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0“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在一汽,有学化工的老领导批评我们学机械的‘脑子不灵光’,如今要涉足 AI 领域,更是倍感压力。”“我如今也在拼命学习AI相关知识,生怕被邬学斌等专业人士‘糊弄’――他们总是不断要人要钱,却 ...
|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在一汽,有学化工的老领导批评我们学机械的‘脑子不灵光’,如今要涉足 AI 领域,更是倍感压力。”“我如今也在拼命学习AI相关知识,生怕被邬学斌等专业人士‘糊弄’――他们总是不断要人要钱,却鲜有明确承诺。” 在近日举办的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咖荟・汽车夜话活动上,善于“玩梗”的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再次以幽默的言论出圈。他还坦言,“对于AI,我自认资历尚浅。”
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咖荟・汽车夜话现场 在这次聚焦汽车与AI的对话中,尹同跃与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总经理赵非、零跑科技董事长兼CEO朱江明一致认为,AI技术的爆发速度超出预期,汽车行业需要以开放姿态积极拥抱AI,但安全问题始终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积极拥抱AI,但不能盲目迷信” “人工智能必将改变整个汽车产业的生存模式与竞争模式。”赵非的观点直指行业变革核心。他认为,AI驱动的“数据+算法”模式已成为企业运营的新核心,不仅能优化生产流程,更将推动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的全面升级。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总经理赵非 长安汽车提出的“无AI不长安”战略,正是对这一趋势的积极回应,推出了“一体两E”的AI战略框架。其中,一体是基础能力建设,核心是数据沉淀与算力储备;两E分别是AE和BE,前者聚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产品功能,后者聚焦内部运营与管理的AI赋能。 在市场内卷加剧的背景下,赵非强调,AI转型虽面临短期压力,但却是构建长期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错失AI机遇的企业,终将在产品竞争力与运营效率上被淘汰,要么产品缺乏竞争力,要么运营效率落后。” 不过,赵非也承认,长安汽车当前的人才结构仍存在短板。“我们的核心人才多为机械类专业背景,我本人就是学内燃机出身,而AI时代需要大量软件人才,这一人才缺口亟待填补。” “AI是效率工具,而非万能钥匙。”朱江明以“木匠家里没有完整家具”作喻,阐明了对AI的理性认知,那就是AI并非万能,但没有AI万万不能。“我们应理性拥抱AI,将其视为提升效率的工具,而非神化其作用。”
零跑科技董事长兼CEO朱江明 在朱江明看来,AI的本质是建立在机械、电子、大数据基础上的技术升级,既能辅助设计师快速生成汽车模型,也能像DeepSeek一样提升程序员工作效率,但无法替代核心能力的构建――正如Word软件无法帮助写作薄弱者写出好文章,AI也不能解决企业发展的所有问题。“我们必须主动拥抱AI,但不能盲目迷信。” 朱江明的务实态度,直接体现在企业战略中,零跑聚焦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两大垂直领域,在技术成熟的时间点精准投入,力求AI技术的实际落地。朱江明强调,互联网思维追求“赢者通吃”,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抢占第一;而制造业思维更注重以最优成本打造高性价比产品,两者存在本质区别。 拒绝“黑箱”,安全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当前AI发展势头迅猛,我们一方面要求全员拥抱 AI、运用 AI,另一方面也保持着审慎态度。”尹同跃在认同AI技术发展的同时,也给汽车行业提了个醒。在智能驾驶领域,安全与可靠性是首要原则,所有技术细节必须清晰可控,绝不能出现任何漏洞。“钱的问题可以模糊,但技术开发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Bug。”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 尹同跃用“胆子较小”定义奇瑞的技术路线,认为“用户就是天”,绝不能拿用户的安全冒险,因此在新技术装车方面较为保守,显得有些“没出息”。但在技术研发与投入上,我们却敢于“豪赌”,即便资金紧张,也会支持邬学斌团队开展技术探索,这也是我对他“又爱又恨”的原因。 在尹同跃看来,智能座舱需要“高智商+高情商”,虚拟人上车后,既要具备强大的功能,也要有温度、懂共情。“反观智能驾驶,尤其是端到端技术路线,其决策逻辑必须可理解、可复现,绝不能是‘黑箱’,否则我们不敢贸然应用。” 背后的逻辑在于,智能座舱的非核心功能即便出现问题,也能通过 OTA 升级修复,用户的容忍度相对较高;但制动、转向等与安全直接相关的系统,必须清晰可控,绝不能出现无法复现的Bug。 赵非也强调,如果在智能驾驶领域冒进,引发的社会影响可能会对整个行业造成冲击。“制动、转向等与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功能,其逻辑必须清晰可控,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也是我们坚守‘安全为本’的产业精神的体现。” 朱江明则认为,AI在汽车领域的最大应用价值,无疑是智能驾驶,这是所有车企必须全力以赴投入的核心领域。当前智能驾驶的投入产出比已显著提升,行业探索的多种技术路线已逐步清晰,前期的试错成本已基本覆盖,如今正进入收获期。 但要注意的是,“安全是底线,并非一味追求快就是最优选择。”朱江明强调,零跑将全速度范围的安全性能作为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考量,这是技术上车的必要前提,必须做到万无一失。(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智文) (责任编辑:郭健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西瓜财经无关。西瓜财经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1498733818@qq.com |
顶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