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 5 月 20 日电 (记者 李唐宁)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相关负责人 20 日表示,根据最新初步估算,今年一季度,国家高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7 万亿元,同比增长 7.1%。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 178 家国家高新区,覆盖 31 个省、区、市。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介绍,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可以用 「四新」 来概括。
第一,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2024 年,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 (GDP)19.3 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 7.6%,相较 2012 年年均增速达 11%;其中工业增加值约 9.8 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 5.8%。根据最新初步估算,今年一季度,国家高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7 万亿元,同比增长 7.1%。
第二,产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国家高新区聚集了 70% 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80% 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拥有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 50% 左右,具身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等原创技术、首发产品不断涌现。
第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引导国家高新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强化跨园区产业协作,指导成立人工智能等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推动建设京津冀、长三角、东北、中部地区等高新区联盟。中关村新一代信息技术跻身万亿级产业集群,上海张江集成电路产业、武汉东湖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分别占全国的 20%、50%。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下一代互联网等未来产业已初步形成发展优势。
第四,优质企业竞争力实现新跃升。推动国家高新区加强专业化服务、精准化支持,健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企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截至 2024 年底,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全国 33% 的高新技术企业、46% 的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和 67% 的独角兽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介绍,下一步,将推动国家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一流高科技园区和产业创新高地,加快建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编辑:尹杨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