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5 月 30 讯 (记者 王晨)券商 T0 算法服务正从 「隐秘角落」 走向台前,掀起一场席卷行业的智能交易革命。目前上线的券商已经至少 20 家。曾经只属于专业机构的量化工具,如今成为券商争抢高净值客户的利器。
与 2 月行业对此避而不谈的低调形成鲜明对比,如今券商纷纷高调宣传这一 「智能收益增强工具」。这一态度大逆转背后,是市场认知纠偏及佣金增收、业务拓展与竞争需求的驱动。
热潮之下,T0 算法正成为撬动智能交易生态的支点,带动智能交易工具矩阵加速向零售端渗透。当前市场已形成条件单、网格交易、T0 策略三大智能工具矩阵,西部、广发、信达、国投向普通投资者开放拆单算法,兴业证券等券商以 「算法超市」 集成多种量化交易策略,加速向零售端渗透,试图以技术壁垒锁定客户。
T0 算法 「收益增厚」「交易平权」「风险分散」 等核心价值背后,策略容量限制、极端行情失效及标的选择门槛等痛点不可忽视。但值得关注的是,这场始于 T0「风波」 的算法竞赛,未来随着更多券商入局,散户交易模式或迎来重大变革。
多家券商高调宣传
实际上,自 2 月以来,已有多家券商加大 T0 算法服务的宣传力度。这其中包括兴业证券、国融证券、粤开证券等。兴业证券更是连同 T0 算法一起介绍了自家的算法超市,集成 10+种智能交易算法,覆盖全市场主流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财联社记者早在 2 月就曾对多家券商就 T0 业务进行了相关采访,但几乎是所有受访券商均表示,相关业务部门暂不愿意接受公开采访,此前的低调行事和如今 T0 业务的 「盛况」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越来越多券商争先恐后布局 T0 算法工具,积极进行宣传和普及。
为何券商态度出现了大反转?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
一是环境不确定,彼时对于 T0 算法业务的合规性尚有争议,相关方亦未对此业务有明确规定。有券商曾透露,T0 业务在投顾业务项下进行和经纪业务项下进行合规性是有差异的。
二是市场认知有偏差,在 T0 算法广泛进入大众视野前,市场对 T0 业务的认知严重不足,并且存在分歧,部分投资者和市场人士对其可能存在误解或担忧,如担心加剧市场波动、存在不公平交易等问题。券商为避免卷入舆论争议,选择低调处理。而后来 T0 算法经过市场充分认知和讨论,价值逐渐显现,这也是促使券商态度转向的重要推动力。
三是 T0 算法在提升佣金收入上作用显现,出于业务拓展与竞争需要。T0 算法服务通常会带来较高的交易频率,能为券商创造更多的佣金收入,这是券商积极推广该业务的重要动力之一。「许多客户已经开始主动追问是否有 T0 算法工具提供了。」 华南某券商透露,「公司正在加快推动此功能上线,提升服务能力和竞争力,留住客户。」
T0 算法热度外溢,带动智能交易工具矩阵加速向零售端渗透
T0 算法爆火后,券商不再仅局限于单一工具的普及,引发了券商智能交易生态的连锁反应。随着 T0 算法被高净值客户接受,券商正以其为核心支点,同步推动智能条件单、网格交易、拆单算法等工具向零售端渗透。
例如,西部、广发、信达、国投已向普通投资者开放拆单算法。兴业证券推出的 「算法超市」 已集成 10 余种智能交易算法,覆盖大额资金拆单、趋势捕捉等多元化场景,形成从单一策略到全链条工具的服务升级。
这一趋势背后,是券商对零售客户交易需求的深度挖掘:传统手动交易模式难以捕捉高频市场波动,而智能工具通过 AI 算法和量化模型,可帮助普通投资者实现 「自动化盯盘」 和 「策略化交易」。以网格交易为例,其通过预设价格区间自动执行买卖,适合震荡行情中的收益增强,与 T0 算法形成互补。此类工具的普及,体现券商试图通过技术赋能提升客户粘性。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工具的推广并非一蹴而就。2 月市场对 T0 算法存在认知偏差,而如今通过高频宣传和市场教育,投资者对智能交易的接受度显著提升,这为其他工具的落地奠定了用户基础。未来,随着算法技术迭代,更多细分场景的智能工具可能进一步进入大众视野,推动散户交易模式的变革。
T0 算法竞争的背后,券商佣金战新战场开辟
T0 算法竞争的背后,是券商佣金战新战场的开辟。T0 算法服务通过高频交易提升佣金收入,成为券商应对行业同质化竞争的关键抓手。上文提及的华南某券商客户主动追问 T0 工具的现象已倒逼公司加速功能上线,反映出高净值客户对算法服务的强需求,这类客户资金量大、交易频率高,是券商佣金收入的核心贡献群体。以 T0 算法为代表的智能算法交易工具作为差异化服务,可形成 「技术壁垒」 防止客户流失。
从行业格局看,当前已有 20 多家券商入局 T0 算法,未来随着更多券商入局,竞争将从 「有无」 转向 「优劣」。这种竞争背后,是券商对 「交易佣金依赖」 的主动突围:传统经纪业务佣金率持续走低,而 T0 算法可开辟新的收入增长点。
T0 算法工具价值显著,风险同样不可忽视
T0 算法的吸引力源于其 「收益增厚」「交易平权」「风险分散」 等核心价值。财联社记者曾在 《T0 算法交易可改散户被割韭菜命运?五个核心问题,讲清这个大热点》 报道中详细阐述了 T0 算法对于散户和券商的价值。
但不可忽视的是,T0 算法同样存在风险。极端行情导致策略失效等风险已被充分揭示,策略容量的限制同样不容忽视。
T0 算法之类的量化交易的核心在于捕捉市场中的定价偏差或统计规律 (如套利机会、技术指标信号等),这些 「异象」 的潜在盈利空间通常有限。高频交易策略更是依赖微秒级的价格差异,市场中此类机会的总量可能仅能支撑数千万资金规模。当大量资金同时交易时,策略信号的有效性会迅速衰减 (即 「策略拥挤」),导致收益下降甚至亏损。
从策略本身看,T0 算法并非 「稳赚不亏」 的万能工具,其本质是基于历史数据和量化模型的概率性交易,实际胜率并非 100%,单次或短期交易可能因市场随机波动出现亏损。投资者反馈 「做亏」 的现象并不少见。
此外,该算法对标的股票有严格限制,适用于流动性充足、日内波动明显的个股,对于小盘股、ST 股或交投清淡的股票,算法难以有效捕捉价差,策略有效性大打折扣。投资者需充分认识这些边界,避免盲目依赖算法而忽视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