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 5 月 8 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降准 降息 创设新工具 人民银行推出十项货币政策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 5 月 7 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人民银行将加大宏观调控强度,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主要有三大类共十项措施。
潘功胜介绍,一是数量型政策,通过降准等措施,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给,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二是价格型政策,下调政策利率,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同时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三是结构型政策,完善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创设新的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普惠金融等领域。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印发 证监会:提升投资者回报 更大力度 「引长钱」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 5 月 7 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在引导上市公司完善治理、改善绩效,持续提升投资者回报的同时,更大力度 「引长钱」,协同各方继续提升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和占比,抓紧印发和落实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更好地体现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同甘共苦、共同发展、相互成就,努力形成 「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 的良性循环。
同日,证监会印发上述行动方案,以落实 2024 年 9 月 26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 「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 决策部署。
•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披露 管窥中小银行 IPO 之路缘何曲折
4 月以来,证券公司密集更新银行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报告。结合证监会政务服务平台披露信息,记者统计发现,目前有汉口银行、芜湖扬子农商银行等 15 家银行处于上市辅导备案期。报告显示,上述银行普遍面临资本补充压力、资产确权难以及股权结构待优化等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在全面注册制下,中小银行股权结构、资产质量、公司资本实力等因素都会为其上市带来重要影响,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成功突围,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是需要中小银行认真思考的问题。
上海证券报
•从 「重规模」 向 「重回报」 转变 公募基金行业迎来系统性改革
公募基金行业迎来系统性改革。中国证监会 5 月 7 日印发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 《方案》),从优化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提升行业服务投资者能力等方面提出 25 条具体改革措施,着力督促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机构等行业机构从 「重规模」 向 「重回报」 转变。
围绕优化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方案》 明确,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率收取模式,对于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根据其持有期间产品业绩表现适用差异化的管理费率。业绩明显低于比较基准的,须少收管理费,有力扭转基金公司 「旱涝保收」 的现象。
•金融与地产板块携手走强 A 股延续升势
5 月 7 日,受政策面提振,A 股三大股指全线高开,此后高位震荡。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 3342.67 点,涨 0.80%;深证成指报 10104.13 点,涨 0.22%;创业板指报 1996.51 点,涨 0.51%。沪深两市合计成交 14683 亿元,较前一日放量 1321 亿元。
金融与房地产板块 5 月 7 日携手走强,成为带动股指上涨的主要力量。以申万行业划分,银行指数 5 月 7 日上涨 1.49%,房地产指数上涨 1.06%。
•政策组合拳 筑牢 「中国资产」 护城河
5 月 7 日,金融部门出台了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券商认为,此次政策组合拳力度超预期、精准务实,不仅在关键时间节点有效稳定市场预期,更为 「中国资产」 构建起坚实的政策护城河,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资本市场稳健运行注入强劲动能。
证券时报
•上市券商年终分红豪掷 387 亿元 39 家连续三年派发 「红包」
经历破纪录的中期分红和三季度特别分红后,上市券商又拟 「豪掷」 超 380 亿元用于 2024 年年终分红。42 家上市券商中,仅天风证券和太平洋证券因可分配利润为负数,不进行分红。
如果从 2024 年度整体情况看,已有 17 家券商现金分红比例超过 40%,多于 2023 年度。再将观察维度扩大到近三个报告期,明显可见上市券商正在建立持续、稳定的股东回报机制,已有七成券商每年现金分红比例保持在 30%(含) 以上。
•资金涌入港股高股息赛道 专家提醒警惕两大投资陷阱
今年一季度港股市场的大爆发令人瞩目,恒生指数涨幅高达 15.25%。然而,随着全球资本市场步入动荡期,二季度以来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在此环境下,不少机构、券商纷纷建议投资者寻找市场震荡时的 「避风港」,将目光投向盈利预期稳健的高股息公司,把这类资产作为底仓配置,以获取相对确定的股息收益。
不过,多位专家也提醒,需警惕 「高股息陷阱」。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首席资产研究官戴康认为,相比 A 股、美股市场,港股的高股息策略表现更突出,是长期优胜策略,但传统的高股息投资方法会产生两大陷阱,包括 「股息陷阱」 和 「估值陷阱」,需要甄别选取真正的高股息品种。
•金融政策打出组合拳 释放稳市场稳预期强烈信号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证监会每次联合发声,市场都要竖起耳朵仔细听。5 月 7 日,三个部门的 「一把手」 同时亮相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宣布了 「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的改革举措,从货币政策持续加码、金融制度精准指向重点领域、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方面稳定市场,释放出稳市场稳预期的强烈信号。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金融监管部门加大货币政策调控的强度,提高金融政策调控的精准性,打出有力有效的政策 「组合拳」,维护市场回稳向好态势,通过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支持经济稳定增长。
证券日报
•公募基金行业 2024 年业绩全景透视:头部机构韧性凸显 中小公司差异化突围
随着上市公司 2024 年年报披露收官,公募基金行业整体经营画像清晰呈现。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费率调整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行业呈现出 「强者恒强、特色突围」 的发展态势。
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共振下,截至 2024 年末,公募基金行业规模增至 32.83 万亿元,去年全年增长 5.23 万亿元,增长 18.95%;产品总数达 12367 只,较 2023 年末增加 839 只。与此同时,各梯队业绩分化显著,头部公募机构凭借多元优势稳健前行,部分中小机构则通过深耕细分领域实现业绩突围。
•险资年内举牌增至 13 次 增量政策有望提升入市积极性
5 月 7 日,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中邮人寿」) 发布公告称,其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举牌东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东航物流」)。这意味着,年内险资举牌总次数至少已达到 13 次。
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是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加大入市力度的生动表现。在 5 月 7 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一揽子金融政策」 集中发布。其中,多项政策与险资投资有关,包括 「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 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增量政策的发布实施,险资等耐心资本入市的积极性将进一步提升,入市空间进一步扩大,将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上市券商年内实施回购超 6 亿元 用 「真金白银」 提升投资者回报
回购股份是上市公司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的重要手段。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 5 月 7 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4 月 7 日以来,也就是不到一个月,已经有近 350 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增持计划,这也体现了上市公司对自身价值和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作为资本市场重要主体之一,今年以来,上市券商积极实施股份回购,提升公司价值、增强投资者回报。据统计,年内券商已合计回购股份 6746.7 万股,合计回购金额达 6.43 亿元。同时,还有多家券商的回购行动正在开展。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