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仰望汽车
2021 年,特斯拉推出 Model S Plaid,埃隆・马斯克在发布会上强调:「我们不是为了性能参数而来,而是希望让每个家庭都能拥有超跑级体验。」
四年后,在仰望 U7 发布现场,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同样强调:「打造高端品牌,不能靠买料堆料,要靠技术革命。」 他把电动化的演进比作深海潜水,直言当前已进入最艰难的 「技术无人区」。
不管是特斯拉的马斯克,还是比亚迪的王传福,都认为技术创新才是豪华品牌的核心护城河。
用中国的老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花拳绣腿都是给人看个热闹,最终还是要靠核心技术实力取胜。
豪华内卷新标配:卷技术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国产豪车陆续上市,蔚来 ET9、小米 SU7 Ultra、尊界 S800、仰望 U7 等发布会上,各家都花费了大篇幅讲技术,技术创新成为新时代豪华车的标准,似乎已经被业界达成共识。
比亚迪尤为激进:2 月,全系搭载 「天神之眼」 智驾系统,掀起全民智驾热潮;3 月,发布车载无人机与超级 E 平台,实现兆瓦闪充、油电同速。
近日,在仰望 U7 发布会上发布的智能悬浮车身控制系统云辇-Z,再次把电悬架卷了起来,推动行业进入 「四电时代」(电机、电池、电控、电悬架),可能倒逼传统车企加速电控底盘的研发。
实际上,在 2024 年初,比亚迪底盘团队就已初步完成了云辇-Z 的初步攻坚,仰望 U7 已经接近量产阶段,但彼时也迎来了选择,是延续成熟的悬架方案让仰望 U7 快速上市,还是等待搭载全球首创的云辇-Z。
王传福的选择是后者,作为工程师的他深知如果切换,前期有很多小目标要打水漂,还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研发成本,「什么都可以催,产品和技术催不得,最终决定暂缓上市换方案,一定要用云辇-Z。」
图片来源:仰望汽车
那么,云辇-Z 到底有哪些技术创新?能给用户带来怎样的差异化体验?
作为比亚迪旗下的高端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云辇-Z 最大优势在于行业领先的智能主动控制技术。
大家都知道汽车悬架很重要,它能让车开起来更稳、坐着更舒服。以前很多悬架靠油液来传递动力,云辇 - Z 用的则是全球首创的悬浮电机直驱技术,不经过油液,直接把电能转化成动能,用电动化重构整车控制。
用官方的数据总结来说,就是云辇-Z 实现了行业多个最优参数纪录:
悬架系统峰值功率可达 50kW,是目前垂向控制领域的最高水平;
在探测方面,云辇-Z 的魔尺传感器具备 50 微秒的行业最快探测响应速度,眨眼间可进行 4000 次车身姿态捕捉,比行业主流水平还要快 20 倍;
探测精度高达 10 微米,即使是纸张厚度十分之一的微小位移信息,也可被云辇-Z 瞬时捕捉;
在控制执行层面,云辇-Z 也坐拥全球最快的主动力调节速度,5 毫秒内即可完成全链路执行,是传统主动悬架的数十倍,且车身高度调节精度也全球最高,仅为 1 毫米。
王传福在发布会上表示,云辇-Z 将过去应用在航母电磁弹射系统、磁悬浮列车上的电磁原理技术首次运用到汽车领域。这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电机、电控的基础上,首次量产实现了悬架系统的完全电动化,宣告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 「四电时代」。
技术再强,也得落到用户体验上。
云辇-Z 带给用户最直观的感受是在面对随机坑洼路、颠簸路面时,能够依然如履平地,站在仰望 U7 车顶打 「咏春拳」 都不是问题。同时,云辇-Z 能量回收设计将颠簸动能转化为电能,进一步优化续航,被视为底盘技术从 「机械时代」 向 「电控时代」 跃迁的标志。
除了首发搭载云辇-Z 电悬架之外,仰望 U7 在原地掉头、定轮旋转等功能的基础上,还搭载了全球首创 「平行横移」 功能,让车辆可以 「横着走」。
智驾方面,仰望 U7 搭载了天神之眼智驾系统,配备了 3 颗激光雷达,同时采用双 Orin X 芯片,算力高达 508TOPS,具备 L2+级别城市领航辅助能力,交付即开通。
值得一提的是,仰望 U7 插混版搭载了中国汽车首款量产水平对置发动机,厚度仅 420mm,大幅降低重心。这项结构此前只在保时捷、斯巴鲁等品牌上使用。
图片来源:仰望汽车
破局高端市场的新 「答卷」
2025 年,汽车圈淘汰赛彻底打响。中低端电车 「卷」 成红海,高端市场则是尚待挖掘的价值洼地。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20242029 年豪华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显示,2019 年我国豪华车市场规模已达到约 400 万辆,同比增长约 8%。预计到 2025 年,我国豪华车市场规模将超过 500 万辆,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约 6%。再加上,高端车型较高的利润率,自主品牌都想借助新能源汽车实现向上破局。
仰望 U7 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云辇 - Z 电悬架与易四方平台的技术整合,其 「无预瞄也能调」 的底盘能力、插混版的续航优势,以及百万级车型中罕见的全地形功能 (如原地掉头),使其在豪华电动轿车市场形成差异化壁垒。
仰望 U7 的起售价为 62.8 万元,远低于此前百万级行政轿车的市场预期。毕竟仰望 U7 此前给外界的预期是百万级行政轿车,相比 109.8 万元仰望、168 万元仰望 U9,仰望 U7 的价格更具 「性价比」。
在仰望 U7 上市第二天,比亚迪副总裁胡晓庆在直播中坦言,「仰望 U7 跟之前的 U8、U9 不同,它定位为主流轿车,兼顾了商用、家庭、科技等多个需求。相较于前两款车型,仰望 U7 自身定位将覆盖更大的市场面,或将成为今年比亚迪高端化战略的关键车型。」
业内普遍认为,比亚迪此举是以技术换品牌,打出高端化组合拳。相比 U8、U9 走的是超高端路径,U7 的问世进一步下探了仰望品牌价格区间,对比亚迪而言,其核心策略是 「以技术定义豪华」。
不过,高端市场从来不缺竞争者。BBA 等传统豪华品牌在百万级别的品牌影响力根深蒂固,仰望 U7 虽有 「技术锚点」,但比亚迪要完成 「技术换品牌」 的飞跃,还需在品牌认知、售后体验、服务体系上持续进化。
比亚迪能否凭仰望 U7 打破 「国产不能做豪华」 的市场成见?这不仅是一场产品战,更是一场体系力与认知战的较量。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张敏,编辑|李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