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财经 首页 湖南 查看内容

变革传统采编 新华社亮出媒体深度融合“智能牌”

2025-11-11 15:3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04| 评论: 0|来自: 红网

摘要: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谭苏昕 实习生 陈卫红 长沙报道当新闻与AI深度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11月12日至14日,答案将在长沙揭晓。新华社将携多款智能工具亮相2025中国新媒体技术展,从能智能生产的“采编助手”,到让读 ...

新华妙笔-2.png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谭苏昕 实习生 陈卫红 长沙报道

当新闻与AI深度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1月12日至14日,答案将在长沙揭晓。新华社将携多款智能工具亮相2025中国新媒体技术展,从能智能生产的“采编助手”,到让读者“身临其境”的体验玩法,全面展示AI如何重塑新闻生产链条,打开人机协作的新想象。

“很期待前往星城长沙,亲身感受‘媒体艺术之都’的创新活力。”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管理部主任助理徐才在接受红网时刻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行重在交流,期待与业界同仁相互启发,共同成长。”

较真5.png

让新闻生产“快省准”

“在我们本次展出的系列工具中,‘采编助手’在日常使用中很受欢迎。”这位从事媒体技术研究的“技术男”介绍,“不仅能帮你搜集资料、核查事实,还能主动出谋划策。”

这款助手的本事不小,集成了20多项实用功能,覆盖从线索发现到成品生成的全流程。编辑只需输入简单指令,系统就能自动完成素材搜集、知识发现与多模态内容生成,实现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转变。

“但再聪明的助手,也需要质量把关。”徐才话锋一转,介绍起另一款明星产品“新华较真”。这款基于“大模型+权威知识库”双引擎的内容安全工具,堪称行业的内容“守门员”。

“在行业交流时,不少同行都说需要这样的工具。”徐才透露,目前,“新华较真”已服务数千家媒体与机构,今年9月荣获国家广电总局人工智能大赛一等奖。

较真6.png

数据积淀炼就“智慧大脑”

许多人好奇,新华社做技术有什么独特优势?

徐才回答:“新华社自成立以来,就与技术建设密不可分。在数据驱动的智能时代,90多年积累的新闻数据和采编经验更显宝贵。而实验室做的,就是把这些积淀变成能够赋能行业的智慧工具。”

“新华妙笔”AI写作平台就是典型代表,从需求拆解到智能生成,“七步成文法”让写作新手也能快速上手。“我们不是简单地产出文字,而是融合专家思维与AI能力,让用户在引导中掌握写作规范。”徐才介绍,已构建16类文书、94种场景的模板体系。

实验室的团队构成也别具特色,既有编写代码的工程师,也有资深编辑记者。“我们在一个团队里协同攻关,技术人员懂业务,采编人员懂技术,实现了从研发到应用的零距离衔接。”

图片2.png

“沉浸式”破壁方寸之外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实验室的探索并未止步于屏幕之内。

比如,在“全息媒体人机智能交互体验”展区,联合深空探测实验室研发的LBE大空间剧目《氦3火种行动》,“观众不再只是视听接收者,而可以百人同时参与并生成个性化剧情报告。”徐才说,这种转变正推动科普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创造”。

“转动平板或佩戴VR设备,你就能‘声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会现场的细节,包括台下观众哼唱、台上乐团颤音。”徐才还谈到新华新声X-VISION全景视听制播系统,已支撑《全景中国》VR系列片等爆款内容,全网传播量超10亿。

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从“简单传播”到“场景参与”,技术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一个个新闻生产环节。

为迎接这场系统变革,徐才期待在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上携手全国同行,与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建立更紧密的协同机制,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为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注入持续创新的技术动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湘ICP备2023006560号-2]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湘B2-2023036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388934451 举报邮箱:1014211648@qq.com
Copyright ©2025 长沙禾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西瓜财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