,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夯实基础增强组织力。建立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定期摸排、评价定级、动态清零机制,动态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88个。构建“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实现党组织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末梢,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完善制度提升战斗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2024年开展组织生活1.2万余场次,参与党员8.6万余人次,不断强化党员党性修养。全面推行《便民服务基本制度》和《值班日志》,确保群众事务随到随办、快办快结。加强保障激发内生力。建立村级运转经费稳定增长机制,为全市2552名村定补干部购买养老保险、意外保险,组织支部书记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培树人才强化支撑力。依托乡镇党校累计办班135期,培训基层干部11384人次。组织300余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赴外地先进地区观摩学习,让其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不断提升推动乡村振兴的综合能力。落实“导师帮带制”,动态培育储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1070人。开展“田秀才、土专家进讲堂”活动,今年先后有30名合作社负责人、种养殖专家登上乡镇党校讲台。

突出“三创”赋能,打出融合发展“组合拳”。坚持创新引领,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创新治理“优服务”。率先开发“三长制”智慧管理平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提供“线上点单、线下派单”高效便捷服务,2.5万名邻长联系服务群众40.6万户,办结微服务8.9万件。推行“屋场会”“楼宇会”等创新议事形式,通过民主决策解决民生实事560余件。创效发展“壮筋骨”。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投、项目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积极培育争取上级扶持项目165个、7875万元,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实体化运行,2024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12.3万元。“邬辣妈”获评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桥头河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优品牌“树标杆”。推动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互融互进,创建全省新兴领域标杆党组织1个、娄底市两新领域标杆党组织7个。着力打造具有本地辨识度的党建项目20个,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典型案例。

涟源市渡头塘镇党委书记 杨建明:

近年来,渡头塘镇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组织振兴为引擎,聚焦“强组织、育队伍、促治理”三个关键,着力打造“渡具匠心”党建品牌,有效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图片

渡头塘镇万亩双季稻示范片

注重强基固本,建强“战斗堡垒”。紧扣全市“四基三创”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万亩”双季稻、机械制造等产业成立企业联合党支部2个,实现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扎实推进整改提质,新建和改扩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3个;落实“五个一”措施,完成3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转化。班子成员包村调研换届工作,动态调整村(社区)党组织书记4人,针对3个重点难点村,“一村一策”制定措施,为换届奠定良好基础。

锻造过硬队伍,激活“人才引擎”。依托乡镇党校强化后备人才培养,深化导师帮带机制,开设“乡村振兴大讲堂”,围绕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开展全覆盖培训,累计办班21期、培训845人次,培育村级后备力量96人。打造凤凰仑红色文化展馆、“万亩”双季稻示范片2个现场教学点。实施“青春归巢·筑梦乡村”优秀青年人才招引活动,通过座谈交流、政策宣讲等方式,动员5名年轻人才返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创新治理模式,筑牢“稳定基石”。坚持以服务群众为落脚点,深入开展“双亮双比双争”先锋聚力行动,做实“三公开一承诺”机制,按照承诺践诺情况评选党员先锋岗。村(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党员遍访群众8219户,走访重点人员779人,调解矛盾纠纷148起,化解信访积案3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个。组建“有温渡”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夜话屋场”、安全大巡逻、中小学生托育等主题活动12场,提升为民服务质效,建设平安渡头塘。

杨市镇党委书记 聂仲分: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乡村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与关键。面对新时期复杂的治理任务与挑战,杨市镇坚持以组织振兴为引擎,聚焦组织建设、基层治理和产业发展三大重点,创新打造“领头杨”党建品牌,激发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

图片

杨市镇首届龙舟嘉年华现场

强化组织建设,驱动队伍提能。优化提升“头雁”队伍,2025年动态调整村党组织书记4名、村委会主任1名,推动“头雁”队伍学历、能力、结构“三提升”。系统培养后备力量,建立72人后备人才库,举办能力提升培训班5期,累计培训镇村干部和农村党员600余人次,已有3名后备人才走上村干部岗位,形成“储备有人才、干事有骨干”的良性循环。联动管理人才资源,健全乡村振兴人才库,更新在外高层次人才信息,通过新春团拜会、社会贤达人士恳谈会等方式,积极宣传家乡发展机遇,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

深化基层治理,促动服务提效。打好隐患摸排“前哨战”,依托“领头杨”治理模式,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建立线下巡查机制,推动“三长”队伍主动排查矛盾隐患299起,同比提升21%。打好屋场议事“阵地战”,将调解现场前移到群众家门口,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召开屋场会500余场,覆盖万余人次,调解山林土地确权、邻里纠纷等各类问题114起,成功率达82.3%。打好积案化解“攻坚战”,整合综治、司法等资源成立协同处置专班,集中力量攻坚重大矛盾,镇矛调中心全年成功化解重点矛盾8件,群众满意度达87.3%,筑牢基层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构建多元格局,推动发展提质。坚持农业立镇,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金盆田凼双季稻万亩示范片,培育茶亭蓝莓、金盆葡萄柚、脐橙、蓉峰黄桃、七甲茶油等特色农产品,形成“一村一品”差异化发展格局。锚定文旅兴镇,有序推进百年湘军故居群保护开发,完成龙山药王文化康养基地专项规划,成功举办全镇首届龙舟嘉年华,吸引线上观众达800万人次、获赞超600万次,文旅融合实现新突破,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实施教育强镇,开展“兴教助学、振兴人才”奖教助学爱心捐款活动,动员乡友、企业家等筹集教育善款416万元,推动涟源市教育基金总额突破千万元,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激活人才资源动能。

涟源市渡头塘镇增加社区党总支部书记 易军辉:

增加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组织振兴为抓手,通过强体系、精治理、优服务,推动社区治理与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完善体系,锤炼党性强引领。推出“三公开一承诺”机制,定期召开民情例会,依承诺践诺评选优秀党员先锋岗。纵深推进“三长制”,构建“党组织—网格—三长”组织体系,划分4个网格,动态调整“三长”47名,每年评选优秀邻长20名。聚焦治理,比拼作风求实效。围绕市委中心工作,营造“比学赶超”氛围。“两委”成员、“三长”和党员遍访群众458户,走访重点人员26人,化解矛盾纠纷15起。扎实推进“清洁家园”行动,开展环境集中整治,建立卫生民约,社区面貌焕然一新。优化服务,争先创优暖民心。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安全巡逻、节日慰问等活动6场。创新开设“阳光社区”寒暑假托育服务,解决学生看护难题。深入开展“情暖微心愿”活动,收集并解决民生实事24件,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杨市镇长溪坪村党总支部书记 彭钧:

杨市镇长溪坪村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紧扣乡村振兴总目标,聚焦产业发展、资源盘活与社会贤达人士聚力,推动村民增收与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创新产业模式,拓宽增收新路径。积极推行“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机制,整合资源要素,引入专业食用菌种植技术,建成羊肚菌、红托竹荪产业基地,基地年总产值超50万元。项目有效带动6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助力村民稳定增收。盘活本土资源,激活发展新动能。依托龙山优质水源,成功引进“壹品龙山”自动化桶装水厂项目,每年为村集体稳定增收10万元,吸纳30余名村民务工。通过项目落地,构建“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东”的良性发展机制,为乡村持续发展注入内生动力。汇聚多方力量,共建和美新家园。积极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引导村内社会贤达人士返乡投资建设,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近年来累计建成秀美屋场4个,完成8.5公里公路“白改黑”提质改造,切实提升村民获得感与幸福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龙塘镇新石桥村党支部书记 邱柳峰:

新石桥村坚持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着力建强战斗堡垒、提升治理能力、推动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振兴之路。建强红色引擎,织密治理网格。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积极吸纳优秀年轻党员,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组织力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达98%。推动“三长”和党员亮身份、亮职责,常态化开展巡查走访和结对帮扶,落实“党员五个到户”,深化“四议两公开”,形成组织带动、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良好治理格局。做强特色产业,擦亮振兴名片。党支部牵头发展“金色”农业,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种植双季稻200余亩。盘活闲置资源,建设68.2KW光伏电站,年增村集体收入数万元。依托李聚奎将军故居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年接待访客超6万人次。村集体经济从不足3万元增长至20万元,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共创和美乡村,提升幸福指数。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为契机,统筹整合幸福河湖工程、公路“白改黑”等项目,大力提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红色宣讲、文艺汇演、反诈防火宣传等活动,乡风文明持续向好。今年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5起,基层治理成效显著,群众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湘ICP备2023006560号-2]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湘B2-2023036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388934451 举报邮箱:1014211648@qq.com
Copyright ©2025 长沙禾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西瓜财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