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电商在线
「拼邮的朋友注意了,5 月 22 日就要截单打包发货了,5 月 23 日到的商品就只能等下一批了。」
看着群里的消息,身在纽约曼哈顿公寓里的阿莹紧张地打开淘宝,查询着自己在 618 大促抢购的 17 件商品的物流信息,直到看到所有商品都显示 「已签收」,她才长舒了一口气:「幸好没有什么预售的商品,不然可能就赶不上这一波集运了。」
5 月 12 日,中美发布联合声明,美国宣布将取消 91% 的对华加征关税,暂停 24% 的 「对等关税」90 天,保留 10% 基准税,调整后的关税于 14 日正式生效。
随后,美国白宫又发布公告,表示对来自中国的价格不超过 800 美元的小包裹,征收的新关税将从 120% 降到 54%,同时保留自 5 月 2 日起生效的每件小额邮寄物品 100 美元的从量关税,撤销原定将于 6 月 1 日实施的将小额邮寄物品从量关税提高至 200 美元的规定。
降低的关税结合上中国电商平台的 618 大促,让不少在美国生活的华人、留学生甚至美国人,开始逛起中国的电商平台 「反向海淘」,想要抓住这 90 天的窗口期,尽快买到自己心中的便宜好货。
购物囤货潮中,同样涌现的,还有一个个拼邮群——在中美关税战后,组团拼单凑够一定重量发货到美国,平摊逐渐增高的关税,成了他们的新 「省钱之道」。
当然,新的关税政策背后同样暗流涌动。
阿莹发现几乎所有集运公司都打出了 「包税」 的旗号,而在此之前,不少人根本不在意包不包税这件事,运费也悄悄跟着关税政策变化,「之前每公斤比以前涨了 3 元,最近又降了,但还是比去年贵」。她所在的拼邮群团长解释,是关税变化和海运价格在涨,「最近很多商家都在抢窗口期发货到美国,运力紧张,货运公司也在涨价」。拼邮群里,一单拼邮刚结束,马上又有人询问什么时候发起下一单,「最近赶紧囤货吧」。
跨越太平洋的反向海淘
「感觉今年国内 618 的时间节奏是给我们准备的。」 在洛杉矶工作的 Lily 调侃道。
2025 年 5 月 12 日,中美宣布关税战暂停 90 天。颇为戏剧性的是,中国不少电商平台随即宣布提早开打 618,把大促时间提前到了 5 月 13 日,也就是关税战暂停后的第一天。
一边是关税降低政策,一边是中国 618 大促,两个节点的叠加,直接让不少在美生活的华人、留学生和美国人,开始了 「反向海淘」。
Lily 就是其中一员。
今年 5 月初,她领养了一只宠物猫,本来打算就在当地宠物超市购买各种宠物用品,但关税政策的变动,让她开始留意国内购物网站上的各种猫咪用具——美国售价 12 美元的宠物食碗,淘宝上只要 28 元,换算过来不到 4 美元,美国售价 9 美元的伸缩逗猫棒,淘宝上只要 14 元,换算过来不到 2 美元……
最后,Lily 决定急用的先在当地宠物店买,其他都淘宝买了再寄过来。算上 618 的折扣,这些宠物用品的实付价格更低,即便叠加上关税、运费,也比 Lily 在美国当地买划算,「本地宠物店的不少东西还贴着个 『made in China』 的大标签,那我为什么不直接中国买了寄过来」?
从 618 大促开始,Lily 下单近 30 件商品,花了近 1400 元,但她表示这些东西即使叠加国际运费,花的钱可能也只有在美国购买的二分之一,「相当于直接省出一周的房租」。
和 Lily 一样趁着 618 采购的,还有在美国生活了七八年的王玉——她最近准备和家人跨州搬家,不少日用品都要重新采购,而美国的不少东西已经涨了一波价格:「4 月在亚马逊买的抱枕 13 美元,前几天再看已经涨价到了 16 美元。身边做贸易的朋友说现在涨价还不算夸张,因为很多人都在卖库存,等过一两个月库存清空了,到时候关税还是比较高的话,各种日用品的价格可能会持续再涨上一波。」
未雨绸缪的她,甚至想要提早买好婴儿用品,「美国这边婴儿车和儿童安全座椅涨价太夸张了,4 月的时候我看 Uppababy 的 Vista3 婴儿车是 899 美元,5 月的时候又涨了 300 美元,这涨价幅度太夸张了,淘宝上买还比美国便宜点」。
同样涨价的,还有各种来自中国的产品。
王玉翻看自己今年的网购订单,发现自己从 Weee(北美最大的亚裔购物网站) 上买的不少东西,都涨了一波价格,原来只要 1.69 美元的黄瓜味乐事薯片,现在要 2.49 美元,原来 3.99 美元的海大厨馄饨,现在涨价到了 5.99 美元。
「如果错过这 90 天的窗口期,后续的税费可能让商品价格翻倍。」 王玉坦言,她现在有一种 「低税率倒计时」 的焦虑,所以这几天不断地刷各种购物网站,尤其是国内正在做 618 大促的电商网站。
相同的焦虑,驱动无数身居美国的消费者涌入中国电商平台,甚至让一些从来没了解过中国购物网站的美国人也开始学起了 「反向海淘」——抢购囤货,既是消费选择,更是应对贸易不确定性的生存策略。
反向海淘党,开始拼团
抢购的下一步,是怎么把国内购物网站的商品运到美国。
小红书和北美华人论坛里,出现不少带着美国地名和数字的笔记和帖子——「法拉盛 11366 拼邮,有姐妹需要吗?」「布鲁克林 11209 拼邮,每周发货,超级划算」「湾区 95134 拼邮,有人一起吗?」
小红书上的各种拼邮群
帖子提到的地名是大区域,数字则是美国邮政编号,给想要拼邮的人圈定了一个更加小的范围,方便他们寻找到离自己更近的拼邮团。
「以前我就知道拼邮,但从没拼邮过,也没关注过什么包税不包税。」 阿莹在美国读了本科和硕士,2021 年毕业后选择留在了纽约工作。
她是一个热爱 「反向海淘」 的人,之前每年基本会集运五六次东西到纽约,各种小首饰,家里的地毯门帘桌布,全是淘宝买了再集运到美国的,「国内下单邮寄过来,在集运仓攒一两个月攒够一定重量再寄过来,算上运费还比美国便宜一大半」。
变化发生在今年 4 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了全球关税战,随后,美国对中国的关税不断上涨,曾经的 T86 政策也被取消——T86 全称为 「Type86 清关」,是美国海关针对进口货物的一种申报类型,这种申报类型允许货值不超过 800 美元的包裹快速清关,并且不需要纳税。
曾经,很多跨境邮寄公司用的都是这一模式清关,在一些情况下还会选择 「低申报」,也就是物品报价比实际价格更低,这样的灰色地带,也在新政策的压力下喊停,一些公司更是直接暂停了邮寄包裹服务。
4 月,阿莹的朋友从国内买了小首饰和衣服寄来美国,到达美国时正好撞上关税战,总价值 300 多美元的东西,被要求交 400 多美元的税,「税比买的东西还贵」。关税战的影响下,阿莹近两个月没敢在国内电商平台上下单转运,直到中美发布联合声明,关税战暂停,她才重新开始 「反向海淘」。
但这次,阿莹不再选择自己集运,而是转向了拼邮。
把国内的东西寄到美国,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空运,二是海运,前者速度快,价格高,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反向海淘的人,还是会选择更加实惠的海运。
海运的价格会按重量分阶梯计算,包裹越重,运费价格也就便宜,为了凑够重量拿到最便宜的运费,拼邮团应运而生,大家购买的包裹邮寄到同一个集运仓,拼成一个大包裹,凑够 21 公斤或者 100 公斤,拿到更便宜的海运价格,清关可能产生的关税,也由大家平摊。
阿莹选择拼邮,是因为这次关税战暂停 90 天,她没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凑够重量,同时阿莹所在的拼邮群公告还直白写出,海运产生关税的可能性很小,大家基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曾经自己集运的 Lily,也和阿莹一样,为了更加实惠划算的价格选择拼邮,「从国内买东西寄过来,为的就是划算便宜,关税影响下,还是选择更划算的方式比较好」。
她身边不少打算在今年 618 从国内反向海淘的朋友或者同事,也基本选择了拼邮海运,只有个别急用的商品则选择了包税的空运——相比 23 元一公斤的海运,包税空运的价格在 67—69 元一公斤,价格翻了近三倍。
中国制造,困在美国最后一公里
Lily,王玉和阿莹,并不是第一波开始反向海淘的人。
早在今年 4 月 16 日,就有无数美国人开始下载起淘宝国际版,另一个橙色的 APP「敦煌网」 也在几天之后抢占了众多美国人的视线。时间线拉长,更早抢占美国人视线的,还有来自中国的 SHEIN 和 Temu。
但现在,SHEIN 和 Temu 的物美价廉优势已经不再。这两个跨境电商平台开始大幅涨价,Temu 上的商品甚至还多了一个名为 「进口费」 的额外费用,价格比曾经直接涨了 3、4 倍,曾经被美国人视作平替的中国制造,也显得不是这么 「平」 了。
在 4 月中旬反向海淘的人,则可能是运气最不好的一批人。
「海运周期一般 25—30 天,他们下单的商品可能正好错过了关税战暂停,面临的就是高昂的税款。」 阿莹感慨,现在的反向海淘,就是和美国千变万化的政策抢时间,「以前 T86 政策还生效的时候,清关速度又快又不用担心税费,现在每天睁开眼,就怕自己收到一张高昂的税费单,让你去缴纳比你买的东西还贵的关税」。
阿莹也曾想过直接在美国购买各种商品,但确实有些困难,「审美不同,很难短时间扭转过来,美国也确实很难找到又好看又便宜的东西。如果哪天我不再从中国买东西转运,或许可能说明我真的适应了美国的生活」。
海外社交平台上,有人如此吐槽美国的关税政策
选择了拼邮海运的 Lily,也开始担心起自己的包裹。
拼邮团有些时候会有团长出面负责,有些时候没有人主动承担团长的责任,那就是包裹最重的人来做团长,所有包裹都会寄到团长家,剩下的人直接去团长家自取拿货,「团长家就相当于驿站」。
但并不是每个团长都会负责,Lily 拼单后才从朋友那得知之前曾有人做拼团团长却拒绝收货,导致整个包裹都被退回,还有人随便把拼团的包裹丢在车库外面,导致东西丢失,「拼团很多时候就是陌生人一起买东西,只看人品和责任心。谁知道中国快递漂洋过海,会不会直接败给美国最后一公里」。
而在阿莹加入的拼邮群里,已经有人自发组织起下一场拼邮,呼吁大家趁 618 赶紧买赶紧寄,按照海运的时效,他们要在 7 月 2 日前囤好货,「说是暂停 90 天,但算上 30 天的海运时间和国内运输时间,留给我们下单的时间其实只有不到 60 天」。
这个 618,当众多身居中国的人缺少了几分对大促的热情时,大洋彼岸的美国,还有不少人正在逛着中国购物平台,加满自己的购物车,下了一笔又一笔订单,无数来自中国的包裹也在太平洋上缓慢航行。
刚对拼邮表达了焦虑的 Lily,也再次加入了一个拼邮团,「谁也不知道关税接下来会怎么变,只能先买上一点,以免未来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