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1 日 下午 2:10

华尔街是如何诞生的?


文 | 浪潮研究所

一条街,一道墙,如何捆绑全球资本?

你有没有想过,华尔街为什么叫 「Wall Street」?Wall,就是一堵墙。为什么一条用 「墙」 命名的街道,能成为全球资本的神经中枢?这堵墙,当年是用来防御谁的?今天,它又困住了谁?

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华尔街诞生之前的黑暗历史里。它是一部关于两种财富观、一套金融工具和一场货币骗局的 「美国前传」。

今天,我们就拆掉这堵墙,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一、两种美国梦:躺着数钱 vs 创造系统

故事开始于 17 世纪,英国人来到北美大陆,创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在南方,是以弗吉尼亚为代表的殖民地。他们的成功模式简单粗暴:烟草。在 「吸烟有益健康」 还是主流医学观点的时代,上瘾的烟草就是硬通货。依靠欧洲市场的巨大需求,弗吉尼亚的种植园主赚得盆满钵满,财富一度是北方的十倍。

但这是一种躺在土地上的富裕,其本质是资源开采。它依赖单一作物、绑定单一市场,做的是一锤子买卖。这种模式没有,也不需要催生出任何复杂的商业生态。这是一种 「躺着数钱」 的模式。

而在寒冷的北方,也就是 「新英格兰」 地区,清教徒移民们面对的是遍地顽石和贫瘠的土地。他们没有单一的爆款产品可以依赖,绝境反而逼出了真正的商业文明。他们必须捕鱼、伐木、造船,然后驾着自己的船,构建起一个复杂的全球贸易网络——也就是臭名昭著的 「三角贸易」。

这个过程,催生了海量的金融需求:

•如何分散远洋航行的巨大风险?•如何进行跨地区的货币结算?•如何为下一趟航行有效融资?

资本,再也不能躺在土地里。它必须在账本、契约和信用之间高速运转。他们做的,不是简单的开采财富,而是在 「创造一个资本系统」。

二、荷兰人的 「大杀器」:现代金融的诞生

有了精神引擎,还需要一套硬件。而这套金融 「硬件」 的奠基者,是当时世界的金融霸主——荷兰人。

17 世纪的荷兰,被誉为 「海上马车夫」。但他们的贸易,尤其是前往亚洲的香料贸易,风险极高,周期漫长,一艘船的沉没就可能让一个富商倾家荡产。怎么办?

为了对抗风险和募集天量资本,荷兰人发明了一整套堪称 「大杀器」 的金融工具,并全部体现在他们成立的 「荷兰东印度公司」(VOC) 上:

1. 股份制:将一次航行的总投资,拆分成无数份小额的 「股份」,向全社会募集资金,从王公贵族到普通市民,人人都可以成为股东。风险被无限分散。2. 股 票:这些 「股份」 被做成了可以自由买卖的凭证,也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批股票。你如果急用钱,不用等船队几年后回来,可以立刻在市场上把股票卖给别人。资本获得了流动性。3. 证券交易所:为了方便股票的买卖,荷兰人在阿姆斯特丹建立了一个专门的交易场所,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4. 保 险:你还可以为你的货物和船只购买保险,将风险进一步转移和锁定。

这套体系,让荷兰人能够撬动整个国家的力量,去进行一场场全球贸易的豪赌。

1664 年,当英国人夺取荷兰人的殖民地 「新阿姆斯特丹」 并改名 「纽约」 时,他们继承的,不只是一座港口,更是这整套领先世界一个时代的金融基础设施和商业文化。

也就在这时,荷兰总督为了防御印第安人,在当时城市的北边,下令建了一道高高的木栅栏。这条沿着栅栏形成的小路,就被称为 「Wall Street」。

三、上帝的 CEO:资本主义的精神引擎

跟北方商业文明共同发展繁荣的,是一种极其强大的精神引擎——清教徒的商业伦理。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他的著作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清教徒相信 「预定论」,即一个人能否得救,上帝早已注定。这给信徒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焦虑:我怎么才能证明自己是上帝的 「天选之子」?

答案是:在尘世的成功。

每个人都是为上帝管理财富的 「临时管家」,上帝给你三头牛,你把它变成三十头牛,你就很棒棒、可以上天堂了。如此,把资本增值当成信仰。

韦伯引用当时清教徒的布道文写道:

「你必须为上帝而劳动致富,但不可为肉体、为罪恶而致富。」

这句话,彻底改变基督教对金钱、对守财、对放贷的反感。

•积累财富,不再是贪婪,而是上帝恩宠的证明。•辛勤工作,不再是苦役,而是荣耀上帝的天职 (Calling)。•奢侈享乐,则是对上帝恩典的背叛。韦伯犀利地指出:「虚耗时间是万恶之首」。

于是,一个虔诚的清教徒,会像一个 CEO 一样,疯狂地为他的老板——也就是上帝——工作,拼命地赚钱,然后把赚到的每一分钱,都作为资本投入到再生产中,去更宏大地证明上帝的荣光。

最虔诚的信仰,锻造出了表面冷酷自律节省,实则无比贪婪、疯狂渴望增值的资本主义人格。 这,就是华尔街的精神内核,也是资本主义的宗教信仰。

终极骗局:华尔街的第一堂课与百年回响

这道墙,见证了华尔街最核心,也最黑暗的秘密:

最高级的盈利模式,不是创造价值,而是定义和操纵价值。

当时,殖民者和原住民之间,流行一种叫 「串珠」(Wampum) 的贝壳货币,它就是那个时代的 「美元」,是区域硬通货。

一个叫菲利普斯 (Frederick Philipse) 的荷兰商人,上演了华尔街的 「第一桶金」 神话。他没有去老老实实做生意换串珠,而是直接控制了 「印钞机」。他垄断了制造高级串珠的特定贝壳产地,然后开设工坊,像一家中央银行一样疯狂 「印钞」。

当海量的串珠涌入市场,恶性通货膨胀爆发,串珠一夜之间沦为垃圾。然后,菲利普斯就用这些自己印出来的、几乎零成本的 「废纸」,换走了印第安人手里真正有价值的皮草和土地。

这个故事,你觉不觉得耳熟?

这不就是今天的剧本吗?

快进 400 年,当年的 「串珠」 变成了今天的 「美元」,当年的 「手工工坊」 变成了今天的 「美联储」,当年的 「增发贝壳」 变成了今天的 「量化宽松」。

华尔街的手段,百年未变。通过控制全球储备货币的 「印钞机」,不断稀释全球的财富,再用这些新鲜出炉的货币,去收购全世界最优质的资产。

一道看不见的墙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最初的问题了。为什么是华尔街?

因为它在一块完美的土地上,发生了一场完美的化学反应:

•它有北方清教徒 「为上帝和利润工作」 的疯狂精神。•它有荷兰人带来的、为风险和增值而生的现代金融工具。•最后,它从诞生之初,就掌握了那个最核心的秘密:控制规则,操纵价值。

那道物理的木墙早已消失。但一代又一代的金融精英,用更复杂的衍生品、更快的算法、更隐蔽的规则,筑起了一道道新的、看不见的 「墙」。这堵墙,定义着全球资本的流向,分割着财富的世界,也囚禁着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

华尔街的诞生,不是财富童话,而是一部关于权力、欲望和制度设计的黑暗寓言。

看懂了它的起点,你才能看穿它今天的游戏。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推荐阅读