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财经 首页 湖南 查看内容

“返乡新农人”李亮:以短视频为笔,画好乡野助农同心圆

2025-11-6 12:0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77| 评论: 0|来自: 红网

摘要: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彭小慧 湘西永顺报道在永顺县万民乡崧溪村,一位名叫李亮的跨界“返乡新农人”深耕三农领域,凭借对乡村生活的真实记录与专业的运营策略,以镜头为笔,以真心为墨,打造“亮亮的朋友圈”视频账号 ...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彭小慧 湘西永顺报道

在永顺县万民乡崧溪村,一位名叫李亮的跨界“返乡新农人”深耕三农领域,凭借对乡村生活的真实记录与专业的运营策略,以镜头为笔,以真心为墨,打造“亮亮的朋友圈”视频账号,成为永顺县颇具影响力的乡村IP。

从上海电视台的职场历练到长沙影视行业的深耕,从城市媒体人到扎根乡野的“记录者”,李亮的跨界转型,是专业积累与乡土情怀的双向奔赴。

2024年,一份对家乡的牵挂让他告别都市,带着十余年媒体运营经验回到崧溪村,他用专业破解流量密码,凭真实凝聚30万粉丝,以助农为初心,架起乡村与市场的产销桥梁,带动村民增收、激活乡土活力。作为统战对象,他将个人行动融入乡村振兴大局,用实践诠释“同心助农”的担当,在大山深处书写着新时代新农人的奋斗故事。

图片15.png

跨界转型:从城市媒体人到乡村“记录者”的初心回归

李亮的“返乡路”,并非一时兴起,而是职业积累与乡土情怀交织的必然选择。早年间,他怀揣对媒体行业的热爱入职上海电视台,却因远离家乡的现实差距,于2012年回到湖南长沙,重新锚定职业方向。2013年,他组建专业影视团队,先后为湖南卫视广告部、长沙市岳麓区、开福区等单位定制广告片、宣传片与纪录片,在影像创作领域打磨出过硬的专业能力——从脚本策划到镜头语言,从后期剪辑到品牌传播,每一个环节的深耕,都为他后来的短视频创作埋下伏笔。

2019年,短视频行业迎来爆发期,越来越多企业找上门寻求抖音内容代运营,李亮顺势切入赛道。不同于单纯的“流量玩家”,他以电视广告人的专业视角拆解短视频逻辑:“以前拍宣传片是讲好品牌故事,现在做短视频是讲好生活片段,核心都是抓住受众注意力。”这段经历让他吃透了平台算法规则,也摸清了用户偏好,更敏锐察觉到三农领域的内容蓝海。“当时很多乡村账号要么画面粗糙,要么内容同质化,有专业背景的人进来,其实有很大空间。”李亮坦言道。

真正推动他“扎根乡村”的,是2024年家中的一场变故。那次回乡,他走在崧溪村的田埂上,看到的是闲置的老屋、稀疏的人影,儿时记忆里“炊烟袅袅、邻里热闹”的场景不复存在,他下定决心:“不能让家乡就这么冷下去,我要通过镜头把农村的好东西拍出去,让在外的人看见家乡,让家乡的人赚到钱。”自此,他结束长沙的业务,带着设备与团队回到崧溪村,“亮亮的朋友圈”账号正式启动,他也从城市里的“影像制作者”,转型为乡村里的“生活记录者”。

流量破局:以专业之力打造土生土长的“乡村IP”

“做三农账号,不是拍个鸡飞狗跳就有流量,得懂内容、懂用户、懂坚持。”李亮的账号运营之路,远非“顺利”二字可以概括。2024年启动账号前,他花了3个月做功课:拆解头部三农账号的爆款逻辑——真实;分析永顺本地乡村的特色资源——腊肉、蜂蜜等“土味干货”;跑到周边乡镇赶集,记录村民买卖的场景,琢磨什么样的乡村画面能打动城里人。即便准备充分,账号启动后的大半年里,李亮还是遭遇了“冷启动”的困境:视频播放量徘徊在几千,粉丝增长缓慢,身边有人劝他“农村没流量,回长沙接着做企业代运营吧”。

他自己也陷入过焦虑,后来他才明白,三农内容要接地气,但不能土气:之前拍辣椒种植,只拍农民干活,画面单调;调整后,他加入奶奶教摘辣椒、妈妈用辣椒做酸豆角的生活场景,配上方言旁白,一条“崧溪村的辣椒熟了”的视频突然爆火,单条播放量破百万,粉丝一天涨了2万。“那次突破让我明白,用户想看的不是农产品展示,而是农产品背后的生活。”

此后,李亮的内容更聚焦“人”与“情”:拍村民凌晨赶集卖菜,记录老人手作腊肉的过程,甚至分享自己“返乡后学种地”的趣事。他不回避“真实”,视频里有农村的泥泞小路,有老人卖货时的局促,也有自己“直播忘词”的尴尬,这种风格让账号粉丝从0逐步增长到30万。

图片16.png

面对“现在做三农短视频还有机会吗”的疑问,李亮有自己的判断:“现在产品同质化严重,靠低价竞争走不远,但信任是稀缺品。个人IP的价值,就是降低用户的信任成本和商家的流量成本。”他举了个例子:今年夏天,他跟着村民去周边赶集卖辣椒,没做任何促销,仅凭“亮亮的朋友圈”账号的粉丝信任,一场集就能卖掉2000-3000斤,粉丝说:“看你拍的农村生活,觉得你不会卖东西。”这就是IP的力量。如今,“亮亮的朋友圈”不仅是记录乡村的镜头,更成了连接乡村与市场的桥梁。

助农兴产:用互联网架起乡村与市场的“增收桥”

“做账号不是为了当网红,是为了帮家乡卖货。”这是李亮常说的一句话。回到崧溪村后,他发现村里的农产品“好货难卖”,辣椒、腊肉等土特产,要么被收购商压价,要么因没有渠道烂在地里。于是,他把“助农卖货”作为账号的核心目标,从内容创作者进一步转型为乡村带货人。

2025年,他联合村里的种椒大户,推出“线上+线下”联动销售模式:线上,通过短视频展示辣椒种植、采摘、加工的全过程,直播讲解“永顺辣椒辣而不燥”的特点,引导粉丝下单;线下,组织村民赶集摆摊,自己带着账号粉丝“逛集”,实时直播卖货。短短几个月,累计卖出辣椒34万斤,带动10多户村民增收。种椒大户张大爷说:“以前一亩辣椒最多卖2000块,今年跟着亮亮卖,一亩能多赚800块,明年我还想多种两亩。”

为了破解生鲜农产品“季节性波动”的难题,李亮还牵头探索“农产品深加工”:联合本地手艺人研发辣椒面、酸辣椒、辣椒酱等周边产品,用真空包装延长保质期。“这样哪怕过了辣椒季,村民的辣椒也能卖钱。”他还借鉴“燕麦行游”账号“三产融合”的模式,计划把辣椒种植与乡村旅游结合——“以后可以让粉丝来村里摘辣椒、做辣椒酱,体验农村生活,既卖了货,又带活了乡村旅游。”

在李亮看来,助农不是单打独斗,要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他推行的“大户带小户”模式,就是让种植经验丰富的大户带动零散种植的小户:统一选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渠道,避免“小户跟风种、丰收不增收”的问题。

“现在已经有5户小户跟着大户种辣椒,明年我想把这个模式推广到腊肉、蜂蜜等更多品类,让更多村民尝到互联网的甜头。”盘算着未来规划,李亮胸有成竹。

同心致远:锚定乡村振兴的“长远图景”

“加速农村数字化,不是一句口号,得有人实实在在去做。”眼下,他正在和崧溪村村支两委共同策划“线上村播”活动:在村里搭建简易直播间,组织村里的老人、妇女当主播,自己负责培训和运营。“很多老人有好手艺,比如做布鞋、织土布,但没人知道;很多妇女会做腊肉、酸豆角,却卖不出去。我想帮他们开直播,让他们自己当主角,既能赚钱,又能让更多人看见永顺的乡土文化。”他笑着说,“我自己也是直播新手,到时候还得请大家线上捧场,别让老人们怯场。”

对于账号的未来,李亮有着清醒的认知:“亮亮的朋友圈不一定能做到多大,但我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他盼着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永顺。“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如果能让他们看到回农村也能有奔头,有人回来做短视频、做电商、做农业,乡村才能真正活起来。”

在“同心大讲堂”暨讲好“永顺统战故事”经验分享座谈会上,李亮曾说:“乡村振兴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尤其像永顺这样深处大山的地方,更需要我们一点点去探索。但只要方向对了,坚持下去就有希望。”

如今,他依然每天扛着相机穿梭在崧溪村的田埂与老屋间,镜头里记录的,是永顺乡村的烟火气;行动中践行的,是统战对象助力乡村振兴的担当。未来,随着“线上村播”的落地、“大户带小户”模式的推广,李亮与他的“亮亮的朋友圈”,必将为永顺乡村注入更多互联网活力,在乡野间书写更多“同心助农”的新故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湘ICP备2023006560号-2]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湘B2-2023036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388934451 举报邮箱:1014211648@qq.com
Copyright ©2025 长沙禾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西瓜财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