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
0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发展共识,主要汽车强国均把智能网联汽车列为战略制高点。而拥有得天独厚优势的“互联网之镇”――桐乡,更是在不断完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产业体系,并初步形成了集整车制造、关键零 ...
|
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发展共识,主要汽车强国均把智能网联汽车列为战略制高点。而拥有得天独厚优势的“互联网之镇”――桐乡,更是在不断完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产业体系,并初步形成了集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软件开发与车路协同于一体的产业生态。
11月8日,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十周年之际,由大会组委会组织筹办的“桐乡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媒体座谈会”在桐乡市率先召开,让智能网联汽车、让桐乡再次站在聚光灯下。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已经取得积极成效,并推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步伐持续加快。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建成包括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网联云控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大算力芯片、智能线控底盘批量上车,人机交互、协同感知等技术全球领先,搭载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超过60%。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此前也强调:“当前,智能化浪潮重构全球汽车竞争格局,人工智能已从锦上添花的技术选项升级为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变量,任何迟疑都可能意味着与一个时代失之交臂,我们必须乘势而上,为全球汽车产业注入中国力量。” 由此,国内多个城市都在加紧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如北京正推进智能网联基础设施 4.0 阶段建设;南京计划到 2026 年实现全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全域开放;武汉经开区已聚集东风悦享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华砺智行(武汉)科技有限公司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企业 500 多家,初步构建了覆盖车规级芯片、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软硬件创新和服务主体在内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而桐乡作为‘互联网之镇’,优势更是得天独厚”。本次座谈会上,桐乡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汽车产业已成为桐乡产业升级和结构重塑的重要引擎。经过多年培育,桐乡的产业基础、算力体系与应用场景正逐步融合,已具备从产业集聚到技术支撑、再到应用落地的完整逻辑链条,形成领先的智能汽车产业生态体系。同时,依托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溢出效应,桐乡还在不断完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产业体系。” 不止于此,中共桐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莫忠海还介绍:“桐乡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注重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通过政策引导、算力平台支撑、场景示范应用等多维举措,吸引了多家头部企业与科研机构落地布局,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化、场景规模化、应用常态化的发展格局。他强调,桐乡将继续以开放、协同、创新为导向,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持续打造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标杆样本。” 具体来看,目前,桐乡已拥有超过200家汽车相关企业,涵盖上游原料部件、中游系统集成、下游整车制造等全产业链环节,归上总产值超过270亿元,形成全国县域层面最为完备的智能汽车产业生态。从双环传动、福瑞泰克,到多家智能部件与传感企业,桐乡已初步构建出技术研发、核心制造与供应链协同的产业体系。 今年以来,桐乡新引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项目30余个,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升。无论从项目规模还是链条完善程度来看,桐乡的智能汽车产业已从“链条拼接”进入“体系成型”的新阶段。这种基于产业链垂直整合与本地化配套能力的成长模式,是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方向,也为地方产业突围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支撑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不仅是企业数量的增长,更是算力基础的迭代升级。桐乡已率先在全省形成“智算+超算”的双中心格局――“乌镇之光”国家超算中心与中国联通乌镇智算中心双双落地,为智能汽车、大模型训练、仿真测试提供了强大算力支撑。据介绍,联通智算中心还在持续扩容,并与百度智能云AI数据产业基地形成协同联动,构建起覆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算力底座。这样的算力基础不仅为智能驾驶算法训练、环境感知优化等提供数据支撑,也让桐乡具备了参与全国智能化创新网络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产业和算力,桐乡在智能汽车的应用场景建设上同样走在前列。目前,乌镇全域已开放32条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总里程超过79公里,覆盖高速、城市、乡镇等多种复杂环境,形成全国领先的开放道路测试体系。乌镇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中心更是嘉兴市唯一的无人驾驶第三方测试平台,为企业提供从仿真测试到实车验证的全流程服务。 在应用层面,桐乡正积极推动智能驾驶技术从测试走向服务,涵盖公共交通、物流配送、环卫作业、智慧停车等多个领域,逐步形成可复制的城市级示范场景。技术不再只是展示,而是真正融入市民生活,服务于民、惠及于民。这种从“验证”到“应用”的跨越,标志着桐乡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路径上的“从0到1”式突破。(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 (责任编辑:郭健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西瓜财经无关。西瓜财经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1498733818@qq.com |
顶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