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赵翼鹏 长沙报道 当一座城市同时拥有星罗棋布的创新尖兵与擎天立地的产业巨擘,这意味着什么? 在宁乡,这个答案正随着“三链两群”产业森林的繁茂生长而日渐清晰,既有破土而出的勃勃生机,更有参天而立的担当格局。 成就这番景象的,并非偶然的产业聚集,而是一场关于“企业梯次培育”的长期主义实践。
宁乡经开区。 如今的宁乡产业版图上,数字勾勒出这样一幅图景:5家百亿级企业如峰峦耸立“顶天立地”,31家国家级、240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如群星环绕“铺天盖地”。这个曾经的农业大县,已构建起企业梯次成长、产业协同发展的共赢生态。 “小巨人”养成,创新种子的破土之路 入驻宁乡的第五年,伍水平依然为公司当年的抉择感到正确。 作为新锋科技常务副总经理,这段时间的他,正准备把新锋科技新材料产业园一期项目的后续投产事宜提上工作日程。 该项目中2万多平方米的厂房、综合楼等建筑均已封顶,即将转入厂房装修阶段,将主要生产BDD金刚石电极产品,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5亿元,年税收约3000万元。此处也是宁乡市2025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的举办地点。 “没想到能够那么快。”即便对于“宁乡速度”甚是了解,但不到半年时间便见证厂房拔地而起,伍水平依然满是感慨。
新锋科技一期项目建筑于2025年8月封顶。 对比来自项目落子前的波折。 在最初的选择中,另一处园区凭借其区位和补贴优势,新锋科技当时已基本确定投资意向,只待对方完成内部审批流程便可签约。然而,这一等便是半年,项目在繁琐的程序中悬而不决。 面对不确定的等待,新锋科技选择将目光投向了此前接触过的宁乡。 这一次,宁乡没有让企业失望。展现出极大诚意的宁乡,早已备好符合条件的工业用地,并以“一站式”服务快速打通所有关键环节,短短几十天的时间,项目顺利开工。 这并非新锋科技首次见识到宁乡的诚意,2021年入驻宁乡时,宁乡便通过收购场地反租给企业,大幅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这几年来,新锋科技业务量每年增长超50%,原本租赁的厂房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宁乡又主动提出采用代建厂房的模式,与企业共同投资10亿元建成产业园。 与那些在招商引资中只盯着声名显赫的行业巨头、试图实现“一步到位”的地方相比,宁乡更乐于将目光投向那些更具成长潜力的“好苗子”,宁乡的干部像经验丰富的园丁,不仅懂得选择适合本地土壤的种子,更善于把握产业变革的风向。
宁乡主要领导带队赴外招商。 在宁乡,招商一线同样是党员干部的“实训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既懂行业趋势、技术前沿、政策导向,又熟悉市场动态和企业需求的专业招商人才,从主要领导到招商一线干部,几乎都各有所长。 于是,不只有新锋科技,宁乡以其独特的眼光和定力,在“三链两群”的产业版图之中,不断播下“好种子”。 主营负极材料前驱体生产的阿斯米新材料,在宁乡招商团队的帮助下一天之内完成选址,短时间内将其培育成为业内“新星”。 广钠新材在洽谈期间,宁乡便已提前备好标准化厂房,代办环评手续,实现签约即可开工,原本考虑在其他地方落户的广钠新材,最终决定牵手宁乡。 重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创新爆发力,是宁乡一以贯之的,宁乡从“小”、从“早”挖掘科技创新企业,采取“一年一库、一企一策、一季一访”的举措,全力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打造梯度培育体系,帮助尽可能多的创新“种子”抽枝展叶。 于是,万鑫精工、华锐科技、飞翼股份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陆续涌现,一大批初创企业持续为整个系统注入新鲜基因。数据显示,2025年,宁乡新增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创新高。 “大块头”扎根,链主带领的集群作战 在宁乡,产业发展的叙事早已超越了个别企业的沉浮,转而描绘出一幅有机生长、相互依存的全新图景:奋力生长的“参天大树”,如今已开始滋养脚下的土地,催生出一片生机勃勃、韧性十足的“产业雨林”。 先看一组数据。 近年来,宁乡规模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增速等指标领跑长沙同类县市,先进储能材料、工程机械、智能家电智能配件3条产业链和生命科学、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两个产业集群齐头并进下,在宁乡形成了“三链两群”产业格局。 产业链既成,作为产业生态的核心引擎,“链主”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凭借稳定的订单需求精准吸引配套企业集聚,快速填补产业链空白,既能倒逼配套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带动整个产业链升级,又能将供应链浓缩在高效区域内,大幅降低物流和沟通成本,增强产业链韧性。
2月18日,长沙金乡精密管件有限公司智能综合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在宁乡经开区正式投产。 今年2月,随着长沙金乡精密管件有限公司智能综合生产基地一期项目的正式投产,这个关于“产业雨林”的故事又增添了新的篇章。 这个总投资10亿元的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时四个月,令人惊叹的“宁乡速度”背后,是宁乡在项目签约后立即成立服务小分队,从注册登记到厂房建设,从水电配套到人才招聘,全程“一对一”跟踪服务。 回想此前,位于宁乡的格力、海信等智能家电龙头企业,还不得不远赴外省采购高精度金属管件,漫长供货周期和高昂物流成本的困境,恰恰暴露了当时产业生态的不丰富。 转变始于“链主”的磁吸效应。2022年,长沙格力年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成为湖南省智能家电行业首家百亿级标杆企业。格力在宁乡的扎根与成长,形成了一种强大的产业向心力。 金乡精密正是看中“链主”带来的稳定市场需求,才毅然决定将智能综合生产基地落户宁乡。这个主要建设制冷用精密铜管件智能制造基地的项目,将成为长沙地区家电配套铜管件生产的样板工厂,年产能达1500吨。 如今,随着金乡精密的投产,园区内企业的配套半径缩短至3公里,长期困扰产业链的“近地化”供应难题得到有效破解。距离缩短的背后,更需要被看见的是大企业为小企业带来了稳定的订单需求,小企业的反哺则让产业生态日趋完善。
格力智能工厂。 而在格力、海信的带动下,宁乡已成功引进金乡精密、科瑞斯和吉尔高分子等35家产业链配套项目,预计到2027年,宁乡智能家电产业园的本地配套率将达到75%以上。 随“大块头”在宁乡起舞的故事尚有更多。 为给当地第一家产值过百亿企业三一重起厚植发展沃土,宁乡短短几年内“策划式”引进了数十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在为其提供稳定要素保障的同时,打造了一条相对完整的工程机械产业链。 拥有国内最完整的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的宁乡,集聚60多家企业,年产值近600亿元,随着产业链的日益完善,链上企业邦普、中伟新能源、弗迪电池相继产值破百亿,中科星城在全国石墨类负极材料企业中名列前茅,氢璞创能投资10亿元建设氢燃料发动机系统、电堆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 楚天科技作为“链主”打造生物医药与生命科学产业链,通过人才引进、股权合作等方式,已引入楚天源创、楚天微球等10多家关联企业。在研发大楼里,相关企业共享资源、协同创新。 在“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的共生共荣中,这种梯次培育、协同发展的模式,不仅重塑了区域产业格局,更展现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深层智慧。 如今,在宁乡这片产业雨林里,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在发生:一颗种子正在破土,一片新叶正在舒展,一棵幼苗正在向着阳光生长。而最高的那棵大树上,最新的年轮正记录着这片森林向上生长的刻度。 |
顶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