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星产业园。娄星产业园供图
海睿斯等装备制造配套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娄星产业园供图 湘中腹地,热潮澎湃;娄星园区,雄姿英发。 “十四五”以来,娄星产业园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以建设中部地区“材料谷”为战略核心,聚力产业强基、招商突围、创新跃升、项目攻坚、要素聚变、改革破局六大主攻方向,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攻坚战。 五载砥砺,园区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区域竞合中奋勇争先,于时代浪潮中书写华章。 如今,这片希望的土地已结出累累硕果:不仅荣登大湘西地区省级园区榜首,更强势跻身全省省级园区前十强,入选2024年度省产业园区20强榜单,实现令人瞩目的“三年三级跳”。一座活力迸发、动能澎湃的产业新城,正以矫健之姿,崛起于湘中大地。 产业强基:“一主一特一新”挺起发展脊梁 走进娄星产业园,钢铁巨龙蜿蜒,智能机械轰鸣,一幅现代化工业图景徐徐展开。 “十四五”期间,园区围绕“材料谷”建设,构建以钢铁新材为主导、节能环保为特色、智能装备制造为新兴的“一主一特一新”梯次产业集群体系,被认定为第六批湖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这不仅是一次产业布局的优化,更是一次发展能级的重塑。 主导产业“强筋健骨”,钢铁新材链式崛起—— 钢铁新材产业链实现跨越式发展,集聚了32家规上企业,202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2.94亿元,同比激增29.93%;实现营收117.51亿元,同比增长14.57%。尤为亮眼的是,园区硅钢产业集群获国际权威机构SGS的全球采购基地认证,华菱涟钢、宏旺新材等11家链主企业成功入围首批认证名单,标志着娄星区硅钢品质赢得全球市场的“通行证”,站上了世界舞台。 特色产业“枝繁叶茂”,节能环保绿意盎然—— 节能环保产业持续壮大,30家规上企业实现总产值63.44亿元,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获评“湖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将“绿色”转化为“金色”,展现循环经济的强大生命力。 新兴产业“破茧成蝶”,智能装备突破空白—— 智能装备制造作为新兴产业,取得里程碑式的突破。园区企业爱派尔自主研发的首台数控五轴加工中心填补湖南省技术空白,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带动昭明、纳途、舒驰等7个产业链项目加速集聚,形成“一花引来百花开”的生动局面。2025年10月,省委主要领导调研时,详细了解企业高端数控机床生产工艺流程及经营发展情况,勉励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招商突围:“三专联动”释放引资乘数效应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招商是发展的活水。 娄星产业园将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构建“一把手领衔+专班作战+大使协同”立体化招商体系,实现从“撒网招商”到“精准选商”的深刻转变。 园区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高频次带队奔赴“沪洽周”“港洽周”“湘博会”等高端平台主动出击;依托娄商大会、产业对接会等载体精准对接;各产业链专班、招商大使协同发力,形成全域联动、全员参与的“大招商”格局。五年来,园区累计签约项目107个,引资总额高达472.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招商突围战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成功引进中国企业500强——宏旺控股集团。这不仅实现园区国家级头部企业“零的突破”,更盘活了园区钢铁新材产业的大局。 围绕宏旺控股集团,园区精准布局上下游,吸引大量配套企业落户。以“三电专班”“智能装备专班”为核心的产业链招商机制成效卓著。通过深入实施“校友回湘”“娄商回娄”计划,园区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超20家,形成“引进一个龙头、带动一个链条、集聚一个集群”的良性循环。 如今,走进园区,企业之间隔墙供应、协同发展已成为常态,招商的“乘数效应”正在这里持续释放,为产业能级跃升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创新跃升:研发投入“翻番”激活第一动力 在娄星产业园,创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基因,是可见可感的投入与产出。 “十四五”期间,园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构建“孵化载体—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生态,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重大载体建设方面,娄星产业园创新创业基地、高溪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创业园一期、产学研创新中心等项目相继完工,通过“腾笼换鸟”打造的创新创业基地目前已实现百分百入驻,成为湘中地区重要的产业创新孵化基地。一批高能级创新载体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与此同时,利钢金属、格仑新材等一批企业成功获批湖南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截至目前,园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总数已达24个,形成了强大的创新支撑网络。 研发投入是衡量创新决心的“硬指标”。园区研发投入强度从2021年的4.8%一路跃升至8.56%,研发经费总额达4.37亿元,增幅高达90%,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持续的投入带来丰硕的回报。园区累计申请专利104项、授权53项,较2021年初增长超200%。 创新要素的厚积薄发,为园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娄星制造”加速向“娄星智造”跨越。 项目攻坚:“材料谷”主阵地战鼓催征 大项目在,好项目在,娄底的未来就在。在娄星产业园,“项目为王”的理念深入人心,“材料谷”主阵地建设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十四五”期间,园区聚焦项目建设与企业培育双轮驱动,以项目建设的“加速度”,撑起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 项目建设方面,园区五年推进省重点项目7个,总投资207.78亿元,市重点项目51个,总投资403.94亿元。立中、湘芯半导体等标志性项目开工建设,湖南宏旺96万吨硅钢、华菱涟钢1580热轧、湖南承誉科技年产50万吨家电板、光亮板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滚动发展格局。 企业培育“梯队化”,产业森林“多层次”。 园区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目前,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规上企业总数达74家;湖南宏旺获评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填补娄底市该领域空白,标志企业培育迈向高质量新阶段。 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要素聚变:保障体系破解发展难题 高质量发展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要素保障能力的竞争。 娄星产业园以系统思维推进要素供给侧改革,在土地、服务、金融、人才四个维度上同步发力、聚变增效,成功破解长期制约发展的瓶颈,构筑起支撑产业腾飞的坚实底座。 土地扩容,奠定千亿级产业承载基石——2024年调区扩区获省政府批复,调出低效用地45.35公顷,新增产业用地307.58公顷,园区总面积达708.93公顷,极大拓展未来发展空间。 服务升级,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创新构建“1+3+N”政务服务体系,打出一套“首席一门交办”“链办员精准代办”“行业专员帮办”“中心统筹督办”“企业增值办”的“五位一体”组合拳。“全流程帮办代办”模式入选《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成为全国样板,让企业办事享受到“娄星速度”与“娄星温度”。 金融活血,精准滴灌实体经济——通过“潇湘财银贷”“金融超市”等金融平台,并建立“白名单”制度,为企业融资创造便利条件,满足企业200万至5000万元梯度融资需求。其中20家企业纳入“潇湘财银贷”白名单,获贷金额近7800万元。园区企业在金融超市贷款金额近7亿元,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人才强基,构筑智力汇聚高地——深度衔接娄星区“人才新政24条”,实施“产业链—人才链”双链融合行动,通过“智汇潇湘才聚娄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与高校院所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帮助企业引才聚才,形成“产业聚才、平台育才、生态留才”的示范样板。 改革破局:体制机制新活力全面迸发 娄星产业园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园区积极落实上级关于园区合并的安排,顺利完成娄星产业中心整合重组;推行“小管委会+大公司”模式,构建起“一办四局两中心”的高效管理架构,通过全员竞聘提拔核心管理干部,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脱颖而出,团队执行力显著提升。 同时,平台公司的市场化转型实现重大突破,成功获得AA级主体信用评级。通过整合棚改资产、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等措施,平台公司的“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市场化融资能力跻身园区第一方阵。 回望来路,“筚路蓝缕、充满艰辛”;眺望前路,“没有捷径,唯有实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娄星产业园正以昂扬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阔步前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
顶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