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财经 首页 国内 查看内容

好评中国 | 内陆开放物流“枢纽”撬动全球市场

来自版块: 国内
1
0

近日,怀化国际陆港今年累计发运班列突破1000列,较去年提前近两个月达成目标。这一数据不仅标志着班列发运效能的显著提升,更折射出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的深刻变革。怀化国际陆港以“质与量双飞跃”的实践,为中部地 ...

近日,怀化国际陆港今年累计发运班列突破1000列,较去年提前近两个月达成目标。这一数据不仅标志着班列发运效能的显著提升,更折射出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的深刻变革。怀化国际陆港以“质与量双飞跃”的实践,为中部地区融入全球产业链、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鲜活样本。

赋能区域经济,内陆开放的“怀化样本”打破地理局限。怀化深处湘西腹地,不沿边、不靠海,传统意义上并非外贸优势区域。然而,国际陆港的崛起正重新定义内陆地区的开放逻辑。首先,陆港通过多式联运网络破解了地理困局。目前已开通的196条国际国内线路,覆盖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216个港口站点,使怀化从地理“洼地”跃升为物流“枢纽”。中老、中越、中缅等7条国际通道的常态化运行,与铁海联运、公铁联运模式高效衔接,形成了“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开放新格局。其次,班列密度与效率的提升降低了贸易成本。发运量提前两月破千列,意味着物流时效性、稳定性增强,吸引更多企业将怀化作为进出口集散地。例如,湘滇澜湄冷链班列常态化运行,使生鲜产品跨境流通效率大幅提升,今年冷链果蔬发运量超额完成全年任务506%,直接惠及农业产业链。最终,这一模式为内陆城市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怀化证明,只要精准对接国际物流动脉,内陆地区同样能成为开放前沿,这对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等战略具有示范意义。

驱动产业升级,“高附加值”货品重构经济韧性。班列货品结构的变化,是观察区域经济质量的关键窗口。怀化国际陆港的数据显示,传统低货值矿石类产品占比从2023年的55%降至2025年的16%,而高冰镍、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等高技术产品日益成为“新常客”。这一转变首先凸显了产业升级的积极信号。高附加值产品比重的提升,说明怀化乃至周边区域的产业结构正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例如,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等“新三样”产品的出口,契合全球绿色转型趋势,也为本地嵌入高端制造链条创造机遇。其次,货品优化增强了经济抗风险能力。低附加值资源品易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而高技术产品则依托知识产权与市场需求,形成更稳定的利润空间。怀化通过陆港平台吸引外部产业要素集聚,反向催化本地企业技术革新,如箱包出口同比增长82%,竹木制品增长56%,正是传统产业借力开放升级的例证。更深层次看,这种“优出优进”的贸易结构,正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微观实践。它推动内陆经济从“被动承接”转向“主动引领”,在全球化变局中筑牢竞争壁垒。

服务国家战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使命担当。怀化国际陆港的快速发展,不仅是地方经济成就,更是服务国家开放战略的重要支点。其一,陆港深化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协同。中老、中越等班列常态化开行,强化了中国与东盟的陆路通道,助力区域供应链韧性建设。特别是冷链班列将湖南农产品快速运往东南亚,既落实了“澜湄合作”机制,也以民生领域合作增进了国际互信。其二,陆港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连接器。通过统筹东西部物流资源,怀化既将中部制造业产品输往全球,又引入沿线国家商品进入国内市场,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赋能。例如,班列进出口比例趋衡,说明其不再是单向出口通道,而是双向贸易平台,这符合“一带一路”共建共享的原则。其三,怀化经验为内陆地区落实国家战略提供路径参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怀化以开放平台激活内生动力,证明内陆城市可通过精准定位,在国家全局中发挥独特作用。

从“通道经济”到“枢纽经济”,怀化国际陆港的千列班列,既是物流数据的突破,更是发展模式的升华。它标志着内陆地区从被动接受辐射到主动构建枢纽的转变,从单一物流通道向产业、贸易、开放多维融合的跨越。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化与区域产业升级的持续推进,怀化国际陆港有望进一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开放引擎,为更多内陆城市提供“无问西东、通联天下”的生动启示。(文/烈日中的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来自: 怀化新闻网
[湘ICP备2023006560号-2]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湘B2-2023036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388934451 举报邮箱:1014211648@qq.com
Copyright ©2025 长沙禾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Powered by 西瓜财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