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工资是重要的民生指标和经济指标。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 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 124110 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 69476 元。
2010 年,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为 37147 元,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是 20759 元,两者相差了 16388 元。15 年后,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比私营单位多了 54634 元。15 年时间,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加 86963 元,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加 48717 元,增加额差距也较大。
从增速看,2024 年,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名义增长 2.8%,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名义增长 1.7%,后者低于前者。数据显示,2021 年,两者增速分别保持在 9.7% 和 8.9%,此后三年增长速度逐渐趋缓。
对于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速为何下滑,5 月 16 日,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主要是由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采用 「地毯式」 清查,普查后更多小微企业纳入了劳动工资统计范围,这部分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对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水平和名义增速带来一定影响。
哪些行业有赚头?哪些行业工资较低?分行业门类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水平前三位的行业仍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年平均工资水平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
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城镇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最高,达到 143712 元,西部地区紧随其后,为 110376 元,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别为 98889 元和 98090 元。名义增速方面,东部地区增速最快,达到 3.2%,东北、西部和中部地区分别为 2.7%、2.2% 和 1.5%。
图表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位次变化情况看,19 个行业门类中,非私营单位 12 个行业,私营单位 10 个行业年平均工资的位次与上年相同;非私营单位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年平均工资位次下降 3 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上升 2 位;私营单位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年平均工资位次下降 2 位,批发和零售业上升 2 位。
一、哪些行业赚得多?
从城镇非私营单位来看,19 个被统计的行业门类中,平均工资最高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工资达到 238966 元;金融业紧随其后,为 201883 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排在第三位,平均工资为 175425 元。
从城镇私营单位来看,19 个被统计的行业门类中,平均工资最高的是金融业,工资达到 135339 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紧随其后,工资达到 123193 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行业也是 2024 年私营单位中唯二平均月薪过万的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排在第三位,平均工资为 82387 元。
图表来源:国家统计局
可以看到,平均工资水平排名前三的三个行业中,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都大幅高于私营单位。此外,尽管近两年一级市场等金融市场较为低迷,但金融业依旧是私营单位中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自 2016 年以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平均年工资持续领跑,远超其他行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副院长周广肃认为,这与目前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是密切相关的。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增速在所有行业中也处于较高位置。按照劳动经济学的理论,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以及它创造的劳动边际产值决定工资水平。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这个行业体现了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劳动产值,相应带来的就是工资相对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该行业的人才缺口目前还比较大。据人社部报告,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 500 万,国内的供求比例 1:10,供需比例严重失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德勤中国等发布的 《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 (2023)》) 预计,2035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接近 105 万亿元,但当前数字化综合人才总体缺口约在 2500 万至 3000 万左右,且缺口仍在持续放大。
当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正成为年轻人就业的 「黄金赛道」,例如,智联招聘发布的 《2024 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显示,IT/通信/电子/互联网仍是毕业生最期望的行业,占比 26.4%。数据还显示,上海交通大学 2024 届毕业生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占比最高;北京邮电大学近半数毕业生进入该行业。不过业内专家提示,还要警惕这些高增长行业存在的潜在风险,例如技术迭代带来的行业变动、美国技术封锁和中美关税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等。
二、哪些行业工资最低?
从城镇非私营单位来看,平均工资最低的为住宿和餐饮业,平均工资仅为 60240 元,倒数第二低是农、林、牧、渔业,平均工资为 67475 元,倒数第三低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平均工资为 68159 元。
从城镇私营单位看,平均工资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平均工资为 46433 元。倒数第二低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平均工资为 49007 元,倒数第三低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平均工资为 52139 元。
不过,从增速方面看,城镇非私营单位中,平均工资增速最快的为农、林、牧、渔业,同比增速达到 7.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也达到 4.7%。增速最慢的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分别下降 1.9% 和 1.1%。
三、如何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
「不好意思我拖后腿了,不在平均线上」「高管拉高了平均值,普通人工资远低于平均线」。此次平均工资数据发布后,引起居民广泛热议。事实上,每年在国家统计局平均工资数据公布之后,经常有人表示自己 「拖后腿」 了,感觉自己的收入水平与平均工资水平相去甚远。
为什么有些居民会有这样的感受?近日,周广肃在接受央视媒体采访时表示,平均工资的增长一直处于变化过程当中,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既包括宏观政策的影响,比如经济刺激政策;也有社会经济大环境等外部因素,比如中美贸易战等等;当然还有不同的单位、行业以及不同职业的特征等等内部因素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可能有时候大家对平均工资变化的认知并不一致。「因为每个人其实更关注自己的工资变化以及自己的工资和平均工资的对比。而平均工资是根据社会上所有人的工资水平计算得来的,所以有时会有人觉得自己的收入 『被平均』 了,实际上这是由这个指标本身的特征决定的,需要理性对待。」
也有专家建议,未来在公布平均工资等数据的同时,也应发布中位数等多维度数据。平均数会受到极端值影响,而中位数则能更真实地反映普通居民的实际工资状况,引入中位数指标具有较迫切的现实意义。当前中国统计体系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在收入、消费、资产等关键领域建立中位数统计体系,将使得每个普通人都能在宏观数据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有时中位数的缺失会造成认知的偏差,例如,2023 年底,美国家庭净资产达到了 156.2 万亿美元,按照美国 1.3 亿家庭计算,平均每户家庭净资产达到了 120 万美元,但是美国家庭中位数净资产只有 19.2 万美元,这一数据清晰体现了美国存在的较大贫富差距。
近年来,中央层面以及各类政策多次强调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多位专家向 《财经》 记者表示,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是造成贫富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告诉 《财经》 记者,中国的收入差距放在全球背景下是过大的,而由于收入差距扩大,中国相对贫困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1988 年中国农村的相对贫困率接近 12%,而如今接近 18% 的水平。
工资等劳动报酬是国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因而薪酬分配制度是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职业与技能研究室研究员童天认为,薪酬分配制度是社会分配制度的重要内容。当前,薪酬结构不合理、岗位价值缺失或体现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对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提出更高要求。建立科学的薪酬分配制度,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需要,有利于更好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可以有效激励劳动者提升技能,增加市场紧缺技能人才供给,提高企业竞争力,是促进经济发展、就业稳定、民生改善的重要保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当前,在内外复杂环境下,「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成为 2025 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首。在多位专家看来,扩大消费最终需要解决的是居民消费能力的问题,提高收入,尤其是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对促进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 4 月 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今年 2 月 10 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提振消费有关工作,也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居民增收,尤其是促进工资性收入的合理增长。
多位专家认为,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是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的核心举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杂志,作者:孙颖妮,编辑:王延春,责编:秦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