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5 月 31 日讯 (记者 李迪)一家由银行业专业人士发起成立的基金销售公司正被密集终止合作。
自 5 月 22 日以来,已有平安基金、财通基金等 20 家公募公告称终止与民商基金的销售业务合作。
除民商基金外,中植基金、上海大智慧基金销售有限公司等代销机构在今年也被部分公募终止合作。
这一现象也体现出,基金代销行业正面临深度洗牌。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基金代销行业二八分化现象显著,代销能力有限且保有量低的中小代销机构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可能会有更多的代销机构选择业务转型,或者在激烈的竞争中被市场淘汰。
20 家公募密集终止与民商基金的销售业务合作
5 月 30 日,平安基金、财通基金、金鹰基金、景顺长城基金这四家基金均公告称,终止与民商基金的相关销售业务的合作,不再受理通过民商基金办理本公司旗下基金的相关销售业务。
以平安基金的公告为例,该公司在 《关于终止与民商基金销售 (上海) 有限公司相关销售业务合作的公告》 中指出,为维护投资者利益,平安基金经与民商基金销售 (上海) 有限公司友好协商,公司自 2025 年 5 月 30 日起终止与民商基金的相关销售业务的合作,同时不再受理通过民商基金办理本公司旗下基金的相关销售业务。
自 5 月 22 日以来,便有多家公募陆续终止与该家代销机构的合作。德邦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分别于本月 22 日、23 日、24 日公告称与民商基金终止合作。东吴基金、银华基金、山证资管于 5 月 27 日公告与该机构终止合作。
5 月 28 日更是有中科沃土基金、申万菱信基金、安信基金、南华基金等 8 家公募宣布与民商基金终止合作。此外,恒生前海基金、同泰基金于本月 29 日宣布与该机构终止合作。
记者梳理巨潮资讯网公告后发现,5 月 22 日以来,已有 20 家公募宣布终止民商基金代销旗下产品。
对此,有公募基金市场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民商基金被密集解约主要由于该机构在进行业务转型,将放弃公募代销业务,未来或专注私募代销业务。
公开信息显示,民商基金销售 (上海) 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6 年 1 月 29 日,注册地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于 2017 年 10 月获得证监会基金销售牌照,是一家由银行业专业人士发起成立的基金销售公司。该公司的官网显示,其财富管理业务主要服务于中国日渐成长的富裕阶层,以 「臻好财富」 为专业品牌。
民商基金保有份额将转入公募直销渠道
多家公募的公告显示,终止合作后,民商基金保有的份额将调整至公募的直销渠道。
以金鹰基金的公告为例,该公司在公告中指出,已通过民商基金持有本基金管理人旗下基金的投资者,如投资者在今年 6 月 4 日之前未作处理的,金鹰基金将统一为投资者开立直销账户并将基金份额调整至本基金管理人直销渠道。
此外,在终止合作的公告中,多家公募还指出,在民商基金已无保有份额。
财通基金发布的 《关于民商基金销售 (上海) 有限公司终止代理销售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基金的公告》 显示,经与民商基金协商一致,财通基金于今年 6 月 3 日起终止民商基金代理销售公司旗下所有基金。公告还指出,财通基金在民商基金已无保有份额。
平安基金的终止合作公告也显示,平安基金在民商基金已无保有份额。此外,恒生前海基金、浙商基金、华泰柏瑞基金也在终止合作公告中指出,公司在民商基金已无保有份额。
对此,一中型公募市场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近几年基金代销市场竞争激烈,中小型代销机构展业难度很高。市场震荡下,销售难,留住份额更难,公募机构在中小型代销机构的保有量为 0 并非罕见现象。」
基金代销行业正面临洗牌
除民商基金外,今年还有多家基金代销机构被公募基金终止销售业务合作关系。
今年 4 月下旬,摩根基金、太平基金、淳厚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均公告称终止中植基金办理相关销售业务。
上海大智慧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也于今年 4 月被百嘉基金宣布终止销售业务合作。此外,中信保诚基金于今年 2 月宣布终止上海凯石财富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办理旗下基金相关销售业务。
多家代销机构被终止合作,侧面体现出基金代销行业正面临深度变革。
如今,基金代销行业的二八分化现象显著,多数中小型代销机构的销售能力都相对有限。一些公募在中小代销机构的保有量过低甚至归零,公募继续维持合作的意愿也降低了。
此外,由于公募代销业务的保有量不够,考虑到成本与收益的问题,中小型基金代销机构也会选择业务转型,停止代销公募基金。
还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行业合规要求愈发严格,也加速了基金代销行业的洗牌进程。「近年来,为维护投资者利益,监管部门不断强化对基金代销业务的规范化管理。一些经营不够规范的代销机构会逐步失去客户,最终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