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 AI 眼镜市场,最近正在迎来一波密集发布期,今年的 618 大概率也会成为行业的第一次 「检阅」。
作为大军中的一员,李未可在 4 月获得了数千万元战略融资,并在一个月的时间后连发三款新品,包括两款 AI 音频眼镜以及一款 AI 拍摄眼镜,主打商旅场景,目前支持 180 多种语言。
「AI 一定是未来十年人类最重要的驱动力量,所有的智能交互硬件都值得重做一遍,而 AI 的最佳载体是眼镜。」 李未可创始人兼 CEO 茹忆对作者说道,「我们今年也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先做到 10 万台,希望 AI 眼镜能变成用户日常佩戴的第一副眼镜。」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国内友商以及 Meta 都在积极布局带显示的光波导 AI 眼镜,此前推出过类似产品的李未可,此次发布的新品矩阵中并未看到相关产品的迭代更新。对此,茹忆解释称,合格的 AI 眼镜要做到长时陪伴,而带显示的产品目前在重量上还不能做到很好的权衡。
「我希望我们的每一款 AI 眼镜都低于 40 克,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
AI 在前,眼镜在后
人类的发展史,某种意义上也是人类使用工具进行交流的历史。手机作为当下的超级终端,是连接全生态链的核心。在 AI 时代到来后,大家都在寻找那个能颠覆手机的设备,而眼镜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成为目前 AI 硬件中最受追捧的产品。
从目前入局的企业来看,这里既有 Meta、小米、华为这样的巨头公司,也有诸如李未可这样的许多创业身影。他们之中的许多品牌已经推出了一款或者多款的产品,基于眼镜的本体,借助 AI 的能力去改变原有的交互逻辑。
有意思的是,在茹忆看来,李未可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硬件公司,而是一家 AI 公司。作为一位在手机、智能音箱等多领域摸爬滚打过的创业者,茹忆认为,从传统手机时代到智能手机时代,从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到今天的 AI 时代,会发现单个的给用户提供一个功能、一个硬件、一个单体的软件,其实很难满足用户对这个场景的满足度和需求。
「你既要有做 AI 的能力,也要有做硬件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将 AI 做好,因为 AI 在硬件前面。」
在此次的新品发布会上,除了 AI 眼镜,李未可还推出了 AI 眼镜的首个智能体——零级智能体 ZeroAgent,基于其自主研发训练的大模型 WAKE-AI 打造。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李未可不兼容第三方大模型,其也会与科大讯飞、阿里云、DeepSeek 等公司合作,根据不同场景的需要,一起来为 AI 眼镜带来更好的体验。
而之所以要自己做大模型,茹忆直言,如果通用大模型在细分场景能做到足够好的话,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做。「做 AI 眼镜,就必须要去做好 AI,我们必须要自己首先成为一家 AI 公司,能够把 AI 深度优化,才能做好场景体验。」
做减法,合格的 AI 眼镜要长时陪伴
作为全球目前卖得最好的 AI 眼镜,Meta 的产品核心除了 AI 能力之外,时尚的外观设计也是重要的因素。基于当下技术的限制,许多 AI 眼镜在重量上很难做到较好的权衡,以及续航等方面的不如意,也是目前 AI 眼镜在终端落地的推进难点。
从李未可此次发布的三款产品来看,更轻的重量,是其核心的卖点。其中,李未可 City AI 眼镜钛架款重量为 33g,续航 12 小时,618 活动价 799 元起;City Air AI 眼镜钛架款整机重量在 27g,无框款为 23g,续航提升至 14 小时,999 元起;搭载高通 AR1 芯片的 AI 拍摄眼镜 View 重量为 38g,续航为 8 小时,首发价 1699 元起。
「合格的 AI 眼镜要做到长时陪伴,40g 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 两年前,茹忆给自己的团队定了个目标,那就是 24 年之后,每一款新品都低于 40 克。据悉,当初 View AI 眼镜也是立项两次被推翻,其中重量就是关键的一环。而这,也是为何李未可这次并未推出光波导 AI 眼镜的原因。
至于李未可此前曾发布过的骑行眼镜,在茹忆的理念中,骑行并不是不好的场景,只不过不够 AI,所以暂时先 「放弃」,现阶段则是聚焦在商旅这一能把 AI 发挥到极致的场景,在 「百镜大战」 中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同时,茹忆认为,在细分场景的专注,是在与小米等大厂直接竞争中,能够跑出来的关键。作为创业公司,不能用大厂的战略思维去定位自己的方向,不去拼价格,而是在这个场景把它打透。
「之前一个创业前辈跟我讲过一句话,在细分赛道上,从来没有见过大厂打赢创业公司的,因为创业可以 All in,但是大厂只是一个事业部。我们相信我们去 All in 做一件事情,只要方向是对的,一定能够做成。」
做减法,聚焦商旅场景,按照李未可的规划,前期的目标先卖到 10 万台,希望能让 AI 眼镜变成用户日常佩戴的第一副眼镜。不过,AI 眼镜的发布只是第一步,在当前高压的竞争环境下,仍有许多事情需要去细化以及把控,比如品控、产能以及后期软件算法与硬件的融合。
另外,AI 是李未可的优势,但 AI 眼镜它本身也是款眼镜,基于当前受众需求的多样化,还需要提供更多的镜框选择,才能让更多的用户在配镜时有选择的意愿,做到长时陪伴。(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杜志强,编辑|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