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 当“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钟声在历史长河中交汇,位于洞庭湖腹地的沅江高新区,以一场波澜壮阔的实践,写下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这是一片奋楫争先的热土。5年来,沅江高新区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紧扣“五好园区”建设目标,围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三个重点,在风起云涌的区域竞争中劈波斩浪,于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逆势而上,多项核心指标以两位数增速持续领跑,在全省产业园区综合评价中稳居第一方阵。 数字无言,却最有力;成绩无声,却最铿锵。从智能制造的车间到绿水环绕的码头,从塔吊林立的工地到创新涌动的实验室,沅江高新区以产业为基、以创新为魂、以改革为刃,在时代的画卷上,挥毫泼墨,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恢弘图景。 产业筑基—— 特色集群引领高质量发展 走进沅江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湖南新马制衣有限公司,一块块布料在高架输送机的牵引下有序送往工人工位。“工人每完成一道工序就将衣服放到高架输送机上,输送机会自动派发给下一道工序的工人,裁剪、缝制、熨烫、包装等全程无缝衔接,十分高效。”厂长王秀欢介绍。这样的智能化场景已成为园区企业的标配。 5年来,园区坚持“项目为王、产业强基”的发展思路,形成了六大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195家入园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达144家,高新技术企业68家。尤其是金航船舶研发的LNG趸船与万骏船舶的新能源纯电动游艇相继入选湖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彰显了园区企业的创新实力。 “我们紧盯船舶制造、绿色食品等主导产业延链补链,新引进的华兴玻璃三期、积葭板材等项目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生态。”沅江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梁成伟介绍,“十四五”期间园区共实施重点项目28个,已完成投资136亿元。中联重科智能制造园、鑫海二期、海荃游艇、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等25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形成了“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 暮色降临,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的食堂里飘出饭菜香气。这个配套完善的产业社区,已有6家企业入驻。“过去工人吃饭需要总部送饭过来,现在步行5分钟就能吃上热乎饭。”怡昌力狮负责人罗德先感慨道。这种变化源于园区“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玉潭学校、瑞丰市场等配套相继建成,桔城大道等主干道完成提质改造。 创新赋能—— 科技引领培育发展新动能 随着水上观光游的火热,沅江新能源游船订单爆棚。SHG2000新能源游船,是湖南三环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的创新产品,是针对内河绿色航运需求研发的新能源电池动力船。“我们公司实现了多项核心技术突破,以电力驱动替代传统柴油机,填补国内内河船舶电动挂机技术空白。同时,设计智能充电对接系统,集成“电动推杆+丝杆电机”双驱动模式,充电效率较传统人工插接提升200%。”副总经理张红芳介绍。 同样位于园区内的湖南金航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湘水运26”,是国内首艘LNG(液化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动力大型新能源集装箱船。该船采用新型的双燃料(LNG/柴油)发动机,系LNG技术在长江水系江海联运集装箱船上的首次应用。“湘水运26”被湖南省工信厅认定为国内新产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园区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省级绿色工厂9家、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 改革攻坚—— 体制机制创新释放活力 “现在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真的不一样了,现在园区施行‘因事设岗、以岗定薪、依考论绩、按绩取酬’原则。”园区办公室副主任王志坦言。这种变化源于园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2025年,园区推行机制体制改革,人员编制精简43.54%,内设机构从6个整合为5个。同时,172项社会事务管理及赋权事项精简至49项,彻底卸下了“行政包袱”。 推动平台转型,打造“造血”引擎。深化“管委会+公司”改革,2024年12月正式成立沅江高新投,推动平台公司从“融资端”向“投资端”跨越。 通过“腾笼换鸟”累计盘活土地686亩,万骏船舶入驻原中民筑友地块后,预计年产值将超亿元。“这既解决了土地闲置问题,又为新项目落地腾出了空间。”开发建设局局长袁丹表示。 为有效解决企业问题,共开展“园区市长日”15场,收集企业问题88个、解决58个;推进“五员合一”联系服务制度,解决南岳生物、陶伍食品基础设施配套等问题15个。 筑梦未来—— “十五五”擘画新发展蓝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沅江高新区已开始谋划“十五五”发展路径。到2030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以上。 加快推进绿色食品、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马制衣、长盈皮具等纺织服装企业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整合宏碧园、陶伍食品、青果果等企业资源,打造休闲食品、陈皮加工等细分赛道。 聚焦装备制造、船舶制造产业,培育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持续做大做强以中联重科为主的智能制造产业园;以“沅江船舶”国家中小型特色产业集群为依托,打造全国内河新能源船舶产业标杆。 立足风、光、砂、芦苇等优势资源,重点推动三一相关产业落地,整合风光储能资源,建设区域性新能源储能基地;深化砂石资源深加工与芦苇综合利用,全力推动积葭板材项目竣工投产。 “‘十五五’期间,沅江高新区将以装备制造、船舶制造、绿色食品、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为坚实基础,紧扣‘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的递进式发展路径,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的核心发展理念,通过强化产业链招商、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完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着力打造综合实力强劲、产业特色鲜明的洞庭湖区核心园区,全力进军国家级高新区培育序列。”沅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彭龙表示,未来的沅江高新区将建设成为创新要素集聚、产业特色鲜明、营商环境一流的现代化园区,为洞庭湖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引擎。 从“制造”到“智造”,从单一园区到产城融合,沅江高新区用5年时间完成了一次华丽蝶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沅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园区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朝着“建设洞庭湖区核心城市”的目标阔步前行。风起大湖之滨,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新时代的产业变革故事正在续写新的篇章。 |
顶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