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季收官时刻,光伏龙头 「扎堆」 披露财报,如果说在 2024 年遭遇行业历史级寒冬导致大幅亏损的表现尚在意料之中,那么 2025 年第一季度,在政策推动的抢装潮下,龙头仍然亏损成风,甚至交上史上最差一季报,则着实又为从业者浇上了一盆冷水。
2024 年,光伏 TOP10 合计亏 223 亿
只需简要对比下 2024 年和 2023 年光伏制造板块营收 TOP10 的业绩表现,就能看出该行业变动之大之急。
2023 年,虽然第四季度亏损已然开始显现,但在全年业绩上,多家龙头仍迎来历史最好成绩,随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营收跨过千亿门槛,再加上彼时已连续两年营收破千亿的通威股份和隆基绿能,光伏板块 「千亿俱乐部」 成员数量创纪录的增加到四名。而且,TOP10 中 7 家公司的营收仍保持增长,阳光电源增速最快,同比增长 79.47%,晶科能源也超过 40%。归母净利润方面,通威股份、隆基绿能同比虽下降,但仍保持在百亿以上,TOP10 中仍有 6 家企业取得增长。
但到了 2024 年,营收千亿企业已经消失,榜首位也易主。从 2019 年到 2023 年,连续五年的营收前二都在通威股份和隆基绿能间轮换,2024 年晶科能源一举冲至榜首,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相较前一年各降一个位次,排名 2、3。而且,营收 TOP10 中,除了阳光电源有 7.76% 的同比增长,其他公司同比均下降,即使是拿下第一名的晶科能源也降了 22.08%。此外,2023 年 TOP10 中排名第 10 的电池龙头爱旭股份营收同比下降 58.94%,排名一下跌到了第 20 位,辅材、辅料、设备企业营收降幅较小或实现增长,排名普遍有所提升,其中辅材胶膜龙头福斯特冲进 TOP10(11、12 名分别是设备龙头捷佳伟创、玻璃龙头福莱特)。
TOP10 的净利润表现更加令人唏嘘,唯一实现利润增长的是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归母净利润一举冲至 110.4 亿,是板块之冠。该公司主营业务是光伏逆变器与储能产品,近年来下游电站投资开发也逐年增加,相比于光伏四大主材 (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行情比较独立。而主材企业中,6 家企业盈转亏,其中 3 家企业亏超 70 亿,亏损最多的已接近百亿。晶科能源、阿特斯尚保持盈利,但前者归母净利润也已降至 0.9893 亿,同比下降 98.67%,后者同比下降 22.6%,保持 22.47 亿的归母净利润,而从其年报来看,光伏业务仍承受极大压力,反倒是储能业务表现亮眼。辅材企业福斯特归母净利润 13.08 亿元,但同比下降 29.33%。总体来看,光伏营收 TOP10 合计净亏损 223.16 亿。
实际上,如果按照归母净利润排列,板块 TOP10 依次是阳光电源、德业股份、捷佳伟创、晶盛机电、阿特斯、横店东磁、福斯特、奥特维、福莱特、迈为股份。虽然榜首阳光电源归母净利润超百亿,但从第 2 名德业股份开始,都在 30 亿以下,到第 10 名迈为股份已经只剩 9.26 亿元,全板块近 80 家企业,近半陷入亏损。而且,归母净利润前二均是逆变器企业,三、四名是设备企业,也就是所谓的 「卖铲人」。只有五、六名算得上主材企业,但如前所述,阿特斯储能业务更加亮眼,横店东磁也是业务广泛,磁材、器件、锂电等业务很大程度上提供了支撑。而即使是被认为韧性较强,能扛住周期压力的设备、辅材企业,业绩也明显分化,虽然有捷佳伟创这种吃到最多 TOPCon 产线迭代红利、海外市场没有爆雷、半导体锂电业务持续增长的逆势走强企业,实现营收翻倍、净利增长近 70%,但如晶盛机电这样的老牌 「卖铲」 龙头,也出现了十年来的首次营收、净利双降,且四季度遭遇亏损。实际上,除了阳光电源、德业股份和捷佳伟创,净利润 TOP10 中其他企业净利同比表现最高仅微增 1.36%,四家出现同比下滑,福莱特同比降幅高达 63.52%。
产能过剩、高度内卷、价格战、降价潮、国际贸易波动……这些光伏行业进入寒冬的原因在过去一年多以来已被无数次提及。十年来首亏的隆基绿能在年报中将 2024 年称为 「公司上市以来最困难的一年」,表示受行业供需错配、非理性低价竞争影响,行业各环节产品价格和毛利率大幅下降,导致公司营业收入、营业利润、联营企业 (光伏行业) 投资收益下降较多,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同步增加。该公司在剖析外部客观困难的同时,也承认业绩不佳的内因是 「我们经营管理中诸多失策的积累」,这些内因包括 BC 新品的研产销脱节、应对海外美国关税壁垒等的不及时等,其实同样也是行业技术迭代、竞争白热化、国际贸易波动加剧所致。
2025 年 Q1,龙头营收、净利双降成风
市场对光伏行业 2024 年的惨况早有预期,但此前对一季度表现仍抱有很大期待。主要原因是去年开始的减产在今年产生了一定效果,而年初密集出台的政策,尤其推动了下游需求的冒高。
今年 1 月 17 日出台的 《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 和 2 月 9 日出台的 《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均设定了新老项目的时间节点划分,导致下游开发商需抢在 「430」「531」 两大节点前上马一批项目,以锁定差价结算资格,规避投资风险和市场波动风险。
下游久违出现了 「抢装潮」,对于光伏制造企业来说,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价格也因之迎来上涨行情。
整个一季度,根据 InfoLink 的统计数据,如果不考虑跨年周,从 1 月 8 日开始计算,直到 3 月末,取主流产品价格进行测算,长期低位横盘的硅料价格涨了 5.56%,硅片大涨 16%,电池片大涨 21.43%,跌了两年的组件也上涨 7.25%。
不过,从一季报来看,受上述价格影响最大的龙头企业们,业绩表现仍然高度承压。
从 Q1 营收 TOP10 来看,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以历史最佳一季报拿下营收、净利双榜首,其强势表现很大程度也得益于抢装带来的增量。
但榜单 2-7 名的主材龙头,营收同环比均下降。考虑到今年 Q1 全国光伏装机 59.71GW,同比新增 30.5%,再加上各环节价格的上涨,这一表现显然并不理想。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海外市场出货受影响,减产、控产以及囤货待售减亏可能是主要影响因素。
而在归母净利润方面,同比来看,TOP10 中除阳光电源和横店东磁、隆基绿能外,其他主材龙头均遭遇大幅下滑,仅阿特斯险守盈利线,晶科能源也遭遇盈转亏。实际上,虽然今年一季度价格有所上涨,但较之去年同期情况,硅料、硅片、电池片价格跌超 30%,组件价格跌 22%,而在生产成本未能明显下降,欧美高利润市场又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同比的大幅下降也算意料之中。
与此同时,季度环比的表现更能体现出不同企业对行业变化的反应。TOP10 中,阳光电源、通威股份、天合光能、隆基绿能、晶澳科技、TCL 中环、爱旭股份环比好转,晶科能源、阿特斯、横店东磁走弱。有趣的是,好转的通常是去年业绩下跌较快的企业,走弱的反而是去年韧性较强的企业。这一方面体现出行业危机的持续扩大,另一方面,2023 年四季度开始亏损的企业,去年往往会进行较大的产销政策调整,重视清库存、降成本,而此前利润尚有保障的企业,尤其为了冲 TOPCon 新品的市占率,在产能和出货上更加激进,库存会更多,跌价减值压力更大,在今年一季度行业技术路线竞争加剧,再加之政策变动后,利润受到更大冲击。不过,环比表现也和去年四季度的减值有关,不同企业在其中的操作策略也不尽相同。
仅从 Q1 业绩来说,BC 双龙头隆基绿能和爱旭股份的表现出乎一些投资者此前预料,前者净利润明显好转,公司解释称是加强库存管理导致存货跌价损失减少、精兵简政措施有效降低期间费用、以及部分处置并将中晶科技剩余股权转至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增加投资收益。后者重返 TOP10,而且产品出货表现超预期,尤其是新开拓的 BC 组件业务,Q1 出货量 4.54GW,已超过 2024 年全年的 70%,营收同、环比增长,经营性现金流转正,归母净利润环比亏损幅度收窄,该公司解释称,主要得益于 N 型 ABC 组件业务的销售占比继续提升及生产成本持续下降,公司历史库存周转进一步加快,存货跌价等减值损失环比大幅减少,从而使得对公司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明显减小。
4 月起,光伏产业链价格已再次掉头向下,二季度企业必将承受更大业绩波动。而如果 BC 产品能延续强势表现,那么今年光伏行业技术路线之争或许将更加激烈。(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胡珈萌,编辑|刘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