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街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流淌着生活最本真的模样。即日起,红网时刻新闻联合红星云、长沙党建微信公众号推出《“巷”往的生活》专栏,深入湖南街头巷尾,发掘那些让生活更美好的基层智慧。从老旧小区的有机更新,到志愿服务的活力循环,再到数字赋能的精准触达……这些发生在你我身边的生动实践,正是基层治理“绣花功夫”的温暖答卷。让我们一起探寻家园共建的路径,把“巷”里的日子,过成我们共同向往的生活。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周奕 杨洁 王高原 长沙报道 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我们时常会面临这样的困境:公共服务延伸不足,居民归属缺失,人与人之间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墙。 如何打破这堵墙,让服务真正走进人心? 今年初,长沙县以“星连心”党群服务矩阵建设为契机,以镇(街)、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串联起各类党建阵地资源,打造“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三级矩阵。通过拓展学习教育、便民服务、自治议事等六大功能,让党建阵地从“物理空间”真正转变为党员群众想来、爱来、盼来、还来的“温馨家园”。 如今,走进长沙县湘龙街道土桥社区,一方名为“美邻空间·悦湘龙”的社区生活空间,正以其温暖的日常,为这一愿景写下生动注脚。
美邻空间·悦湘龙。 金黄的银杏叶如蝶停驻半空,红枫点缀伞面,与暖黄色的灯光交织成景,原木书架、舒适沙发,在工业风的简洁线条中勾勒出家的松弛感……步入美邻空间·悦湘龙,仿佛时间也放慢了脚步。 若没人提及,恐怕很少有人能将眼前这场景,与曾经那间落满尘埃的闲置社区服务用房联系起来。 过去,这样的闲置社区服务用房,曾是基层治理中的一块“心病”——街道与社区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其开发利用,空间沉睡,资源空置。为破解难题,回应居民日益多元的美好生活期盼,湘龙街道在党建引领下,探索“公益+市场”的创新路径,唤醒沉睡的闲置资源。 一场从“闲置”到“鲜活”、从“冷清”到“温暖”的转变,就这样在美邻空间·悦湘龙徐徐展开。今年10月,美邻空间·悦湘龙获评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2024—2025年度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案例。
美邻空间·悦湘龙内景。(受访者供图) 一方客厅,安放闲暇与热爱 夜幕降临,琴声和歌声在美邻空间·悦湘龙缓缓流淌。“高高的青山上,萱草花开放……”在“居民夜校”声乐班上,十余名居民手捧曲谱,开心合唱。 “这里的夜晚浪漫、温暖,是抽离忙碌、被音乐治愈的时光。”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学员分享她的感受。 担任声乐教学的陈老师,同时也是附近一家琴行的负责人。在他看来,参与“居民夜校”不只是一次商业模式拓展,更是一场与社区的“双向奔赴”——让音乐教育以亲民的方式,融入邻里的日常生活。 而白日的空间,则有另一番光景。下午四点半,李爹准时出现在阅读区,这已成为他雷打不动的习惯。“这里书好多嘞,随你看,工作人员也热情。”他享受着阅读历史书籍带来的愉悦。
美邻空间·悦湘龙特色活动。(受访者供图) “我们想打造的是居民的‘第二客厅’——一个累了能歇歇脚、烦了能看看书、遇到瓶颈可以进来聊一聊的地方。”湘龙街道党建办工作人员介绍,作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补充,美邻空间·悦湘龙从设计之初就去“行政味”,以家居式的温暖布局,融入了阅读共享、创业交流、居民夜校与文化活动等多元功能,构建有温度、有活力、有品质的邻里共同体。 如今的美邻空间·悦湘龙,既是珍藏万册书籍的悦读天地,也通过文化活动点亮了居民的精神家园。当居民的日常在此沉淀,当邻里间的故事在此生长,这个“第二客厅”便真正“活”了起来。
居民参与读书会。(受访者供图) 一个码头,启航小微创业梦 “帮我孩子剪一下头发,修短些就行。”一位妈妈带着男孩走进“朱朱的快剪小屋”。主理人朱朱放下手中的美甲工具,利落地为男孩系上围布,推子轻响,发丝落下。 今年8月,正在寻找铺面的朱朱被美邻空间·悦湘龙“招募小微创业者共创空间”的宣传吸引。低廉的管理服务费、合心意的空间运营模式,让她立马决定加入。不久后,美邻空间·悦湘龙外立起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快剪10元、美甲20元、烫染30元……“这里特别适合我们这种做平价服务的。”她说。 不止朱朱,这片空间也吸引了不少怀揣梦想的年轻人。3名刚走出校园的社工专业毕业生,也在这里开启了他们的“陪诊服务”创业之路,用专业知识服务老年人。为了助力这个年轻的团队起步,美邻空间·悦湘龙不仅以较低的管理服务费为他们提供了办公空间,还免费为他们制作宣传册,并提供财务核算方面的指导。
居民在美邻空间·悦湘龙画画。(受访者供图) 从快剪、陪诊的社区烟火,到国学、美术的书香雅韵,多元业态在此发芽生长。美邻空间·悦湘龙已成为6名小微创业者“轻装上阵”的启航码头。 活力背后的秘诀,源于一套自我造血的机制。湘龙街道跳出传统“财政供给”的政府包办思维定式,探索出“街道搭台、市场运营、居民参与、协议约束”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引入长沙市美邻公益服务中心负责空间全流程运营,签订5年运营协议,并赋予运营方一定的市场化探索权限,既能守住“公益底色”,又可保障运营可持续。 “我们不仅要管好空间,更要激活空间。”空间运营负责人何湘泓介绍,2025年以来,美邻空间·悦湘龙通过收取较低的管理服务费、组织特色活动等逐步实现部分运营成本自给,初步摆脱“等靠要”的财政依赖。 一座暖岛,传递善意与温度 今年8月,美邻空间·悦湘龙门口多了一个闲置物品捐赠箱。自那以后,常有居民拎着大包小包的衣物、玩具前来,把一份份闲置的爱,装进箱里,以便困难家庭自取。 这个温暖的举动,源自一句真诚的留言。何湘泓还记得那位居民的话:“她说想长期捐衣物,我们就想,何不设置一个捐赠点?”
闲置物品捐赠。 像这样“因一条消息,成就一项便民举措”的故事,在这里并不少见。有居民想卖自家玉米,社群就多了代销服务;有新手妈妈要找月嫂,就新增寻人服务……线上线下的“美邻”,正成为一座温暖的互助小岛。 除了邻里自发互助,美邻空间·悦湘龙也在精心策划公益活动,为邻里关系持续升温。今年8月中旬,空间为三名脑瘫儿童组织了一场爱心义卖。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向居民介绍脑瘫儿童群体现状,还设置了“一分钟挑战”,引导大家尝试蒙眼拼图、单手穿衣,体验脑瘫儿童日常生活的不易……最终,活动共募集5000余元善款。 美邻空间·悦湘龙正在带动更多人参与公益,小微创业者结合自身主业定期开展“轮值活动”,以极低体验价提供美育、心灵疗愈、国学知识普及等服务。“就算不是轮值日,环卫工人和70岁以上老人都可以到我这免费快剪。”朱朱说。
小微创业者“轮值活动”。(受访者供图) 自2024年底开放以来,美邻空间·悦湘龙已累计开展公益活动100余场,带动5000人次参与……这个温暖的互助小岛,让邻里之间走得更近,也让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不断传播开去。 记者手记:今年初,长沙市委组织部出台《“党建聚力·和美星城”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行动工作方案》,对加强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作出部署,要求统筹整合党建、治理、服务多种功能,积极打造集政务服务、党群活动、协商议事、建议征集、养老服务、青年创客空间、课后兴趣服务、幼儿托育等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体”。 如何盘活闲置社区服务用房,有效释放空间活力,让社区服务真正下沉至居民生活圈?如何不单一依靠政府持续“输血”来建设和运营,还能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难题。 长沙县湘龙街道以“转型”破题,变“包办”为“引领”“支持”“赋能”,跳出大包大揽旧模式,主动搭建平台,引入专业社会力量进行市场化运营,为多元主体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打开了广阔空间。 于是,便有了一个能自我造血的、“公益不缩水、运营可持续”的“美邻”。收取较低的管理服务费、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不仅让空间摆脱“等靠要”的依赖,更在保持“公益”与“市场”的平衡中,焕发出生机活力。 |
顶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