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9 日 下午 2:04

智元机器人拟收购上纬新材 63.62%股份,「稚晖君」 或成科创板首家具身智能公司核心高管


科创板或迎来首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

7 月 8 日晚,上纬新材(688585.SH) 发布公告称,智元机器人通过公司及核心团队共同出资设立的持股平台,以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的方式取得公司控制权,至少收购其 63.62% 股份。待本次股权交易完成后,上纬新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智元机器人及其管理团队共同持股的主体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简称 「智元恒岳」),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智元 CEO 邓泰华,核心团队包括 「稚晖君」 彭志辉等。

根据公告计算,智元恒岳、致远新创合计拟受让 29.99% 的股份;拟要约收购 37% 的股份,其中 SWANCOR 萨摩亚将以其所持上市公司 1.35 亿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 (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 33.63%) 就本次要约收购有效申报预受要约。以此计算,智元恒岳、致远新创拟至少收购上市公司 63.62% 的股份,至多收购 66.99% 的股份。上纬新材停牌前收盘价为 7.78 元/股,本次股份转让价格、要约收购价格均确定为 7.78 元/股。以此计算,此次控制权交易总价款约为 21 亿元。

本次交易如成功落地,有望成为国九条和并购六条实施以来,新质生产力企业在 A 股的标志性收购案例,也是具身智能企业在科创板的首单收购案例。同时,智元 CEO 邓泰华成为科创板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稚晖君」 或将成为科创板首家具身智能公司核心高管,速度快于宇树科技的 IPO 上市进程,或让宇树错失了 「科创板具身智能或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公司股票将于 2025 年 7 月 9 日 (星期三) 开市起复牌。

针对 「借壳上市」 传闻,智元机器人方面向笔者回应称,本次收购为通过 「协议转让+主动要约」 方式收购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不构成 《重大资产重组办法》 中的重组上市。

而同时,邓泰华就本次交易作出承诺:「本人作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期间,就维持上市公司控制权稳定承诺如下:自本人取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后 36 个月内,本人将在符合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前提下,维持本人作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地位。若本人违反前述承诺,给上市公司或者投资者造成损失的,本人将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截至发稿前,上纬新材市值达 31.38 亿元。

上纬新材拟 「易主」,或将成为科创板首家具身智能公司

上纬新材于 2020 年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专注于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营业务涵盖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以及循环经济材料等领域。

财报显示,2024 年,上纬新材营业收入为 14.94 亿元,同比增长 6.73%;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 8868.14 万元,同比增长 25.01%。

早在 7 月 2 日,上纬新材发布 《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股东筹划控制权变更的停牌公告》(公告编号:2025-042);7 月 4 日,上纬新材再度表示,鉴于本次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为了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对公司股价造成重大影响,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 4 日上午开市起继续停牌,预计继续停牌时间不超过 3 个交易日。

7 月 8 日晚,上纬新材发布一系列重磅公告,引发整个具身智能以及人形机器人行业内的关注。

上纬新材公告中表示,公司控股股东 SWANCOR IND.CO.,LTD.(Samoa)(简称 「SWANCOR 萨摩亚」)、智元恒岳、Strategic Capital Holding Limited(Samoa)(简称 「STRATEGIC 萨摩亚」) 及上市公司间接控股股东上纬国际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 「上纬投控」) 共同签署 《关于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转让协议》(简称 《股份转让协议一》)。智元恒岳拟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受让上纬投控的全资子公司 SWANCOR 萨摩亚所持有的上市公司 1 亿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及其所对应的所有股东权利和权益,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 24.99%。

同日,SWANCOR 萨摩亚与上海致远新创科技设备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简称 「致远新创」) 签署 《股份转让协议二》,致远新创拟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受让 SWANCOR 萨摩亚所持有的上市公司 240 万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及其所对应的所有股东权利和权益,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 0.60%。

金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简称 「金风投控」) 与致远新创签署 《股份转让协议三》,致远新创合伙拟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受让金风投控所持有的上市公司 1776.73 万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份及其所对应的所有股东权利和权益,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 4.40%。

本次权益变动后,智元恒岳和致远新创合伙合计将拥有上市公司 29.99% 的股份及该等股份对应的表决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将由 SWANCOR 萨摩亚变更为智元恒岳,邓泰华将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此外,以本次协议转让为前提,智元恒岳拟通过部分要约收购的方式进一步增持上市公司的股份,拟要约收购股份数量为 1.49 亿股 (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 37.00%)。

其中,SWANCOR 萨摩亚、STRATEGIC 萨摩亚、上纬投控不可撤销地承诺,SWANCOR 萨摩亚将以其所持上市公司 1.36 亿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 (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 33.63%) 就本次要约收购有效申报预受要约;未经要约智元恒岳书面同意,SWANCOR 萨摩亚不得撤回、变更其预受要约。

整体上看,智元恒岳、致远新创合计拟受让 29.99% 的股份;拟要约收购 37% 的股份,其中 SWANCOR 萨摩亚将以其所持上市公司 1.35 亿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 (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 33.63%) 就本次要约收购有效申报预受要约。

基于要约价格人民币 7.78 元/股、预定收购股份数量 149,243,840 股的前提,本次要约收购所需最高资金总额为 1,161,117,075.20 元,约为 11.61 亿元。收购人已于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公告前将 232,223,500.00 元 (不低于要约收购所需最高资金总额的 20%) 存入中登公司上海分公司指定的银行账户,作为本次要约收购的履约保证金。收购人承诺具备履约能力。要约收购期限届满,收购人将根据中登公司临时保管的预受要约的股份数量确认收购结果,并按照要约条件履行收购要约。

至此,智元恒岳、致远新创拟至少收购上市公司上纬新材 63.62% 的股份,至多收购 66.99% 的股份。以本次股份转让价格、要约收购价格 7.78 元/股计算,此次控制权交易总价款约为 21 亿元。

根据 《收购管理办法》 的相关规定,智元恒岳、致远新创合伙在本次权益变动中通过协议转让取得的股份自登记完成之日起 18 个月内不进行转让。

谈及此次权益变动的目的,智元恒岳和致远新创表示,认同上市公司长期价值和 A 股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服务能力,拟通过本次权益变动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智元恒岳和致远新创将以有利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上市公司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为出发点,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突破技术瓶颈和加速产业升级的优势,完善上市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促进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腾讯、京东、红杉、高瓴已投资智元,国产机器人迎融资上市潮

据悉,智元机器人主体是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3 年 2 月,致力于打造领先的通用具身机器人产品及应用生态。邓泰华目前担任智元机器人公司创始人、董事长、CEO,曾是华为副总裁而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CTO 彭志辉 (网名 「稚晖君」) 曾是华为的工程师,也曾有 「华为天才少年」 头衔。

2023 年成立当年,智元机器人就跻身 「独角兽」 行列。

智元机器人构建了领先的机器人 「本体+AI」 全栈技术,具备核心零部件自研及整机集成和制造能力,并自主训练具身基座大模型。目前拥有远征、精灵、灵犀三大机器人家族,产品覆盖交互服务、工业智能制造、商业物流及科研教育等多种商用场景。

智元机器人此前已完成多轮融资。今年 3 月,智元机器人完成由腾讯领投新一轮融资,龙旗科技、卧龙电气、华发集团、蓝驰创投等多家产业方及老股东跟投;5 月,京东、上海具身智能基金参与了智元机器人的新一轮融资,上汽等老股东进行增资。更早之前,智元机器人获得高瓴创投、奇绩创坛、红杉中国、M31 资本、上汽创投、比亚迪、软通动力、中科创星、鼎晖投资、长飞基金、C 资本、立景创新、三花控股集团、基石资本、临港新片区基金、银杏谷资本等机构的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智元还拥有自研的具身基座大模型。今年 3 月,智元机器人发布首个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基于该模型,机器人可以利用人类视频学习,完成小样本快速泛化,降低具身智能门槛,并成功部署到智元多款机器人本体,以实现持续进化。

机器人本体方面,7 月 7 日,智元机器人发布了一款全新的 「哪吒」 机器人灵犀 X2-N,最大亮点在于其双形态设计,能在轮式和足式之间自由切换。

智元机器人曾透露,预计 2025 年机器人产品出货量达数千台。

实际上,今年以来,国内具身智能和机器人赛道爆发在即,同时迎来了融资、上市潮。

融资方面,过去一个月,具身智能领域再现融资热。7 月 8 日,「杭州六小龙」 之一的云深处科技宣布完成近 5 亿元人民币新一轮融资;同一天,具身智能公司它石智航 (TARS) 宣布完成 1.22 亿美元天使+轮融资、北京小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亿元级 A+轮融资。

7 月 7 日,清华系具身智能企业星动纪元完成近 5 亿元 A 轮融资;6 月 26 日,灵宝机器人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6 月 23 日,银河通用完成 11 亿元的新一轮融资,估值超 10 亿美元;宇树 6 月 19 日宣布完成 C 轮融资。

上市潮方面,目前,宇树科技已经完成了股改,后续又传出计划于科创板 IPO 消息;6 月 22 日,仓储机器人公司极智嘉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于 7 月 9 日登陆港股,成为 「全球 AMR 仓储机器人第一股」;此外,斯坦德机器人、仙工智能、乐动机器人、卧安机器人、云迹科技等一系列国内机器人公司纷纷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奔向 IPO 上市之路。

Statista 最新报告显示,2024 年,全球 AI 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 190 亿美元,较 2023 年市场规模增长近 30%。到 2030 年,预计这一规模将超过 350 亿美元。

据花旗预测,到 205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7 万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 50 万亿元),届时世界上将有近 6.5 亿台人形机器人,摩根士丹利更预测其潜在市场规模将达 60 万亿美元。而未来 20 年,中国将拨款近 1400 亿美元用于机器人和相关高技术领域,这一数字远高于美国和欧洲。

摩根士丹利研究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在全球机器人市场所占份额约 40%;未来四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以 23% 的复合年增长率从 2024 年的 470 亿美元增长至 2028 年的 1080 亿美元。

不过,由于高研发投入和处于高度竞争环境之中,多家机器人企业短期经营状况不够理想,大多仍处于亏损状态。未来冲击上市后,商业化落地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上海证券报指出,此番易主,虽然并未构成借壳上市,但智元机器人可借机上位一家科创板公司,可谓不是登上科创板,却胜似登上科创板。

有行业投资人对笔者表示,目前机器人和具身智能行业处于过热状态,仍未降温。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大家都高估了机器人行业的短期价值,低估了其长期价值。未来 5-10 年,甚至更长时间,机器人将进入家庭和工厂,帮助人类做更多事情,甚至可能会替代人类的重复性任务。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2024)》 预计,2040 年到 2045 年,中国全能型人形机器人实现工业场景和服务场景规模应用,整机市场规模达到约 5000 亿元至 1 万亿元。(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林志佳,编辑|盖虹达)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