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斗冲社区开展“燃情篝火·共舞民族风”活动,居民在跳竹竿舞。本文配图均为蔡奕 摄(湖南图片库)
七斗冲社区长者食堂正式开业当天,苗族灯盏窝、黄辣子等特色美食新鲜出炉。 10月30日,气温骤降,记者在株洲市芦淞区枫溪街道七斗冲社区“红石榴之家·幸福时光长者食堂”感受到浓浓暖意。中午12时许,一群身着民族服饰的老人排队取餐,其乐融融。 “在小区就能吃到家乡特色菜,以前是不敢想的。”苗族老人龙奶奶说,在长者食堂,不仅能吃到本民族美食,还能品尝到其他民族的特色菜肴。 【时代命题】 多民族聚居区老人如何“吃好饭” 七斗冲社区地处株洲市城郊,总人口4100余人,60岁以上老人1500余人。社区有少数民族居民307人,涵盖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布依族、回族、壮族等,其中以苗族和土家族居多。 一个城郊小区,为何成为多民族聚居社区? 原来,该社区居民主要是原国营五三机械厂的职工。30多年前,国营五三机械厂从怀化沅陵县整体搬迁至株洲七斗冲,不少职工是少数民族。由此,七斗冲社区成为株洲市最大的多民族聚居社区之一。 2004年,国营五三机械厂破产改制。20多年过去了,这些职工大多已退休,他们的儿女不少在外地工作,老人们如何“吃好饭”的问题日益突出。 “苗族偏爱酸辣,土家族喜食腊味,侗族习惯糯食,这些不同饮食传统使得普通食堂难以兼顾所有老人的需求。部分老人因口味不合或食材不便采购,长期饮食单一,甚至影响健康。”七斗冲社区党委书记、主任肖张兰告诉记者。 由于各民族饮食习惯差异显著,不少老人面临“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 【政府作答】 开办民族融合长者食堂 2023年底,七斗冲社区一次居民议事会上,苗族居民代表向德志提议:“很多老人做不了饭,口味上又有各自民族独特的习惯,咱们能不能想想办法?” 这个建议引起共鸣。议事会充分讨论后决定,开办一个兼顾多民族饮食习惯的长者食堂。 社区迅速整合资源,免费提供场地和厨具餐具,聘请厨艺精湛的苗族大姐作为食堂主理人。民政部门根据《株洲市“幸福食光”长者餐厅实施方案》,拨付3万元建设补贴。 2024年4月,七斗冲社区“红石榴之家·幸福时光长者食堂”开业。瑶族三色米饭、土家族腊肉、苗族灯盏窝等特色美食香气扑鼻,食堂墙上悬挂着各民族特色服饰,桌上摆放着土家族小背篓等手工艺品。开业当天,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居民,跳起竹竿舞,唱起欢快民歌。 “五菜一汤,70岁以上老人10元一餐,70岁以下15元一餐,提供上门送餐服务。”肖张兰介绍,食堂每周有3到4天提供少数民族特色菜,并建立微信群方便老人点餐。 一年多来,食堂送餐服务风雨无阻。厨师和社区干部成了“外卖员”,将热乎乎的饭菜准时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 社区积极对接各民族居民,了解其饮食禁忌与偏好,制定轮换菜单,确保不同民族老人都能吃到符合本民族习惯的菜肴。 “三月三是壮族的重要节日,我和食堂主理人一起做了很多五色糯米饭,跟大伙一起分享。”壮族居民石凤权说。 “具有浓厚民族元素的长者食堂,在全省是首家。”芦淞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南省民族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近年来,七斗冲社区通过创办民族融合长者食堂,创立团结诗文社,开展“民族文化、民族工艺”活动,打造“红石榴”民族团结品牌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构建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社区环境,先后获评“湖南省同心社区示范点”“湖南省民族团结示范社区”。 【百姓评卷】 “希望食堂能一直开下去” 10月30日中午,刚到饭点,不少老人结伴而来,一边享用可口饭菜,一边唠家常。 “有时想去食堂吃饭,会提前跟主厨沟通,请他们做牛羊肉,食堂很快就会安排。”回族居民杨勇说。 “很多特色菜的原料,都是老人找家乡的亲戚朋友寄来的。吃着家乡的食材,老人们缓解了思乡之情,我们看着也开心。”刚给社区老人送完餐的主厨郑六也告诉记者。 “怀化老家的亲戚让长途大巴司机捎来了山里的枞菌,非常新鲜,一早我就请食堂师傅帮忙炒上了。”土家族居民向明华开心地说。 七斗冲社区长者食堂开办后,居民积极参与食堂运营。“灯盏窝是沅陵传统美食,食堂头一天晚上就开始准备,社区老人也带着家里的厨具来帮忙,指导食堂师傅烹制。”苗族大姐向梅说,这一口油炸小吃,勾起了她的童年回忆。 如今,七斗冲社区长者食堂远近闻名,不少周边务工人员经常到食堂用餐。“和社区老人聊天得知这里有食堂,我们就过来了。这里不仅价格实惠,还能品尝到各种民族菜肴,太好了!”从事砂石场耐磨件加工的孙小海说。 “希望食堂能进一步扩大餐位面积,增加特色菜品,一直开下去。”最早提议建民族融合食堂的苗族老人向德志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肖张兰介绍,社区正积极向民政部门申报60岁以上老年人就餐补贴,计划新建基础设施,拓展经营方式,增强食堂自我循环能力。 “食堂不仅能吃饭,还是我和老朋友的活动中心。”食堂楼上的活动室里,刘建根老人挥动乒乓球拍,和老友“激战”正酣。“吃完饭后,老伙计们在楼上打球、跳舞、练字,幸福感满满。”苗族老人张晓红说。 “社区还组织了幸福邻里节、民族手工作品展、篝火晚会、打糍粑等活动,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壮族居民石凤权深有感触地说。 |
顶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