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李静、田进,题图来自:AI 生成
又是一年高考季。教育部数据显示,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为 1335 万人,相比去年下跌 7 万人,为 2017 年来高考报名人数首次下滑。
2023 年高考报名人数为 1291 万人,其中本科院校 (包含普通本科、职业本科)录取人数为 487.1 万人,高职 (即专科)录取人数为 555.1 万人。
梳理发现,2021 年至 2024 年,高考报名人数与本专科 (包括普通本科、职业本科、专科)招生数的 「剪刀差」 从 76.7 万逐步升至 273.1 万;自 2020 年以来,普通高中 (下称 「普高」)招生数与中等职业学校 (下称 「中职」,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招生数的差距越拉越大,越来越多的中考生能够进入普高。
对于今年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主要减少的是复读生,以及已经取得中专学历想报考大学的人群,这两部分人群的数量下降了。
大专扩招趋缓
从图一来看,2015 年至 2021 年,本专科招生数、高考报名人数差值不断缩小。这意味着,在这段时期内,高考生数量不断增长,招生录取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相应地,2021 至 2024 年,本专科招生人数增速开始慢于高考报名人数。
具体来看,2021 年共有 1078 万人报名高考,当年本专科共招收了 1001.3 万人,两者差值仅有 76.7 万。而到 2024 年,这一差值变为 273.1 万,增长了 3.56 倍。
2019 年至 2021 年,差值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专科院校的大规模扩招,这使得新增的高考生得到了更多的录取机会。从专科招生人数可以看出,2019 年,专科招生数由此前几年的 360 万左右骤增至 483.5 万。此后两年,专科院校进一步扩招,到 2021 年,招生数达到了 552.6 万人。
2019 年的 《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高职院校 (即专科)大规模扩招 100 万人。回忆起 2019 年的高职扩招,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曾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一方面,高职院校扩招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下作出的战略决策,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相关,对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稳定就业形势、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这也是为预防就业市场结构性失业。多年来,中国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压力不断凸显,高职扩招是稳就业 「棋盘」 中的一次前瞻式布局。
专科院校的大规模扩招使得当年专科招生人数时隔十年再次超过本科院校,并在此后几年持续领先于本科招生人数。
2019 年,专科的在校学生数与专任教师数比由上一年的 22.8 骤增至 24.9(相当于每 24.9 名学生配 1 名专任教师)。2020 至 2022 年,这一数据进一步升至 26 以上。作为对比,2023 年本科院校这一比值为 15。
2022 年及之后,专科停止了此前持续三年的扩张步伐,招生人数稳定在 550 万左右。同期,本科招生数也仅以每年约 15 万的速度增长。但同一时期,高考报名人数仍在较大幅度上涨,2022 年和 2023 年的涨幅均超过 100 万。因此,在 「高考报名人数大幅增长,而本专科招生人数增长缓慢」 的背景下,2022 年至 2024 年两者差值不断扩大。
面向未来,2006 年和 2007 年的出生人口数量均为 1590 万左右,与之对应的是 2025 年高考报名人数为 1335 万;而 2008 年至 2017 年,出生人口数均保持在 1590 万以上。其中,2012 年、2014 年和 2016 年的出生人数均在 1880 万以上。
如果参加高考的意愿没有明显改变,从出生人口推断,一直到 2035 年,高考报名人数可能都将维持在 1300 万左右的高位。
高考大省的变化
分省份情况来看,受人口基数的影响,河南、广东、山东、河北的普高在校生数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四。
2023 年,河南和广东的户籍人口数量和普高在校生人数均分别位列全国第一和第二。但是,河南的普高数量少于广东。因此,2023 年河南普高的校均学生规模达到 2388.6 人,远高于广东的 1913 人。
与此同时,河南普高还呈现出 「校均学生规模大、教师规模也大」 的特点。2023 年,河南普高的专任教师数与在校生数的比值为 1:13.6,接近广东的 1:13。
在普高学生数量全国第一的基础上,尽管河南没有 「985」 高校且仅有 1 所 「211」 高校,但河南全国高校数量最多——根据教育部 2024 年 6 月发布的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河南共有 174 所普通高校,位列各省份第一。
不可忽视的是,河南作为 「高校第一省」,更多是依靠专科院校的支撑。《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显示,河南的本科学校数量为 60 所,仅占全省普通高校总数的 34.5%。
从本专科录取人数来看,2023 年,河南本科 (包含普通本科、职业本科)招生数为 33.1 万人,而专科招生数达 51.6 万人,本科和专科招生数均位列全国第一。
在中职教育方面,2023 年河南中职在校人数达到 112 万,位列全国第一,而同期普高在校生人数为 262.3 万。2023 年,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社厅联合发布的 《关于做好 2023 年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提出,要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适度扩大中职招生规模,各地和各职业学校、初中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2023 年,河北普高数量为 818 所,位列全国第四,而中职数量为 628 所,位居全国第一。从图二来看,河北在 2019—2021 年曾经历过中职扩招,但从 2022 年开始,中职招生人数出现了快速下滑。
储朝晖表示,目前来看,中国的教育体系仍然需要中职教育,这主要是为了满足一些特殊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中职阶段是这部分高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不能等到学生进入大学阶段才去培养。但现状是,教育体系普遍轻视职业技能,尤其是受高考招生制度影响,很多职业高中仍然只注重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而没有真正把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上,这是一种教育培养的错位现象。
欠发达地区更重视中职教育
近些年,国内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不断提升,2024 年已达到 92%。在这个过程中,普高和中职的发展走势呈现出较大差异。
「职普分流」 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政策。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多次有代表提出 「调整优化职普分流政策」 的建议。2023 年发布的 《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 提出,要有序扩大优质普高的招生规模,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高。
2018 年至 2024 年,普高招生人数持续上升,而中职的招生人数同一时期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其中转折点出现在 2022 年,并且此后三年招生人数的下降幅度不断扩大。
进一步拆分升学率来看,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考生进入普高——2020—2024 年,普高招生数占 「普高招生数+中职招生数」 的比例,从 57.6% 逐步上升至 64.3%。
此外,普高和中职的数量走势差异更为明显。2009 年,普高和中职数量旗鼓相当 (均为 1.4 万余所),两者差距仅为 219 所。在此后的十余年里,中职数量持续下降,到 2023 年已降至 7085 所,不到普高数量的一半。
分省份来看,绝大多数省份普高与中职招生数量的走势与全国整体趋势基本一致,但唯独贵州却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 年贵州中职学校招生数异军突起,由前一年的 15.8 万升至 28.4 万,2023 年进一步升至 30.9 万。而同一时期,普高的招生数变化不大。受此影响,2022 年贵州普高招生数占 「普高招生数+中职招生数」 的比例,从 67.8% 骤降至 52.1%。
其次,不同省份的中职教育的投入也存在很大差异。2023 年,北京的中职生师比仅为 10.26,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17.67,而海南、青海、贵州的中职生师比均超过 33。2010 年,教育部发布的 《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曾提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师生比应达到 20。
储朝晖表示,在东部等教育发达地区,学生更多追求普通高中教育。而在中西部地区,普通高中的整体教育水平很难与东部地区相提并论。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家庭会认为让孩子进入中职学校也不错,对高学历的追求相对滞后。此外,许多中西部地区的教育部门也重视中职教育,使得中职与普高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李静、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