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4 月 29 日讯,市场全天窄幅震荡,三大指数微幅下跌。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 1.02 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 343 亿。盘面上,市场热点较为杂乱,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 3500 只个股上涨。从板块来看,PEEK 材料概念股再度大涨,新瀚新材 20CM 涨停。化工股表现活跃,宿迁联盛等多股涨停。机器人概念股展开反弹,大叶股份等多股涨停。下跌方面,电力股集体调整,乐山电力跌停。截至收盘,沪指跌 0.05%,深成指跌 0.05%,创业板指跌 0.13%。
板块方面
板块上,PEEK 材料概念再度涨幅居前,聚赛龙、新瀚新材、中欣氟材涨停,富恒新材、华密新材、中研股份涨超 10%。消息面上,近期,中研股份发布公告,公司 2025 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 6456.49 万元,同比增长 64.81%,主要系产品销量增加所致。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566.02 万元,同比增长 6430.46%。
此外,中欣氟材与新瀚新材等公司也在近期的公告中表示,早已布局生产 DFBP(二氟二苯酮为 PEEK 的关键原料),并与国内外知名 PEEK 厂商都建立了合作关系。机构表示,PEEK 材料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未来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减重的重要材料,带动千亿级市场空间。
随着 PEEK 材料持续火爆,再度激发资金回流机器人板块。平治信息、银宝山新、方正电机、奥拓电子等个股涨停,汉威科技、新时达、美力科技、汉宇集团等个股涨幅居前。
消息面上,据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预计,人形机器人在 2026 年将正式进入通用化产品序列,这一预测基于人形机器人在 2026 年达到 10 万台的生产或销售门槛,彼时,人形机器人将不再局限于特定领域。整体而言 2025 年作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产业链上下游将迎来业绩验证期,具备核心技术优势与国产替代能力的企业 (如减速器、电机、AI 算法公司) 或仍存在中长期的配置价值。
化工股表现活跃,宿迁联盛、先达股份、吉华集团、闰土股份、大洋生物、红墙股份等个股涨停。
从相关上市公司已披露的一季度报告来看,在主营产品量价齐升的带动下,今年前三个月,大部分农化企业实现了业绩的显著改善,联化科技、湖南海利、利尔化学、安道麦 A、长青股份等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超 100%。国海证券在近期研报中表示,随着海外各区域库存去化,农药旺季来临,终端需求有望回暖,看好农药企业盈利修复。
个股方面
个股层面来看,虽然今日整体涨多跌少,但连板炒作热度并未能因此回暖。连板股仅剩 6 家,连板晋级率不足三成。而跌停或跌超 10% 的个股数量仍有 40 余只。其中部分是前期退潮的高位股持续走弱,如保税科技连续 3 个交易日跌停,天保基建、天元股份同样 2 连跌停。另一方面,那些财报不及预期或者业绩暴雷的个股同样也是市场杀跌的主力。不过随着个股业绩风险基本得以释放,预计节后对短线的个股炒作有望再度开始活跃。
值得留意的是,午后已经有部分资金尝试进行反核博弈,步步高与茂业商业双双上演地天板,不过最终位阶更高的步步高未能封住涨停,收盘涨幅缩窄 2%,而茂业商业一跃成为了当前市场的最高连板股。那么茂业商业后续的走势较为关键,若能进一步拓宽市场高度的话,同样有望带动市场整体情绪的回暖。
后市分析
今日市场延续着窄幅震荡走势,最终三大指数均微幅下跌,量能也进一步萎缩。不过鉴于今日是传统意义上节前的 「出金日」 但市场并没有涌现出过多的抛压,个股也是涨多跌少,可见对于后市资金并不过分悲观。而从盘面整体而言,虽然近期市场热点始终较为散乱,但大致可归为以下三大方向:1) 红利资产 (如银行、电力) 因防御属性始终在近期的盘面中活跃。2) 而随着 4 月底财报披露季结束,市场对科技板块的业绩担忧 「靴子落地」,科技成长 (如 AI、机器人) 仍具较强的产业能见度。3) 消费板块则在政策扩内需导向下仍存修复预期。预计后市行情仍将围绕着上述三大方向中反复轮动,应对上把握节奏或是关键。
市场要闻聚焦
1、沃尔玛通知中国供应商恢复出货并表示关税的成本将由美国客户承担
财联社 4 月 29 日讯,自美国总统特朗普所谓 「对等关税」 以来,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的态度出现戏剧性变化。从最初要求中国供应商自行承担高额关税,到短短 20 天后迫于库存压力选择自行吸收关税、恢复中国进货。据 《南华早报》 报道,江苏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制造商已接到沃尔玛等美国主要零售商的通知,要求其近日恢复发货。江苏省和浙江省是受中美贸易战重创的出口大省。据报道,周一宁波一家大型文具和办公用品出口商收到沃尔玛的通知,恢复对美国的正常发货。该公司表示,新进口关税的成本将由美国客户承担。 (证券时报)
2、港交所与香港证监会就 「中概股回流意向」 已与部分相关企业进行接触
财联社 4 月 29 日讯,记者获悉,针对全球最新变化,港交所与香港证监会已根据特区政府的指示做好准备,并已与部分相关企业接触。若仍未在香港市场上市的 「中概股」 希望回流,会为其香港上市提供适当的指引与协助。有关具体措施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务必切合实际需要。此外,为配合最新经济趋势和企业需求,吸引更多来自不同地区的企业来港上市,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正推进全面的上市制度检讨,其中包括审视上市要求和上市后的持续责任;检视上市规例和安排,改善审批流程;以及研究优化双重主要上市及第二上市门槛等。相关检讨将进一步便利新兴产业公司和海外企业在港上市。 (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