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航拍图。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赵曼 陈砂 通讯员 彭柳 岳阳报道 初冬的湘阴,细雨织出缕缕寒意。左宗棠文化园中,一座高达11.1米的雕塑巍然矗立,目视前方,仿佛在守护着这方土地的安宁。左宗棠故居内,柳树参天,青砖灰瓦间,恍若穿越时空,遇见百年忠魂。 登高远眺,千年湘江,碧波粼粼,鹅形山绵延叠翠。山水间,左宗棠文物古迹从古走到今,见证了左公精神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
左宗棠雕塑。 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为维护国家统一、推动近代中国自强求富作出重大贡献。综观左宗棠功勋卓著的一生,可以说,他是近代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捍卫者,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者,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湖湘文化的践行者。 湘阴,这座千年古城,崇文重教、人杰地灵,至今仍保存着左宗棠故居柳庄、左文襄公祠等历史遗迹,成为研究左宗棠文化、展示湖湘精神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湘阴县推动左宗棠文化资源挖掘、保护、研究与活化利用,使左公精神与时代发展脉搏同频共振,在文化繁荣、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持续释放出强劲的发展硬实力与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11月10日,“左公论坛”首届(2025)文化交流活动在湘阴启动。 左公故里 赓续湖湘文脉 “左公既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历经百年传承与创新,左公文化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左宗棠是当下的‘顶流’历史人物,应大力推动左宗棠历史资源的现代转化,将其塑造为重要的文化标识,以丰富当代的时代精神”…… 11月10日,时值左宗棠诞辰213周年纪念日,“左公论坛”首届(2025)文化交流活动在湘阴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学者、文化界人士以及左公后裔齐聚一堂,通过专题研讨、专家讲座、文旅体验等多种形式,共同搭建立足湖南、面向全国的思想交流平台,深度挖掘左公精神的当代内核。 这场盛会,既是对民族脊梁的深切致敬,也是一次精神的寻根与思想的淬炼,更是经世致用精神的当代赓续。
2022年12月9日至10日,左宗棠诞辰210周年系列活动在湘阴举行,全球掀起“左宗棠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如何立足时代需求,推动左宗棠文化的史料挖掘与内涵提炼,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打造兼具传播力与感染力的文化符号,这是保护传承左宗棠文化的当思之题。 不可否认,承载着家国情怀、民族气节与湖湘精神的左宗棠文化,已成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中鲜活而有力的组成部分。 这些年,这座浸润着湖湘文脉的古城,以系统性思维深耕左宗棠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左宗棠研究文选》《智慧人生左宗棠》《天地正气左宗棠》《左宗棠》(青少年插图版本)等一批厚重扎实的学术成果相继问世,在文字载体的构建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文化传承,既要守正,也需聚智。湘阴县成立左宗棠文化研究会,常态化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吸引全国专家学者齐聚湘阴,从历史、军事、文化等多元视角解码左公精神的内涵外延,深挖其在当代的时代价值。 在文献保护与活化方面,湘阴县系统梳理相关史料,持续推进文物修缮与保护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光绪十六年开雕的清刻本《左文襄公全集》128册等珍贵文献被成功征集入藏,为学术研究、展览教育与社会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湘阴举行《左宗棠收复新疆》看片会。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今年8月,湘阴县全程参与内容论证与拍摄制作的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正式上映,累计覆盖观众达 2.73 亿人次。这场跨越时空的影像对话,不仅让更多人读懂了湖湘儿女的家国情怀,更极大增强了左宗棠文化的传播力与辐射力,为湘阴的文化传播版图增添了重磅砝码。 学术的深耕与大众的传播,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驱动着左宗棠研究跨越学术的高墙走向社会,从历史照进现实。 历久弥新 释放文化力量 从少年时在此耕读求学,到晚年仍心系故土,左宗棠的人生轨迹与湘阴这片土地紧密交织。其“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赤子情怀,“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的民族气节,正是在这里萌芽、滋长,最终凝铸为湘阴最为深刻而鲜明的文化基因。 从历史深处走来,在新时代焕发光芒。通过创新性发展,湘阴将左宗棠文化融入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中,让左公精神走入寻常百姓家。
左宗棠故居柳庄游客络绎不绝。 与旅游产业融合,打造左公故里旅游目的地,促进近悦远来、主客共享,让旅游带动左公精神浸润人心。 湘阴构建以左太傅祠、故居柳庄、左宗棠文化园为主体的文化矩阵,建成宗棠广场、左宗棠学校、太傅路等公共设施,让左公精神融入日常烟火与城市肌理。同时,积极携手与左宗棠生平紧密相连的各地,开展跨区域协作,通过共同研究、资源共享、线路共推,凝聚起弘扬左公爱国主义精神的强大合力。 面向甘肃、新疆等地游客,湘阴推出核心景区免票政策,进一步促进客源互通与区域联动。此外,“左公文化长廊游”“重走左公路”等精品旅游线路的打造,不仅有效串联起县域文旅资源,更实现了跨省文化之旅的有机融合。 据统计,今年1—10月,左宗棠文化园和柳庄累计接待游客13.7万人次,营收281.9万元,文旅带动效应显著。
左文襄公祠。 与文化产业融合,多元开发左宗棠IP,优化文化产品服务供给,让左公精神深入人心。 从新建“左宗棠AI智能体”项目,创建沉浸感、科技范的左宗棠文化体验空间,到打响“左公故里、走读湖湘”研学品牌,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德育体系;从创作戏剧《左宗棠西征》《左公柳》和歌曲《心忧天下》《柳庄》等文艺作品,让文化在城市空间自然流淌,再到创新开发“左公班师宴”“左公茶”等各种文创产品…… 围绕左宗棠这一超级文化IP,湘阴多措并举,构建起多元、立体的左宗棠文化产品和服务。
左宗棠故居堂屋前悬挂的匾额“天地正气”。 与社会治理融合,赋能家教家风建设,激扬清廉之风,让左公精神外显于行、植根于心。 目前,左宗棠的家风家训已被系统纳入廉政教育与家风建设必修课程体系,《晚清名臣左宗棠》《立品当如山有岳》等一系列精品课程相继推出,以生动案例与深刻阐释,引导公众见贤思齐、正心修身。 与此同时,湘阴县正积极推进左宗棠文化园申报国家级廉洁文化教育基地,致力于将左宗棠清正廉明、忧国奉公的精神品格,使之深深融入城市文化肌理与乡土精神血脉。 岁月悠长,湘江东去;时代变迁,精神永恒。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湘阴正以一座城的温度与厚度,深情讲述着左宗棠的故事,让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坚韧不拔、兼收并蓄的左公精神,继续在湖湘大地薪火相传、熠熠生辉。 |
顶部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