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贵阳 6 月 1 日电 (记者齐健、李黔渝) 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近年来,贵州旅游屡屡 「井喷」,「村」 品牌蓬勃而出,文旅体加速融合,一场场 「破界」 实践重塑 「多彩」 新形象,以 「独树一帜」 的姿态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迈进。
「村」 字头:从扎根乡土到浸润心田
「少小边州惯放狂,骣骑蕃马射黄羊。」14 岁的水族少年路耀淞躬身伏在没有马鞍的马背上,目光坚毅朝前,和他的坐骑 「哪吒」 如离弓的箭矢激射而出。
这不是唐代诗人令狐楚 《少年行》 的边塞,而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 「村马」 赛场。路耀淞身后尘土飞扬,四周游客呼声震天。
男儿擅骣骑,妇女以马尾入绣。马文化源远流长的水族群众,每到传统 「端节」 都要举办 「端坡赛马」。2023 年以来,三都县以 「国际标准+民族特色」 重塑赛事体系,「村马」 比赛场均吸引游客 2 万余人,最高单月旅游综合收入超 4 亿元,让传统民俗破圈而出。
「村马」「村超」「村 BA」「村 T」「村晚」……这些源于群众生活日常、根植民族传统习俗的 「村」 系列,一出圈即惊艳世人,成为贵州文旅体融合的强劲动力。
在三都县比邻的榕江县,「村超」 作为现象级的文旅体融合新模式持续火爆。
2023 年,小吃店主董永恒代表忠诚村足球队出战,凭借 13 轮比赛打入 15 粒进球的表现,荣膺 「村超」 射手王。现在的他转型成为足球运动员,还跟队友合伙新开了一家 「村超」 美食餐馆,主推牛瘪、稻花鱼等地方特色美食。
「村超」 改写了许多普通人的人生,也给贵州省榕江县带来了 「泼天流量」。自 2023 年开赛以来,全网刷屏数百亿次、吸引游客 170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200 亿元。游客慕名而来,有的为了看一场足球,有的为了感受 「超级星期舞」「全民 K 歌」 的氛围,有的就为到美食街大快朵颐。
今年 3 月底,来自贵州大山的 45 个孩子,身穿融合苗绣、侗布、银饰等少数民族非遗元素的服装,走上中国国际时装周的 T 台。古朴与时尚的碰撞,行走的文化密码,让更多人认识贵州 「村 T」 背后的民族文化。
贵州人习以为常的文化元素,悄然成为游客追捧的 「村」 字头流量密码。
「『文化平等对话』 的自然交流场域,打破了许多人对贵州乡村 『落后封闭』 的刻板印象。」 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范红认为,贵州 「村」 字头赛事活动和文化品牌展现出了乡村振兴的活力与创造力。
「加」 字诀:从简单拼盘到深度融合
「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这是自由行 「鼻祖」 徐霞客眼中的黄果树瀑布。全息投影、激光矩阵、雾森系统,如今的游客可以看到科技感十足的黄果树瀑布。
作为经典电视剧 《西游记》 中师徒四人牵马跋涉的取景地,黄果树瀑布的陡坡塘景区承载着一代人的荧屏记忆。「夜游黄果树」《再回西游》 项目,依托山体、水幕、密林等自然景观,结合先进技术,将游客带入神话与现实交错的平行时空。
「夜游不是简单的灯光秀,而是科技赋能文旅,给风景名胜装上芯片。」 贵州安顺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新项目对住宿业和相关文创产品拉动效益明显,2024 年安顺市接待过夜游客超 1300 万人次,较上年增长约 20%。
在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从空中俯瞰,一条嵌入大地的 「红飘带」 格外醒目,这便是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
《红飘带·伟大征程》 和 《红飘带·多彩飞越》 演出,借助全息影像、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三维声场等技术,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红军长征历史、感悟长征精神,以全新视角打开红色故事和贵州山水。
「科技+传统」「赛事+旅游」「节庆+运动」……贵州各地在 「加」 字诀中寻找 「新生」。通过非遗新表达、赛事新玩法、场景新呈现丰富旅游业态,实现从简单观光游到深度体验游的转变。今年前两个月,贵州接待海内外游客 1.03 亿人次,同比增长 7.9%,其中入境过夜游客同比增长 92.3%。
「就像把酸汤、豆腐和蘸水分开摆是三道菜,煮成火锅就是一桌席。」 黔南州贵定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县体育局) 副局长尹茹双说。
一些受访的业界专家认为,目前贵州旅游表现为 「一切皆可加」。
以桥梁旅游为例,一座座世界级高桥构筑了贵州的 「高速平原」,也带来了别样的风景线:游客可以在坝陵河大桥云端漫步,在平塘悬崖酒店观 「天空之桥」,不久还可以在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蹦极、攀岩,「世界桥梁博物馆」 正成为 「世界桥梁旅游地」。
伴随着 「中国天眼」 的声名远播,国内外游客蜂拥而来。距离 「中国天眼」8 公里的平塘县克度镇,曾是一个贫瘠且封闭的山乡,如今已蜕变为 「天文小镇」。
天文体验馆、时光塔、天幕街、星际家园、航龙湾、天文时光村……进入 「天文小镇」,就像是进入了一个 「科幻」 的主题乐园,游客随时可以在这里来一次 「太空漫游」。2024 年,「天文小镇」 共接待游客 129.83 万人次。
「品」 字法:从品牌升级到心生向往
来自四川成都的李渠建,到贵州后把网名改成 「山野村夫」,在惠水县的一片石林上建起一座叫 「寂村」 的民宿。
「大山的阻隔让贵州人生活节奏很慢,在他们看来稀松平常的风景,却让外人惊叹。」 他说,每到夏天,一群追求安逸的四川人会 「占满」 他的民宿,并且跟附近的村民们一起钓鱼、煮火锅。
在不少李渠建这样的从业者看来,吸引游客的不只是 「爽爽的夏天」「19℃的清凉」,更是这片土地上 「自在」 的生活方式,「这在当下显得尤为可贵」。
「自发」 的品牌意识正在贵州遍地开花: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村民成立赛事合作社,用 「村 BA」 门票收入将 12 栋传统苗居改造成运动员民宿;毕节大方县凤山乡店子村以篮球为主题打造 「彝寨球梦」 民宿,房价从 120 元涨到了 268 元,旺季要提前两周预订;遵义赤水河沿线的酒厂纷纷建起酒庄,参与到 「卖酒」 向 「卖生活方式」 的转变中,推动酱酒文化与旅游跨界融合。
第十九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贵州聚焦重点景区提升改造、业态项目植入和引进、文旅产业数智化赋能等,推出一系列文旅招商项目,重点瞄准山地运动、康养旅游、民宿度假、低空经济、驻地演艺等新兴方向。
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贵州开发 「小车小团」「支支串飞」「景景串飞」 等创新的行程方式,「熨平」 旅途颠簸,把更多隐藏在深山里小而美的旅游品牌呈现在世人面前。
品牌持续焕新,贵州 「非去不可」。2024 年,来自法国、阿根廷、美国、柬埔寨、巴西、马来西亚等 50 多个国家的 28 支国际球队、1000 多名球员到访 「村超」。
「我们正与来自韩国、澳大利亚、日本、匈牙利等国的 60 多家境外旅行商洽谈,依托 240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加速贵州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进程。」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陈震说。
「利用好独特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推动贵州旅游国际传播。」 范红认为,以 「村超」 等村赛为代表,贵州正把 「触手可及」 的生活体验转化为旅游品牌,探索 「传统与现代共生」 的发展范式,在保留文化根脉的同时激活民间活力,打造立体、全新的 「多彩贵州」 形象。
编辑:王晓伟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