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夏能源网
随着 A 股上市公司 2024 年报和 2025 年一季度报的公布,光伏行业的困境一览无余。
2024 年,光伏行业毫无意外一片亏损。令人意外的却是 2025 年一季度,虽在“430”、“531” 抢装潮的刺激下硅片、电池片、组件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涨价,但财报上却仍是一片亏损。
华夏能源网& 华夏光伏 (公众号 hxgf3060) 统计发现,今年一季度,Top5 五大光伏龙头合计亏损 83.77 亿元,每家归母净亏损都在 13 亿元以上,其中亏得最惨的通威股份 (SH:600438),归母净亏损 25.93 亿元;天合光能 (SH:688599) 亏损最少,为 13.2 亿元。
那么,2025 年光伏行业究竟如何走?各家都在如何调整业务?华夏能源网& 华夏光伏 (公众号 hxgf3060) 梳理了五大光伏龙头的经营规划和市场预判,供行业参考。
装机市场预判:增量空间在哪里?
关于 2025 年的市场走势,五大龙头判断基本一致,即 2025 年全球光伏装机会有微量增长。
隆基绿能 (SH:601012) 表示,市场在 2025-2026 年会进入到中低速增长阶段。由于 2024 年整体增幅较大,因此 2025 年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可能是持平或略增长的状态。
晶澳科技 (SZ:002459)、天合光能均认为中国市场在 2025 年仍会有正向增长。
晶澳科技预测,2025 年全球装机展望预期在 550GW-600GW 之间。国内需求占比大概维持在全球 50% 左右份额。“ 目前还是要等五月份之后各省的政策落地后再看,不排除在某个月份需求会收缩,但整体应该会是一个较为平稳的趋势。”
而对于光伏行业的长期走势,晶科能源 (SH:688223) 认为,无论是 AI 驱动、绿色电力需求,光伏长期需求依旧旺盛,结合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指引助力行业有序发展,并且一些跨界光伏企业已在逐渐退出市场竞争。
“ 我们认为行业会逐渐进入从亏损到盈亏平衡、再到逐渐盈利的过程,有规模化优势、品牌溢价、领先技术和成本控制优势的企业,会更具有竞争力。” 晶科能源表示。
力推 BC 的隆基绿能则表示,从长期来看,针对集中式市场,BC 产品的溢价期望在 15% 左右,但对于分布式市场,由于产品多样性的原因,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溢价水平。“2025 年中国、欧洲、美国依旧是全球光伏的主要增量市场,但增速逐步放缓;中东、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晶澳科技和天合光能也同样看好新兴市场。
晶澳科技在 2024 年报中表示,东南亚、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在电力刚性需求、能源转型迫切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光伏装机增长迅速,市场占比持续上升。”
天合光能称,新兴市场预计增速较快,中东非预计有 30% 以上的增速,亚太预计也有两位数的增速。至于美国市场,天合表示“ 主要受税率影响,还有待观望”。
鉴于上述判断,各龙头公布的 2025 年光伏出货目标基本与 2024 年持平。
晶科能源、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的组件 (或电池组件) 官方披露的出货目标分别为 85-100GW、80-90GW、70-75GW、75-85GW,而 2024 年这四家的出货规模分别为 92.9GW、82.32GW、70GW 和 79.447GW。
另据媒体报道,通威股份 2025 组件出货目标为 45-50GW,对比 2024 年 45.71GW 的组件出货量也基本持平。
战略调整:国内升级降本,海外聚焦利润
对于今年的经营目标,相比于市占率,各家更追求利润水平。如天合光能确定 2025 年销售策略为,在各主要市场都保持头部位置,但不刻意追求市占率绝对领先,在量和盈亏之间做好平衡。
那么,在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各龙头又计划如何提高盈利水平呢?总结来看,主要包括国内推动产能升级和降本、海外积极布局高利润市场等。
隆基绿能表示,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光伏的发展已经不取决于组件的价格和组件的效率,公司更加关注客户对于产品的需求和能够给予产品价值的认可,坚持要做更高毛利的产品。
就在 4 月 10 日,隆基绿能推出了针对地面电站市场的 Hi-MO9 产品。
国内产能方面,隆基绿能正在加快 BC 产能升级。公司透露,目前已有 15GW 的 BC 二代量产产能,预计到今年 6 月底,BC 二代产能将增加到 35GW,到今年年底将增加到 50GW。
隆基绿能还预计,从今年 7 月份开始,BC 产品的产出比例将迅速提高,到今年下半年电池自有产能产出的 BC 产品将达到约 50%。
天合光能则在坚持“ 一主两辅” 技术路线预判下 (TOPCon 占据主流,BC、HJT 为辅助),继续推动 TOPCon 的技术迭代。公司表示,TOPCon2.0 将在 2025 年 6 月投产,同时 TOPCon3.0 已经具备技术能力,后续将在市场需求合适的情况下投产。
天合光能表示,TBC 已经有较好的效率,HJT 也已经具备产业化的能力。公司还明确,今年将建立晶体硅钙钛矿叠层电池的中试线。
晶科能源计划今年完成 40% 以上产能的升级改造,并将通过金属化革新、正面钝化优化等多项新技术对 TOPCon 持续升级,保持行业领先。同时推动山西大基地等一体化项目,通过数字化和 AI 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晶澳科技则表示,今年公司电池技术的重点还是在 TOPCon 的提效上,但基于 BC 在细分市场的竞争力,随着 BC 的工艺路线明朗化,会考虑投入部分 BC 产能。
同时,在硅片、电池、组件各环节,晶澳科技都在努力提升产品的转化效率,以及对材料和新工艺优化实现降本。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各龙头都在积极开拓布局高利润的海外市场。
天合光能表示,在利润相对好的市场,如欧洲、澳洲等区域要保持更大的市占率。
晶澳科技则在积极寻求一些新爆发或电力稀缺的新兴市场,例如中东、非洲市场等。晶澳科技还透露,公司正在加速推进阿曼年产 6GW 高效太阳能电池和 3GW 高功率太阳能组件项目建设,按照规划在明年一季度投产。
晶科能源则通过输出技术的深度合作获取海外市场。其表示,和沙特 PIF 的合作模式如果取得成功,会很快地复制到其他地区。
至于美国市场,各家也在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天合光能在印尼的 TOPCon 电池组件工厂目前年产能 1GW,隆基绿能在马来西亚生产光伏电池并出口至美国合资工厂生产光伏组件。
根据两家的表态,印尼不受东南亚四国“ 双反” 的影响,在近期新增“ 对等税率” 中相对较低;马来西亚则在东南亚四国中处于税率较低水平,出口美国市场有相对优势。
隆基绿能表示,公司将会继续依靠已经搭建好的供应链路径,稳步推进美国市场业务。
新增长曲线:储能被委以重任
值得注意的是,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都在努力打造第二、甚至第三、第四增长曲线。
2024 年报中,晶科能源尚未将储能业务单列一项,但实际上,储能已经成为第二增长曲线。公开信息显示,2024 年,晶科能源储能系统产线稳步投产,关键零部件自研量产比例提升,显著增强成本控制力。
据媒体报道,2024 年晶科能源实现储能系统出货突破 1GWh,同比实现较高增长。自 2024 一季度至今,晶科能源已连续 5 个季度跻身储能行业 BNEF Tier1 厂商行列。
晶科能源将 2025 年储能产品的出货目标确定为 6GWh,并表示,光储一体化一直是公司的战略方向,当前储能业务逐步成熟,2025 年储能系统在手订单已达 5 到 6 成,公司有信心完成全年出货目标。
天合光能则在全力打造多个盈利增长点。
天合光能共有四大业务板块:光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及数字能源服务业务。如今,光伏业务仍要苦熬寒冬,储能等分担起了天合光能 2025 年一部分业绩增长重任。
华夏能源网注意到,天合光能曾多次强调,“ 储能是我们重点发展的业务之一。” 公司规划,2025 年,公司储能出货量和营收依旧要保持 100% 以上增长 (即全年实现 8-10GWh 的出货目标),尤其在海外市场将聚焦大客户与光储融合客户。
天合光能这一规划并非毫无来由。2024 年,公司储能业务实现出货量 4.3GWh,为其带来了 23.35 亿元营收以及超过 3 亿元的毛利润。“ 尤其是从 24Q4 到 25Q1,我们在欧洲区等高毛利海外地区出货量占比在不断提升,毛利率不断提升。”
天合光能表示,未来在巩固欧洲市场的基础上,会加大美国市场的开拓。公司目前在美国已有储能项目交付,接下来在拉美、亚太市场也会提高储能业务规模。
从储能产品签单量看,截至目前已超 5GWh,由此天合光能预测 2025 储能业务“ 相比 2024 年海外出货量将形成数倍增长”。
令人惊讶的是,2025 年天合对排行第三、第四的系统解决方案及数字能源服务业务居然设立了业务同比增幅不低于 20%,以及营收占到公司营收的 50% 以上的堪称“ 高难度” 目标。
但如果查看公司 2024 年这两项业务表现,人们就不难理解这一目标为何如此设定了。
2024 年,天合光能系统解决方案及数字能源服务业务分别以 188 亿元和近 20 亿元的营收以及 18.4% 和 55% 的毛利率,成为公司四大业务板块中的两颗新星。天合光能表示,“2024 年支架、分布式系统、集中式电站、新能源运维及发电业务均实现了正的利润增长”。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 (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